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源流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上海文汇  作者:张炜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人面对时代生活必有声音,而散文就承载了这发声。生命如何经历,怎样蜿蜒曲折、悸动和感激,都在这些文字中了。所以当一个人于几十年之后再次抚摸从前的篇章,也就等于抚摸自己的历史。《唯美主义文本系列:诗性的源流》里的文字都是作者心灵的刻记。阅读《唯美主义文本系列:诗性的源流》,我们可见散文的雅致与清纯。

书籍目录

自序辑一 战胜遗忘心事浩茫第二次选择难忘的诗意和真实心灵和物质的对话冬月访谈战胜遗忘心中的交响(一)心中的交响(二)辑二 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梦想我跋涉的莽野焦虑的马拉松想像的贫乏与个性的泯灭自由:选择的权利,优雅的姿态从“辞语的冰”到“二元的皮”世纪梦想悲观与喜庆之间人的用具辑三 守望的意义存在的执拗土地,慨叹之余纯粹的人与艺术读在泰山倾向和积累守望的意义精神的魅力辑四 萦回的声音诗性的源流真挚的诗声长路吟自己上路运河谈片萦回的声音(外二篇)文学泰山下(外一篇)

章节摘录

  为了标榜自己特别可爱,就故意装出很苛刻很准则的样子。这样的面孔已经太多了。他们充其量只是些拙劣的模仿者,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方面也没有多少新招数。无非是“纯洁”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对人所共知的一些史实也装出惊讶不已的样子,显出一副不醒世事、十分天真的模样。有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还在伪装“假天真”。我们都知道,“假天真”常常是令人讨厌的。  如果今天重写这本书/面对真实的勇气/青春  勇气、勇敢,当然来自旺盛的生命力。但“青春”在这儿不完全是个年龄上的概念。有的刚二十几岁就老态龙钟了,有的七八十岁还生气勃勃。有的越活越年轻,有的生来就缺少火力,畏寒畏冷。  让我今天重新去写,可能不完全像过去那样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能在好多方面超过它。比如说我可能写得更真实、更精练,也更勇敢些。还有,我将加强它的实录色彩。也可能直接采用第一人称,有点“目击记”的味道。  我眼下正着手搜集更多的资料,几年来到过很多地方,极少在大城市逗留。所有的准备都为了下一部作品。  《九月寓言》的构思和创作/真正称得上“书”的太少  《九月寓言》的构思诞生在《古船》创作同期,只是当时觉得心境和能力都不足以完成它,就全力以赴写了《古船》。当时写它的材料差不多都有了。我现在一直忙的是它下面的创作,这也许需要我倾注更大的心力。  《古船》是勇敢的,但还远远不够。它的确是“青春”的,属于更好的一段年华。“勇敢”在我理解起来,更多的不是敢于写别人不敢写、写不透的事物,不是在题目上比大胆;而是指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怎样将艺术之火燃得炽热,冶炼出他自己的纯洁之作,让其掷地有声。一个人活着,如果是个文学家,耗上一生写出一部好书就足够了。  满街的书摊红红绿绿;还有,你走进书店,能看到多少有意义、有劲的书?真正称得上“书”的太少了。现在不是书多了,而是脏纸太多。书市上正展览各种各样的堕落;有人不惜舐痔求荣,丑行就记录在墨迹上。  《古船》的荒诞和神秘/风气是败坏胃口的东西  我接触过许多普通读者,他们谈论这本书的荒诞和神秘并不多。因为他们不太运用自己的“文学经验”去读,只使用了“平常心”。写作和阅读中能保持一种“平常心”很重要,这样才不会把印象弄歪。  我不太重视将“神秘”作为一种手法去运用。把本来不神秘的东西写得神秘了,只是一种拙劣。反过来讲,把本来就有些神秘、不可理解的现象全部过滤,或用所谓的“唯物主义”去生硬地解释,更不必要、不真实。事实上生活中荒诞的东西比比皆是,反而让人见怪不怪。别的不讲,你常常发现所谓的“著名作家”却连最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具备;“著名学者”,仔细一看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人,这还不够荒诞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性的源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