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与我

出版时间:2002-11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林怀民  页数:278  字数:2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内容包括序言、上编、从呼吸出发、门里人的话、门后的故事、雅乐见习记、风吹荷叶煞
擦肩而过、不要叹息!要关心,要参与!、断简与残篇、回家的时刻;下篇、现代舞的滥觞、邓肯最后的旅程、狄亚基列夫与俄国芭蕾舞团、《春之祭礼》传奇、一张珍贵的照片、永远的玛莎·葛兰姆、贝拉·列维斯基、康宁汉先生,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天才+介性+努力、看保罗·泰勒、怪杰尼克、无声的心灵语言、从前卫到娱乐、两岸同听祖先脚步声、林杯民与云门舞集详细内容等。

作者简介

  林怀民(1947~ )中国舞蹈编导。生于台湾。1970年赴美国艾奥瓦大学攻读文学,课余在舞蹈系听课,系统地学习了M.格雷厄姆的现代舞理论。1973年创建云门舞蹈团,并于同年9月在台湾第一次公演,演出了他编导的《乌龙院》、《风景》、《眠》、《盲》等现代舞节目,受到好评。他曾率团先后访问日本、韩国、南亚各国及欧美一些国家,演出被评价为"成功地结合了东西方的戏剧观和舞蹈技巧"。

书籍目录

序言
上编
从呼吸出发
门里人的话
门后的故事
雅乐见习记
风吹荷叶煞
擦肩而过
不要叹息!要关心,要参与!
断简与残篇
回家的时刻
下篇
现代舞的滥觞
邓肯最后的旅程
狄亚基列夫与俄国芭蕾舞团
《春之祭礼》传奇
一张珍贵的照片
永远的玛莎·葛兰姆
贝拉·列维斯基
康宁汉先生,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天才+介性+努力
看保罗·泰勒
怪杰尼克
无声的心灵语言
从前卫到娱乐
两岸同听祖先脚步声
林杯民与云门舞集

