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唐人诗意图

出版时间:2003-3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傅抱石  页数:34  
Tag标签:无  

前言

  傅抱石先生平生爱作诗意画。他留下的全部作品中,诗意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古今诗词成为其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他曾在文章中谈到他有这种爱好的原因。他说:“我喜欢读诗,也喜欢画诗。”又说:“诗与画原则上不过是表达形式的不同,除了某种程度的局限以外,其中是息息相通的。”还说:“使若干名诗形象化,也是非常有兴味的事。另外,‘画诗’还可以作为锻炼自己的手段。”  正由于对“画诗”有这样浓厚的兴趣,他常常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琢磨如何把他喜欢的诗句“形象化”。有的名诗、名句他会“反复讽诵,思索经营”。力求“用画面意境和气氛体现原诗的精神”,直到自己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为止。因此之故,在他所作的大量诗意画中,的确不乏精心得意之作。例如这套作于1948年的《唐人诗意图》,就属于他最精彩的诗意画之列。  这套《唐人诗意图》共16页,涉及四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各四首。这套《唐人诗意图》的特点是,笔触特别轻松潇洒,无论是人物或景物都像是随手写来,给人一种舒畅痛快之感,的确是“往往醉后”的神来之笔。而其章法的奇峭多变与别具巧思,又使人感到画家在下笔之前是如何地苦心经营。整套图册清新可爱,风格极其鲜明,幅幅精湛,堪称精心绝品。这套图册在海内外藏家手中流传了三十余年之后,于1984年2月香港艺术节期间,首次在苏富比拍卖公司出现并引起轰动,最后被人以176万港元的空前价格买去。  这套图册现在由上海书店出版社以专辑出版,将使广大读者得以欣赏到这件真正的艺术精品,想必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内容概要

  这套《唐人诗意图》共16页,涉及四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四大诗人各四首共16首诗。这套《唐人诗意图》的特点是,笔触特别轻松潇洒,无论是人物或景物都像是随手写来,给人一种舒畅痛快之感,的确是“往往醉后”的神来之笔。而其章法的奇峭多变与别具巧思,又使人感到画家在下笔之前是如何地苦心经营。整套图册清新可爱,风格极其鲜明,幅幅精湛,堪称精心绝品。 1948年夏天,傅抱石先生择取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四大诗人共16首诗,以小幅册页来表达他的诗情逸志。作品绘在日本美浓纸上,画家以自己的心与古人之心交融、合拍,用画笔表现诗作的精神、竟境和作者情感,16首唐诗在画家的手笔下形象而丰富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既为诗人的作品所感染,又为画家的神笔所折服。这是第一次与大陆读者见面,从轻松而恢宏气魄中,可以看出画家对这类题材深刻的把握和游刃有余的笔墨功夫。

书籍目录

序李白诗意将进酒长干行怨情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杜甫诗意佳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客至白居易诗意后宫词问刘十九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琵琶行王维诗意终南山过香积寺竹里馆渭城曲后记

