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陈寿  页数:985  
Tag标签:无  

前言

岳麓书社纳入《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的《三国志》印行十余年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进入二十一世纪,《三国志》这部古典名著更进一步激发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读者的阅读与研究兴趣。科研的视野不断拓展,研究的成果逐渐积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岳麓书社特推出全本《三国志》图文珍藏版,与《史记》等名著图文珍藏本配套发行,以飨读者。本书的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代表的多种新版本。此次整理,我们利用各本互校,比较异同,择善而从,同时大量吸收了前哲时贤校勘、..

内容概要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作者陈寿,以其史识及叙事能力,在当时已有“良史之才”的称誉。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既不像《史记》那样的通史,也不像《汉书》一类史书那样的断代史,它平行地叙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峙的史实。虽然名之为“志”,但是书里面只有纪和传,没有志。  本书是裴松之的注释本。从现代人的角度论,裴注不单单是陈书的助读 “功臣”,甚至可以将之和陈书视为反映魏蜀吴三国六十年鼎立历史的“双璧”;两著合刊,才算得上是记载中国古代这段辉煌历史的完整充实的巨著。    本书《三国志》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代表的多种新版本。书中所选图片资料,遵循忠实于历史的原则,力求选取富含历史文化价值的图片,配入《三国志》相应的文字部分,以图辅文,以图证史,图文结合,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风俗等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真实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原貌,方便读者对这一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形象的、直观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晋)陈寿

书籍目录

三国志:上册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  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  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  齐王芳   高贵乡公髦   陈留王奂  卷五 魏书五后妃传  武宣卞皇后    弟秉    秉子兰   文昭甄皇后    侄像    像子畅   文德郭皇后    从兄表   明悼毛皇后    父嘉    弟曾   明元郭皇后    叔父立    从父芝  卷六 魏书六  董卓    李催    郭汜   袁绍    子谭    子尚   袁术   刘表    子琮  卷七 魏书七  吕布   张邈    陈登   臧洪    陈容  卷八 魏书八  公孙瓒    鲜于辅    阎柔   陶谦   张杨   公孙度    子康    康弟恭    康子晃    康子渊   张燕   张绣    子泉   张鲁  卷九 魏书九 卷十 魏书十 卷十一 魏书十一 卷十二 魏书十二 卷十三 魏书十三 卷十四 魏书十四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卷十六 魏书十六 卷十七 魏书十七 卷十八 魏书十八 卷十九 魏书十九 卷二十 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卷二十二 魏书二十二 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卷二十六 魏书二十六 卷二十七 魏书二十七三国志:下册 卷二十八 魏书二十八 卷二十九 魏书二十九方技 卷三十 魏书三十 卷三十一 蜀书一刘二牧 卷三十二 蜀书二先主 卷三十三 蜀书三 卷三十四 蜀书四二主妃子 卷三十五 蜀书五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卷三十七 蜀书七 卷三十八 蜀书八 卷三十九 蜀书九 卷四十 蜀书十 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卷四十六 吴书一 卷四十七 吴书二吴主 卷四十八 吴书三三嗣主 卷四十九 吴书四 卷五十 吴书五妃嫔 卷五十一 吴书六宗室 卷五十二 吴书七 卷五十三 吴书八  卷五十四 吴书九 卷五十五 吴书十 卷五十六 吴书十一 卷五十七 吴书十二 卷五十八 吴书十三 卷五十九 吴书十四吴主五子 卷六十 吴书十五 卷六十一 吴书十六 卷六十二 吴书十七 卷六十三 吴书十八 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卷六十五 吴书二十 附录