章节摘录

  一九七二年夏天,我放弃了可能使我在美国成为职业舞者的机会,回到文化学院教现代舞。我有一个梦,我要创立一个中国人的现代舞团。我的老师和朋友认为我很傻。  有阵子我后悔没听他们的话。实现我梦想的希望很黯淡。我的第一堂课充满了痛苦与灰心。在纽约,我和同学到餐厅洗盘子,当跑堂,赚钱来付葛兰姆学校的学费。我的学生却似乎对她们的专业漠不关心,有些人甚至涂脂抹粉,戴着耳环,来上我的课。我失望到家,那堂课就在一顿说教中收场。  “为什么我们要苦练?”一个女生问我,“要上电视表演吗?”哄堂大笑。她们比某些电视舞星跳得还好,而她们不喜欢上电视。可悲的是,台湾的舞者如果不上电视,表演的机会微乎  其微。 “我们可以自己组织职业性高水准的舞团。”我说。我告诉她们,只要有良好的训练,中国人可以舞得很好,她们需要磨练和信心。只要她们用功,一定可以组成一个舞团。“从未有人办到。”那女生提醒道。  然而,有几个舞者相信我。我请她们在课余一起练现代舞。我是个要求很高的教师,只有真正爱舞的人才受得了我严厉的批评。软弱的女生一个个退出,学期结束时,只有六位舞者硕果仅存,其中吴秀莲、何惠桢与郑淑姬后来成为云门的主角。  寒假,我们每天在一个借来的练舞所上课,兴致勃勃地练习葛兰姆缩腹与挺直的技巧。寒假快过完,我们在台北美国新闻处举行两场“演讲与动作示例”,热情的青年学生挤满了林肯中心,分享我们舞蹈的愉悦。  “美新处”的表演引来几位舞者入伙。我们有一群人了。我们把这小团叫作“云门舞集”。我借了笔钱,租了间公寓,把它改建为练舞所。有了一个家,下一步就是登台表演。用现代中国作曲家的音乐编舞是我多年的宿愿,我选了八家九曲——包括周文中、许常惠、史惟亮和许博允的作品——开始工作。光是排练就花去半年的工夫。流汗,流泪,却无人抱怨。有时我会怒火高涨,把不合要求的舞者痛骂一顿。挨骂的女孩子总是跑进更衣室哭泣,等再出来排练,却能不动声色,奇迹似地跳出几分钟前简直办不到的舞步。    我不认识马友友。但是读了六月号雄狮美术《马友友的演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些感想如鲠在喉,海外独居无人助谈,就诉诸笔墨了。  这篇文章认为马友友“在台上忘情演奏的神情是一种独特的演技……闭起眼睛,轻摇着身子,配着律动的节拍沉迷在演奏中的乐趣……他是个专业的演奏者,掌握了表演的真实特质,激起了观众的赞叹”。  作者林旭民先生接着指出:“他两次回来演奏中唯一被认为是瑕疵的部分全在伴奏,就像拍子不合、铜管部出爆音多等等。伴奏乐团会出这些错,在国内是屡见不鲜了。其实不管省交、市交、华岗、东吴等大的演奏团体演奏时是常有这种缺点出现的……”  结论:“马友友的演出,一方面让我们见到优秀的演奏家精湛的技巧,使国内音乐工作者有所借镜。但是另一方面却泼了国内音乐工作者当头一盆冷水,心里想:台湾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大概是永远没有希望了。虚荣者在虚荣里陶醉着,那么,马友友是中国的,周文中是中国的,赵无极也是中国的……而真正生活在中国人地区的中国人永远伸不直腰,不配是中国的。看着马友友回来一次,就泼我们一头冷水,又使人害怕着、屈辱着。看着马友友身后五六十位华岗乐团的团员,心想:什么时候他们也能分享一点同胞的爱护与支持,也能够有自信地在同胞面前甩发,拉弓,不再永远是歉然而畏缩的?”  隔着千山万水听到这样的悲叹,心头真是沉重,沉重之余连锁地想起一些问题。  我想,“马友友的演出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应该由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正如林文所述“精湛的技巧,使国内音乐工作者有所借镜”。马友友是国际乐坛飞快窜红的年轻演奏家之一。去年他在台北的演奏,我这个外行的听众也深受感动。闭目聆赏,听到难得的完美的音乐。睁开眼睛,我看到一场活力充沛的表演,坐在倒数第三排,一样可以感染到那么自信而豪迈的生命力。  马友友信心和劲头从何而来?长头发和中国人似乎不是完整的答案。  在一篇访问记里,他提到对音乐的执着,日复一日的苦练。然后,在加州,一份经纪人发出的宣传单给了我另一个答案:马友友“生长在巴黎的一个音乐世家”。  马友友的成就是所有成功艺术家的公式:天分,恒心,毅力,外加适当的环境。  我把那张传单翻来覆去地看,里面没有提到他不是中国人,也没强调他是中国人。在经纪人眼光中,中国人与大提琴是不相干的,强调马友友“生长在巴黎的中国音乐世家”,显然对票房毫无助益。就这样,我们珍爱的“中国”在传单上便付诸阙如。  我不晓得大家对马友友的经纪人如此安排将作何想法。我的看法是:如果马友友不因此悲哀,我也决定不为这件事难过。在海外孤军奋斗而出人头地的中国人拥有我全心的敬佩。但是在“我们的马友友”与“我们的少棒队”、“我们的十大建设”之间,意义是有差别的。每逢有人面有得色地提起“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仿佛那五千年文化全是他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我心里就十分不自在。马友友是中国人,我敬爱他的音乐,我不敢说“我们的马友友”。  马友友并未忘本。国父纪念馆的演出,在他的资历上绝不增加多少光彩,至少绝不会有纽约肯奈基音乐厅那样的分量。经纪人把他的档期排得满满,他还是挤出时间到台北演奏。  马友友在台北演出,除了带来好音乐,除了带来一位虚心努力而成功的典型,在今天的局势下应该还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站在音乐和民族情感的立场,我都愿意鼓掌。  退一百步,要是外国演奏家在国父纪念馆演出动人的话,我一样会情不自禁地喝彩。    