章节摘录

  李白的豪放在这首诗中有着最充分的体现。无论其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都是不拘一格的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  可是对于诗意画来说,画家对这种个性的表现却有着极大的困难。中国画擅长用人物的形体来反映心理和内容,却难用准确的笔墨去表现纯粹情绪的变化和流露。李白的诗句更多地揭示了流淌在胸中的激情,而这种澎湃的感情如何在笔端准确地流淌出来,对于画家却不能不是个考验。  傅抱石刻意选择这个题材,也许因为自己就是个饮者,是个“往往醉后”乘兴挥毫的大画家,与李白在情感上有更多沟通的缘故。  傅抱石对此画的创作不是用饮者的一腔豪情,而是用冷静的笔触来描摹人物的豪放,从一个特别的侧面去表现主题。他选择的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的场面将一位原本隐匿的“儿”—童子从饮酒的氛围外拎到正面处来描绘。这是全诗中有动作画面的句子。  三扇淡墨的屏风构成了饮酒的清雅环境,据案共饮的三人已进入微熏状态,头戴学士冠、背面向人的李白伸出右手与之而立的是窘立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的童子。  对于应邀而来的客人醉后的反客为主的指令,用宝马和裘皮大衣去换酒的率情率意的吩咐不能不让显然不是李白书童的少年侍者感到有些意外,惊愕之余也有些左右为难。  这是反衬的手法,在情绪的对比中完成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  傅抱石用的是着险棋。  他成功地额外创造出了一个人物用这平添出来的神来之笔来反衬三个饮者的壶中世界。童子的愕愕,与李白的倜傥不羁相对,使画面有了生动的气象。  傅先生的这意外之笔是奇崛意象是整体构思的突兀而不是用笔的险峻自是作者的聪慧和潇洒之处。与其他诗意册页相比,傅抱石以其冷静之态来勾勒所以他不铃“往往醉后”。    李白不愧是我国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能力是如此的多样多彩,竟然绘声绘色地深入到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将她那漫涌上来又一时无法理清思绪的情怀描绘得如此真切,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与他一贯狂放、后人视之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性格大不一样。  傅抱石从事仕女画的创作,始于入蜀以后,大概因为其时深入研究顾恺之的缘故。也因此,他的人物画受六朝画家特别是顾恺之的影响较大。阅览得多,实践得也多,傅先生表现古代女性的丰富笔墨,就不让人感到突兀惊奇;尽管这样,以如此生动灵活的线条再现一个颦眉蹙额、由于青春期的忧郁而带来无端惆怅、落寞的女子形象,也不能不使人格外感佩。  淡紫的长袖衫,绿色内领,红腰带系白色长裙,席地跪坐,两袖垂于双腿之上,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与人物头部低垂、蕴含几分忧伤的表情气氛十分相宜。  这幅人物画,衣着线条宛转流畅,面部表情和眉眼刻画准确、生动,是抱石先生承继六朝画家笔墨风韵,又更多地融汇了自己独创精神的成功范例。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即便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人生经历遭受了最大一次的挫折后,也不改性情。北上回归途经江夏时,又往浔阳(江西九江),尽兴饱览了庐山的大好风光。李白一入名山大川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特别兴奋,每每按捺不住油然而生的豪情,浩然发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这样《古风·西上莲花山》、《登太白峰》也是如此多有佳篇妙作流芳百世。  这首《庐山谣》是他面对庐山情不自禁的歌唱,见情见性极尽歌咏赞叹、浪漫夸张之能事,把所有的失意、不快和烦恼丢诸脑后见景抒怀,也把他希望超脱世俗、隐逸出尘的内心愿望,夹叙夹议地表白出来。  傅先生的《庐山谣》同样“兴因庐山发”,着意于诗人对庐山的赞颂,以他的如椽大笔,率然而成,把捧读诗篇而迸发出来的豪情,淋漓尽致又一气呵成地倾泻在画幅中。  仰视用笔写山峦,近景落笔衬人物境界开阔、笔墨酣畅面对云屏锦绣般的庐山,金阙二峰的回崖沓嶂,倒挂石梁的凌润苍苍,他用不拘一格的抱石皴纵横涂抹,以墨线为主勾勒峰峦峻崖的山石肌理,用淡花青和淡赭的交融铺陈庐山的明媚绮丽、雄奇峻峭,从而在山峦秀色里滚动并张扬了一种生动的气韵。    灰暗的色调,萧瑟的秋风,画面上几棵树,疏枝飘摇,风扫落叶,一片凄清之象。战争带来的创痛,社会的不安宁,手足的分离,都足以让人刻骨铭心,形单影只的诗人荒野望月,系念着亲人,神色凝重黯然,于痛定思痛中不能自已。  一个人的吊月场面,哪怕满脸泪痕,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艺术感召力。诗意的表达需要有足够的环境气氛的渲染,和写实记事的笔墨,否则就无法深深地打动人。  傅先生把白居易诗中因战争动乱所带来的社会破坏情景,都作为构图要素把它们合理而又妥帖地有机糅和在画面之中寥落的田园,倒伏的蓬草既是整个社会意义上的不幸象征也是个人家庭骨肉离散的见证,更是图画所需要的艺术元素。  这是写实的需要,也是想像的需要。  这两点,对于傅先生其实只是一种回忆的需要。  抗日战争初期,从1937年下半年起傅抱石先生就不得不离开执教、生活的南京,携妻儿及岳母辗转入川.途经老家新喻章塘、南昌、武汉、桂林一路颠沛流离还不幸失女,一度与家人分离他对于烽火连天的乱世的切身感受比“一夜乡心五处同”的白居易更强烈。  这幅画是个纪实。是对白氏诗篇的再创作,也是对自己不久前结束恶梦的回忆。  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感受,成就了这幅画的伤痛记忆。  画家在战争结束一年多后作这幅画,也同时表明了心中的一个祁愿,那就是远离战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傅抱石唐人诗意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