章节摘录

书摘武帝纪第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①。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②。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③。嵩生太祖。    ①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王沈《魏书》日: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快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    ②司马彪《续汉书》曰: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豁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嵩于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日:“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以为?得事上之节。?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著,封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    《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    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悖之叔父。太祖于悖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①;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顒异焉。玄谓太祖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②!”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③,征拜议郎④。    ①《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喁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日:“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②《魏书》日: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续汉书》曰: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张瑶《汉纪》曰: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世语》日: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日《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③《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成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④《魏书》曰:太祖从妹夫稳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征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P1-3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在吾国二十余部纪传体史书中,论者均推前四史为冠冕。在前四史中,《史记》,《汉书》之后,即是西晋陈寿所撰的《三国志》,而范哗《后汉书》作于南朝刘宋时,尚在《三国志》后一百余年,所以《三国志》可以说是紧承《史记》、《汉书》之后的一部史学名著。《晋书·陈寿传沦》渭:“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辞于东观。白斯以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乎。”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生于蜀汉建兴十一年癸丑(公元233年),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丁巳(公元297年),年65岁。    陈寿少时受学于同郡史学家谯周,“聪慧敏识,属文富艳”(《华阳国志》卷11《陈寿传》)。在蜀汉时,陈寿出仕为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当时宦者黄皓专权,许多朝臣都谄附他,陈寿独不然,所以屡被谴黜。    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灭,这时陈寿31岁。两年之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先是,陈寿居父丧时,有病,使侍婢凋治药丸,当时人认为此事触犯封建礼教,加以贬责,因此,蜀汉灭亡之后,陈寿废累年。后来司空张华欣赏陈寿的才华,替他辩护,于是陈寿被举为孝廉,作佐著作郎,又迁著作郎,出补平阳侯相。陈寿为著作郎时,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奏使陈寿定蜀丞相诸葛亮故事。陈寿将诸葛亮的著作“删除复重,随类相从”,于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在平阳侯相任上时,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奏于朝廷,并作了一篇表。表中对诸葛亮做了公允的评价,既称赞其“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同时也指出,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表中又说,诸葛亮的“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不久,他又人为著作郎。陈寿为佐著作郎及著作郎时,都兼本郡中正。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自汉末以来,分崩离析者前后约九十年,至此复归统一。这时陈寿48岁,他开始整理三国史事,著《魏书》、《蜀书》、《吴书》共65篇,称为《三国志》。张华看到这部书,很欣赏,将荐举陈寿为中书郎。权臣荀勖嫉妒张华,因此也不喜欢陈寿,授意吏部迁陈寿为长广太守。陈寿以母老为借口,辞官不就。镇南大将军杜预表荐陈寿为散骑侍郎,朝廷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他奏上《官司论》了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后来因母死丁忧去职。他母亲临死时,遗言葬于洛阳,陈寿遵照办理。当时清议认为陈寿不以母丧归葬于蜀中故乡是不对的,于是又遭到贬议。数年之后,起为太子中庶子,还未就职,就病死了。西晋时,朝政腐败,权贵恣肆,陈寿才学出众,以蜀中文士出仕中朝,受到排挤是很自然的;而蜀中文士与陈寿同时人洛者,不乏才俊,如寿良、李骧等,又与陈寿情好不终,常相诋议(《华阳国志》卷11《王化传》、《陈寿传》、《李宓传》),也增加了陈寿仕途的坎坷。所以陈寿终身仕宦不得志。《华阳国志,陈寿传》说:“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陈寿之所以能撰写《三国志》这样的不朽名著,并非偶然。他在史学方面早就有深厚的修养。陈寿师事同郡谯周,谯周是一位博学的人,曾著《古史考》。在谯周的教导之下,陈寿从少时起,就喜欢读古代历史名著如《尚书》、《春秋三传》、《史记》、《汉书》等,了解撰写史书的方法、义例、别裁、通识。后来他自己撰写史书,先从地方史做起。自东汉初以来,蜀郡郑伯邑、赵彦信、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等,都是博学洽闻,留心乡邦人物的,曾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他们的著作还有不足之处,于是除巴、蜀外,又包括汉中,撰《益部耆旧传》10篇。此外,他又撰《古国志》50篇,品藻典雅,而最精心结撰的则是《三国志》。《益部耆旧传》与《古国志》都已亡佚了,只有《三国志》流传下来。    ……