欧洲回来快两个月了。在长期紧张的旅行演出之后,我希望能够轻松点,除了处理燃眉之急,几乎不问世事。国际艺术节正在轰轰烈烈进行,我却没有“进入状况”,直到朋友邀我,才去看了阿庞德舞团的演出。  因为赶时间,叫了部计程车。司机先生问我去国父纪念馆做什么,我说去看跳舞。他说:“去看玛莎·葛兰姆吗?”我很惊讶。我知道,很多司机先生受过高等教育。这位先生听的是日本调的台湾流行歌,却跟我谈起葛兰姆!他说,葛兰姆是光脚跳舞的,在美国很有名,影响力很大。我呆掉了,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么多?”“舞蹈我是不懂啦,不过世界上的新事情总要知道一点啊。”我听了很是感动。  演出中场,我遇到“联副”的痖弦先生。我们聊起当晚节目中《垂死的天鹅》、《玫瑰花魂》、《牧神的午后》这些舞蹈史上的里程碑。《垂死的天鹅》首演迄今八十年,玛莎·葛兰  姆成名也有四五十年了。也许是那位“要知道新东西”的司机先生给我的鼓励,使我今天有勇气来和大家聊聊。  我是个创作的人,今天的谈话不能算学术演讲。我从小喜欢舞蹈,但那时舞蹈表演不多,多半的时候只能从看图片和报导“望梅止渴”。从《天鹅湖》,我知道柴可夫斯基,就去听他其他的作品《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也听《悲怆交响曲》,由这个人,这个点,我慢慢认识了贝多芬、莫幸L特。我的舞蹈常识就是这样漫无章法,一点点兴趣,一点点好奇得来的。今天我只能就我所知道的一点皮毛来报告,给大家观舞之余助兴。 《玫瑰花魂》《牧神的午后》这些作品完成于本世纪初,一九OO到一九三O的三十年间,在巴黎和纽约的一些人和事,影响了二十世纪舞蹈的发展。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放在狄亚基列夫的“俄国芭蕾舞团’以及美国的现代舞运动。  演讲开始之前,大家都看到录影带放映的《天鹅湖》片断。《天鹅湖》是西洋舞蹈的分水岭。我们谈的是天鹅公主死了之后的事,可是我想我们也应略略带一笔《天鹅湖》之前的  西洋舞蹈状况。  路易十四的“梨园”  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艺人,除了在民间走江湖,也到各城邦的宫廷为贵族们在筵席上提供娱乐节目。“芭蕾”(Ballet)在意大利文中就是跳舞的意思。不过那时的芭蕾,还包括音乐、哑剧、杂技的表演。演员戴假面具扮成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角色,在宴会中演出。这项宴会的表演,娱乐之余也带有炫示文化经济实力的成份,各家族莫不铺张从事,互别苗头,争奇斗胜。  十六世纪,凯莎琳·梅狄西嫁到法国,成为亨利二世的皇后。梅狄西家族统治弗罗伦萨甚久,也出过两个教皇。历史上的豪族政客往往因为艺术家而留名,梅狄西家族赞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带动了文艺复兴。两位教皇也把艺术家请到罗马,产生了后期的文艺复兴。凯莎琳出身这种爱艺术的家族,远嫁法国,自然也把芭蕾引入了法国宫廷。一五八一年,凯莎琳的大宴中,发表了一出极尽声色之娱、长达五个半小时的芭蕾表演,轰动一时。流风所及,芭蕾成为欧洲各国宫廷必备一景。贵族们也经常戴上面具穿上高跟鞋,披上长衣参加表演,担任希腊诸神。  “太阳王”路易十四最好此道,表演的当然就是“太阳王”阿波罗的角色。一六六一年,他设立了皇家舞蹈学校。一六六九年,成立皇家音乐学院。一六七一年,把两者并为音乐舞蹈学院。这就是法国的“唐明皇”以及他的“梨园教坊”。  一六六九年,路易十四年纪大了,身体也太胖了,从此不再“下海”跳舞,上行下效,贵族们也跟着尽卸舞衫,把舞台还给职业性的演员。  专业的发展、技巧的精进,促成了舞衣的革新。衣裙愈剪愈短,鞋跟削去了,变成平底鞋、软鞋,甚至在鞋的前端加上一块木头,使女性舞者踮足而舞,看起来更加飘逸轻盈,法国皇家音乐舞蹈学院,发展出建立在两腿朝外分开为一百八十度的五个基本姿势上的一套技巧。到了十九世纪,我们今天熟知的《柯碧丽亚》、《吉赛儿》、《仙女》统统完成了。那些身着白衣裙,飘飘欲仙的女性舞者的形象也成为“浪漫芭蕾”的象征。  一八三O到七O年,“浪漫芭蕾”风行了将近半世纪之久。自皇家音乐舞蹈学校创立,一百多年发展出来的技巧与形式达到极致,却因缺乏有才气的编舞家而走下坡路。缺乏新意、因循重复的芭蕾沦为歌剧的幕间表演,演出变为社交的机会,演员也成为等着被“带出场”的艺人。捧角恶风的顶点就是《柯碧丽亚》男主角竟由女生反串——穿上紧身裤的女演员可以理直气壮地露出两腿的线条!芭蕾坠落、颓败了,“太阳王”的遗产烧成灰烬,冷灰中再生的火鸟遥不可期。给芭蕾带来新生和活力的是俄国。  ……

编辑推荐

  《新闻晚报》一位采访林怀民的记者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他一口气读完后,激动难抑。《大艺术书房:云门舞集与我》每篇文章都配有相关的精美插图,书中附录部分收了余秋雨先生的评论及林怀民年表,以便读者的进一步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云门舞集与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独有某种文雅细致的感觉。但是!这跟云门舞集关系真的不大……更多是林怀民先生自己对舞蹈以及舞蹈名家的一些介绍,看法,评价和思考。
  •   非常不错的书.
  •   其实我的态度非常矛盾,因为书的内容是不错,只是当当送来的书浸过水,所以一滩滩都是黄色的水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