说破兴亡多少事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作者:彭利芝  页数:290  

前言

  据我所知,彭利芝博士这部论述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易代”主题的书稿,是她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充实、修订而成的,就是说,这不是灵机一动的“偶成”之作,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思考、反复修改而最后定稿的。如果话再说得更远一点,即十余年前,在她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她就已经把自己的研究课题锁定在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这个领域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小彭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就是一篇十余万言的论述“说唐”系列作品的长文。有些攻读硕士学位的青年朋友,写论文时往往担心自己的论文太短,“字数不够”,而小彭却是写得太长了,不得不删削。而且,那篇硕士论文的评阅专家中,不止一位对我说过,他们以为这是一个男孩子写的。总之,我是想说明,小彭对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关注与研究,至少已经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如果说小彭的论述“说唐”系列作品的硕士论文,是对历史小说中一个“个案”的研究成果,那么,她的探讨“易代”主题的博士论文以及即将出版的这部专著,则是在统观中国古代历史小说整体的前提下,对一个重大主题的抽象、开掘、论析。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向是主流与正统。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倡导“修、齐、治、平”,教育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话,就是要关心盛衰兴亡之变。为此,则必须以史为鉴。

内容概要

  历史小说在我国古代长盛不衰,影响深远。《说破兴亡多少事:明清历史小说易代主题研究》作者对明清长篇章回小说中的易代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易代主题的形成、流变以及易代主题的表现形态易代史观、“亡国”之因、“定鼎”之由等。《说破兴亡多少事:明清历史小说易代主题研究》不仅考察了明清人对“历史”上的王朝更迭的认识,也考察了明清人对亲历“易代”的感受,总结了小说家对“易代”问题的整体思索。《说破兴亡多少事:明清历史小说易代主题研究》融贯文学与史学,兼顾个性与共性,为历史小说和易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彭利芝,女,1973年生于湖南耒阳市。1998年于首都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在《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学术交流》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万字。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明清历史小说易代主题的形成及其流变第一节 易代主题的形成与史学传统之关系第二节 易代主题的形成与文学传统之关系一、易代主题的形成与咏史诗二、易代主题的形成与宋元讲史平话三、易代主题的形成与易代历史的题材优势第三节 易代主题的形成与易代时局之关系一、元明易代时局与易代主题的形成二、明清易代时局与易代主题的强化第四节 易代主题之流变一、元末明初二、明中后期(嘉靖至万历朝)三、明清鼎革之际(明崇祯至清顺治朝)四、清初中叶(康熙至嘉庆朝)第二章 明清历史小说体现的传统史观第一节 分合论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分合论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分合论之天命特点三、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分合论之渊源及其评价第二节 英雄史观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英雄”意蕴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史观之表现三、明清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史观之评价第三节 正统论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正统论之表现-二、元明清史学上之正统论与历史小说之关系第四节 “成王败寇”观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成王败寇”观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成王败寇”观之个案分析三、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成王败寇”观之渊源及其评价第三章 明清历史小说揭示的“亡国”之因第一节 暴君败国——以隋炀帝形象为中心一、隋炀帝败国之具体表现二、隋炀帝败国之典型性三、“暴君败国”论之根源第二节 权奸误国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权奸误国”论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权奸误国”论之具体内涵三、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权奸误国”论之评价第三节 女色祸国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女色祸国”论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女色祸国”论之渊源三、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女色祸国”论之评价第四章 明清历史小说阐发的“定鼎”之由第一节 得天命者得天下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天命者得天下”观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天命者得天下”观之渊源及其评价第二节 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观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观之渊源及其评价第三节 得人才者得天下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人才者得天下”观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人才者得天下”观之渊源及其评价第四节 得权谋者得天下一、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权谋者得天下”观之表现二、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得权谋者得天下”观之渊源及其评价余论附录 明清历史小说易代主题个案研究——隋唐系列小说中的“玄武门之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这类诗作曾被认为是“讲史之祖”、是“平话小说”的底本②。张政娘所谓的胡曾咏史诗与讲史平话的关系主要就讲史平话的体制而言,其观点已被胡士莹先生所否定③。但后世仍有人在继续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李宜涯对晚唐咏史诗作了大量的研究后认为,“胡曾所代表的叙事型咏史诗,与平话的关系仅在于‘有诗为证’的‘证明’关系上”,“增添了平话讲史的信实度”④。虽然各学者的观点不同,但此种争论本身说明胡曾的这种叙事型咏史诗与讲史平话、历史演义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并不是胡曾的咏史诗提供了讲史平话、历史演义的体制,而是与其他咏史诗一样,为讲史平话、历史演义提供了一种关注易代兴亡的历史主题。  咏史诗作为一种史与诗结合的诗歌体裁,甚至被认为直接源于史书:“咏史诗可被视为是由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的‘论赞’部分发展而来的。”⑤它集中体现了传统的史学观念,且较之史书更能集中体现惩恶扬善、以古鉴今的史学传统。如在正史中,历史人物的社会地位是决定史书的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这个皇帝怎样昏庸残暴或在历史上无足轻重,都有资格在正史中占据一篇单独的“纪”。而在咏史诗中,只有关涉王朝兴亡的帝王将相,才可能成为咏史诗的主角,其他的则几乎统统被过滤掉。

编辑推荐

  龙争虎斗几春秋  五代梁唐晋汉周  兴废风灯明灭里  易君变国若传邮  ——《五代史平话》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说破兴亡多少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