编辑推荐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力求选取富含历史文化价值的图片,配入《三国志》相应的文字部分,以图辅文,以图证史,图文结合,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风俗等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真实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原貌,方便读者对这一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形象的、直观的认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7条)

 
 

  •   他也曾是英明的贤主。曹操一生甚少服人,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少年英姿可以想见。只是人到老年,竟然晚节不保,《三国志》作者陈寿说他“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晚年的孙权和当时的吴国,完全可以用污七八糟来形容。我在此用以下文字来描述因孙权的恶趣味爱好而导致的当时吴国贵族之间混乱的姻亲关系,请根据自己逻辑能力的高低来决定是否真的要读完它们:
      
      ●张承和诸葛瑾本是年岁相仿的好朋友。张承妻子死后,孙权出面做了媒,把诸葛瑾的女儿嫁给张承。张承和诸葛瑾的女儿生了两个女孩,一个嫁给孙权的儿子孙和,另一个嫁给陆逊的儿子陆抗。但陆抗的外公其实是孙权的哥哥孙策。也就是说,本来孙和是陆抗的堂舅,现在两人却成了连襟。并且孙和跟大张氏生的女儿后来又嫁给了陆抗跟小张氏生的儿子陆景。
      
      ●孙权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孙鲁班,小的叫孙鲁育。孙鲁班嫁给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病死后改嫁给全琮。全琮的堂孙女全氏才貌双全,于是在孙鲁班的唆使下,孙权把全氏许配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尽管都未成年。也就是说,本来孙亮是全氏的爷爷的嫂子的弟弟,现在两人却成了夫妻。
      
      ●孙鲁育嫁给了朱据,生了两男一女。孙权再次做媒,把孙鲁育和朱据的女儿朱氏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休。也就是说,本来孙休是朱氏的亲舅舅,结果两人却奉孙权之命结成了夫妻。
      
      ●孙权有个堂侄子叫孙恭,孙鲁育和朱据的其中一个儿子朱损娶了孙恭的小女儿。孙恭的儿子孙峻,则和他的远房堂姑、同时也是他的妹夫的大姨妈孙鲁班通奸。而孙恭的大女儿则正是全氏的母亲。也就是说,孙恭本来是孙鲁班的远房堂兄妹(二人的祖父是亲兄弟),孙恭的三个子女,本来都是该喊孙鲁班远房堂姑的,但实际上,大女儿得跟着老公喊孙鲁班婶婶,小女儿得跟着老公喊孙鲁班大姨妈,儿子则喊孙鲁班甜心……
      
      以上这些并非本文的重点,仅仅是道提供趣味的开胃小菜,用以印证文章的标题。下面要说的才是正题。
      
      孙权一共七个儿子,长子孙登本来是太子,此人聪明仁孝,深孚众望,得到了年轻一代的吴国名士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的合力辅佐,这个众星捧月的格局被时人称为“太子四友”。他们四人分别是重臣诸葛瑾、张昭、顾雍以及过世的良将陈武的后代,如此华丽的阵容担任太子的辅弼,意味着孙权本人以及朝野上下都已毫不怀疑地将孙登视作国家未来的希望。可惜孙登三十一岁那年一病不起,死在孙权前面。
      
      论人品,孙登确实是谦谦君子。在他活着的时候,对弟弟孙和十分亲敬,“待之如兄”,甚至屡次想把太子之位让给孙和。等他一死,孙和就真的被立为了太子。孙和也是个不错的储君人选,无论在道德还是能力上都和孙登不相上下,一度得到孙权的宠爱。在被立为太子之初,几乎谁都以为他将在若干年后顺利接手东吴帝国的皇位,但是,仿佛受到了诅咒一般,他后来的遭遇比兄长孙登更为凄惨。
      
      孙权在立了太子之后,对另一个儿子、孙和的弟弟、被封为鲁王的孙霸又备加宠爱,程度“与和无殊”。这样的做法在正常人看来确实不可思议了些,于是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果然利用了这一点,于是朝廷大臣逐渐分化为对立的两个派系,互相攻讦不已。心怀叵测的人里面,首当其冲的是“全公主”——嫁给了全琮的孙权长女孙鲁班。她无疑是整部三国历史里最富有野心和权术的女人,数百年后的太平公主和她相比都要相形见绌。
      
      事情的起因在于孙鲁班跟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不和,也许最初她只是想借机除掉王夫人。一次孙权得了重病,孙和在桓王(孙策)庙中为他祈祷,而孙和妃子(上文提到的大张氏)的叔父张休——从前的“太子四友”之一——住处离桓王庙很近,便邀请孙和到他的住处。本来是件好事,孙鲁班却到父亲面前告了一状,说太子在和张休算计呢,就等您一死他好继位,还有他的母亲,您的夫人王氏,听到您病重,高兴得不得了。孙权听了大发雷霆,王夫人知道后忧惧而死,孙和从此也日渐被疏远,而他的厄运远未到头。
      
      裴松之的注释引用晋时殷基的《通语》,记载了当时朝臣分属的派系,支持太子的一派有陆逊、诸葛恪、顾谭、朱据、滕胤、丁密等人,支持鲁王的一派有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等。不难发现,太子党包括了昔日孙登身边“太子四友”中在世的三人(诸葛恪、顾谭、张休——虽然名单里没提到张,但他是太子妃的叔父),以及以正直闻名的陆逊、朱据。而鲁王党则大多是奸佞小人,其中孙弘是出名的阴险之徒,全琮虽是良将,却素来德行有亏,名列鲁党应是妻子孙鲁班唆使,吕据更不足论,唯有步骘、吕岱参与其中让人殊不可解。
      
      派系斗争的后果是致命的,最后孙权亲自操刀定谳,两派玉石俱焚:孙和被废,陆逊气死,张休、朱据被杀,顾谭远放;鲁王赐死,全琮之子全寄等也遭诛杀。
      
      如果从动机来分析,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孙和都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何况他已经身居太子之位,地位明明不容置疑,为何会出现裂缝,日渐动摇,乃至撼动根基,终致倾颓?常见的看法是孙权晚年昏庸日甚,反复无常,举动乖理,而孙鲁班等险人又从中挑拨。这是只得其表,不得其里。孙鲁班等人的挑拨恰恰是晚年的孙权所期望利用的,他之所以敢于屡次冒险做出看似不合逻辑的废立之举,原因在于他需要借此来打击乃至除去自己的心腹之患,而被他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第一人,正是对他最忠心耿耿的丞相陆逊。
      
      孙权为什么非要除掉陆逊不可?这一问题已有学者分析过,在此简要转述如下。第一,陆逊是江东的世家大族,姻亲甚为显赫,枝连叶蔓。第二,吕蒙死后,陆逊一直镇守武昌,吴国上自太子,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到孙权晚年,国土疆域大致已确定,孙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陆逊,亦可划江自保。第三,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陆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他不仅逼陆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陆逊的儿子陆抗,正是猜忌陆逊的表现。第四,江东基业本来是孙权从兄长孙策手中继承的,但他对孙策的儿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这一点,连孙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而陆逊为孙策的女婿,孙权对他的猜忌就更深一层。
      
      江东初兴之时,可称英杰荟萃,待到孙亮继位,已是良臣凋零,孙鲁班联合奸夫孙峻诛杀首辅诸葛恪,操持权柄,百官人人自危。后来孙亮和孙鲁班都被孙峻的堂弟孙綝废黜,继位的孙休又诛杀孙綝。孙休只活了三十岁,此后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杀人如麻,残暴无度,直到国家覆灭,这一切追源溯始,都要拜孙权一手造成的两宫之争所赐。当离死亡已经不远的孙权环顾膝下,不得已而立了幼子孙亮为太子时,他是否产生过一丝后悔,一丝悲凉?
      
      综观孙权一生的表现,有人认为他是“七分功绩,三分过失”,这显然是太过宽容的观点,因为晚年的恶迹足
  •   以前买过岳麓书社的汉书,非常喜欢,因为是图文版,能更多地了解历史。这回又买了三国志。收到书就迫不及待地阅读,文言文,还有批注,对于了解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历史非常有帮助。本来还想买后汉书,但是暂时缺货,有点小遗憾,等什么时候有货一定把它拿下,这样二十四史中最有名的前四史就齐全了。每天茶余饭后的时候细细品读,了解中国的历史,真的能陶冶人性情。
  •   三国志是晋朝陈寿写的一部关于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但是由宋代裴松之作注,使得更加完善,对于学习三国历史,和理解三国文化,以及三国之间的恩恩怨怨颇有用处,而且对于那些热爱文言历史的书友来说更是一部不可多的的好书。
  •   三国志是了解三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而不是三国演义的,小说毕竟是小说,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空城计、借东风.....故事都是编出来的。真正热爱历史的人,因该看正史,看三国志。但是里面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点评就非常有意义:
    陈寿对关张的评论: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多多几个字,把这两位英雄人物剖析的多透彻,有缺点的“国士”,给我们多少亲切感!

    现在很多小孩,问他爱什么,“我喜欢三国,我把三国演义看了xx遍”,悲哀啊。中华民族堂堂25史,才是鉴古今话人生的最好的教材。三国演义不是不可看,小说,娱乐耳。

    岳麓书社的古典文学系列做得不错,书店里也非常畅销,只是希望能够请专家对个别字句加一些注释,以便青少年和初学者阅读。
  •   图文并茂,书的价值之不用说,作为前四史之一,其实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   《三国演义》的故事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真实的三国历史,陈寿的《三国志》能按人物为你道来。颇喜欢岳麓书社的这套插图版的《三国志》,价格合理,印刷带点古色古香,里面的插图有人物和事件的绣像,地图和名胜遗址的照片。陈寿的撰写和裴松之的注解,使人物的历史更加全面。喜欢这个版本的《三国志》。
  •   已经读过《三国演义》不下三遍,感觉比较轻松,文字比较通俗些,文言文色彩较轻。但它毕竟是一部小说,登不了大雅之堂,不能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的依据。所以要看就看正史《三国志》。《三国志》的语言比较精炼,偏向文言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裴松之的注解可以帮我我们更好地读懂陈寿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不过,本人觉得在读《三国志》之前,还是花点时间精度一下《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读《三国志》,明显感觉轻松些。
  •   了解历史,三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而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切又是那么的扑朔迷离,看陈寿的《三国志》还原历史,还你一个《三国演义》以外的不为人知的历史……
    看后,对曹操,刘备,孙权以及其他三国英雄都会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了解历史,这本书值得一看……
  •   上三年级的儿子喜欢历史故事,看了《三国演义》觉得不过瘾,就央求我买一套《三国志》,看了很多评语,我最终选了这套,觉得还不错。虽然没有比较,但是比较符合我的要求:简体版,有图有释。希望儿子有耐心把他读完。全5分
  •   三国演义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但是小说毕竟不全是真实的,对于那段三国争霸的历史很着迷,特别是看到三国志的书籍存量不多了,赶紧入手~
  •   其他历史书籍可以选中华书局,唯独三国志一定要选岳麓书社的。没错
  •   人们说易中天品三国引人入胜,裴松之注释的三国志是他讲课的素材来源之一。人有学者认为三国志本身内容非常枯燥,在裴松之注释之后,内容变的丰富起来。因此,读三国志别忘了裴松之。
  •   爱上三国演义后又买了这个版本的三国志,感觉很好。三国志作为史书的价值就不说了。但没有注释,文言功底不是很好的朋友可以再买个白话的,我当初也是这么买的。
  •   买了三国演义!就要买三国志!经常和儿子一起查阅小说和史实的差别!古文启蒙的开始!
  •   《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是学史者必读书目.岳麓版的古籍还是值得信赖的,装帧和内容都没得说,物流大哥人很好!
  •   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有裴松之的注,精彩!同时配以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图片,值得收藏!
  •   图文双色版,文白对照三国志,值得珍藏!
  •   以前只读过三国演义,现在开始看三国志。还不错,有词语解释。
  •   以前看三国志都是去图书馆借的...
    最近又想看了。。但是不想借!!!
    于是买了~~~大爱三国!!
    三国志当然要买裴松之注的。~~
    支持支持!
  •   要了解真正的历史,还是要看三国志啊 、
  •   书的封面很喜欢,而且有厚厚的书套,纸张颜色字体大小质量很好。
    内容比想象中好,图的数量不多,文为主,图为辅,使原本略为枯燥的历史更显生动。
    注释很详细,喜欢三国的朋友直到收藏!
  •   书不错 三国志没有注释有点难度
  •   也三国,也水浒。终或貂蝉或清道人的一帘旧梦,难得陈寿留的本三国,一解当年月里无眠恨出师。
  •   收到书激动死我了~非常棒的一套三国志,因为平时喜欢文言文所以读起来没有太大难度,值得收藏!
  •   如果古文功底还不错的话,阅读三国志,既有助于了解正史,也可帮助自己成长。
  •   这一套书很有复古风,纸张也不错。读过的朋友就会知道和电视上的三国演义有所区别,可作为历史普及的版本。我是一个工科的大学生,是个历史爱好者,文白对照不那么吃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孩子从小培养,各方面..尤其是谋略..
    三国志 ----就是很好的老师..
  •   本书是我买到的非常好的一本三国志,图文并茂。
  •   这个版本的三国志不错,值得推荐!
  •   要想了解正史,还是看三国志
  •   这套三国志不错的
  •   封面有点皱了,排版还是不错的。三国志不买裴松之注的没啥用,但是这个装订感觉翻久了会散
  •   图文并茂,可能是因为印刷关系,有些较小较密的城池图有些模糊,但无伤大雅。每篇文章前面都有很详尽的人物介绍,文章的每段的典故也都有很详尽的解释,但无白话全文翻译,配合《白话三国志》看就能看懂了,总的来说非常喜欢
  •   岳麓出的书质量就是好,配上图片也方便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由于没有白话翻译,看起来会有点幸苦,但是确实是挺不错的两本书。
  •   叫我更加的了解了三国的真正历史,扩展了我的思维面,更加有利于我的历史学习!
  •   现在还在慢慢读,重新学习文言文,也希望自己能对三国的历史有所了解!
  •   学习三国历史的经典图书
  •   喜欢三国历史的必看,喜欢书籍的必买,喜欢收藏的必藏。
  •   有图片挺好的,能反映战争的过程。文字也不错,包括裴注的排版。如果附录能有古今地名对照更好。
  •   经过几个版本的比较,个人认为岳麓的版本还是通读性比较强的。首先,不像中华版那么的专业,如果喜欢考据的选择中华版很好,里面有很多的出处及大量资料可循。岳麓版配图是摘选木刻版,配色也醒目但不突兀,且没有编者强加于人的解释及白话翻译原文。个人认为这个版本对于历史爱好者最佳。
  •   它是一种必须有的中国历史书,我们所有的文化是建立在2000多年以前,我推荐这本书给任何想要了
    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人.
  •   最爱三国,读了演义读原史
  •   里面有插图,文言和批注,感觉读过高中的,文言应该都可以看懂。对于研究那段历史,很有价值。值得一看。不过看起来有些费力。毕竟是文言。
  •   不仅有陈寿的原文,还有裴松之的注,读起来很痛快
  •   学历史的,对国学和文化的学习很有帮助
  •   非常值得一读的传记,看了三国演义后再读一读这本书,多三国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   值得收藏,没事翻翻,跟三国演义比起来还是比较喜欢原汁原味不加任何夸张渲染的史书
  •   是全本的,有宋代裴松之作注。只是没有近人的注释,孩子看起费劲,决定再买一本有译文的简本。
  •   买之前,还有一套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比这套要贵十几块钱,当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决定还是省钱吧,就选了这套,收到书时,非常满意,包装看起来就非常有档次和厚重感,而且价格也是特别贵,百分百推荐这一套
  •   真实一面的三国人物,男人不可不看。
  •   我是个三国迷,这套书是期待已久的了,超喜欢
  •   很早就看完了《三国演义》,一直想看正史,对书比较满意
  •   买了文言文、白话文各一套,都很好,让孩子知道什么叫三国。就是包装令人失望,竟然用打包带,把书的封面都搞坏了。
  •   读了一遍 比三国演义要更符合逻辑
  •   喜欢三国的人必须要读的。
  •   纸张质地较好,有了裴松之的注解能使读者更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初学者能够大致读懂其意,但是单个字词的注释不够。总之,有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   不错的书 孩子当历史参考书用了
  •   不错,个人对岳麓书社的古历史书还是还喜欢的,可惜唐书,明史其他的不出版了
  •   图文结合,包装也很赞,内容当然更是我特别喜欢的。很好!
  •   这部书采用了裴松之的注释,这点很让我欣喜;美中不足的是,纸质有点差喔
  •   内容翔实,配有地图、插图,阅读方便,有裴注,很好~!
  •   陈志裴注 没说的 内容相当不错 就是那个纸 难以想象会有这么次的纸 像报纸 软乎乎的 毛糙糙的 我想现在的盗版书得纸应该都比这个好吧
    一本好书被纸糟蹋了 刚拿到的书 也不打算退了 敬告来者
  •   太喜欢了,终于能看到有裴松之注解的三国。
  •   与三国演义对照着看
  •   三国的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获益匪浅
  •   一直没看三国演义 现在看看原著 很不错 不过文言文有点不容易
  •   没的说,岳麓书社的版本。儿子喜欢三国,这是他的参阅书目
  •   给14岁的侄子配合《三国演义》看的。顺便增加一下古文修养。
  •   爷爷推荐的,对历史很有帮助,真的很不错!!
  •   了解一些历史
  •   听不错的,我太喜欢了,还原历史
  •   历史名著
  •   买来了解历史,质量还不错。
  •   能了解历史,又能加强文言文阅读
  •   这是历史,不是演义。
  •   读史使人明智,最喜欢徐庶和吕蒙
  •   配上图片,加上注释,看起来很有氛围,就是书稍微有些陈旧
  •   图片很漂亮,阅读越爱读
  •   纸张柔软偏黄,是挺正规的版本,还有绘图。注释是宋朝的,考验文字功底的时刻到了。
  •   书不错,原文和注释是两种字体,很清晰纸张一般,不过这个价格已经不错了
  •   很好的一本书,有了注释插图使文意更容易理解,纸质也不错,物有所值,值得收藏
  •   封面设计不错,纸质还可以,内容丰富,极具收藏价值
  •   买书就要买精装的,有收藏价值.
  •   封面有点皱皱的,估计在仓库也不好受吧。。不过书还是值得一看和收藏,文言文便于理解作者真实意思。
  •   我买的史书中,这本内外都不错,力赞
  •   装帧一看就喜欢,里面的纸张也喜欢,淡淡的书香也喜欢,虽然还没读,但可以肯定,值得收藏
  •   喜欢,内容丰富,包装精美,不过因全是古文,对古文不熟悉的读者建议买有文白对照的。
  •   不错,值得收藏,纸张还可以,有注解,有图片,很好
  •   看着不错,有注释用心能够读懂~
  •   书质量很高,物美价廉啊
  •   书的质量很好,是可以用来珍藏的,全文言,读起来会有点费解
  •   很不错的书。只是低年级孩子不适合读。
  •   全古文 读不懂啊 纠结。
  •   不错,去掉外面的那层皮后里面很精致
  •   有原文,有评,有注,有图
  •   内容完整,需文言文基础才能流畅阅读。
  •   文言文加注释,很好,值得买
  •   还可以,只是地名没注释,看着有点费劲
  •   晚几天再买就可以赶上双11半价了,多花了10元啊,有点纠结。
  •   整整齐齐的包装好,书很干净,内容也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