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出版时间:2003-10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王奇生  页数:377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治史难,治当代史尤难,治当代政治史更难。当代史之所以难治,盖因所治之对象尚未“冷却”,治史者自己置身于当代社会之中,对所治之对象难以冷眼旁观,评人论事难免受到外在环境之影响与内在心境之囿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此之谓也。  以国共两党的历史而言,受两党数十年政治竞逐和对立之浸染,厕身于不同政治环境之下的海峡两岸学者对两党历史的论断即存有甚深的歧见。即令以客观严谨相矢的纯正学者亦难免残存意识形态之余绪和政治情结之遗风。如两岸学者在有关1927年“四一二”清党历史的书写中,一方颂之为“护党救国运动”,另一方则谴之为“反革命政变”。又如1949年的大陆政权易手,一方称为“沦陷”,另一方则称为“解放”。鉴此,1995年在台北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我坦诚地提出了“尊重历史,超越历史”的建言。这一倡仪颇引起两岸学者的共鸣。所谓“超越”,就是治史者应该置身于“山外”而非“山中”。只有置身于“山外”,才能避免被树叶障目;也只有置身于“山外”,经过俯瞰、仰视、横瞄、竖望、远眺、近观,才能逐步认识庐山的真面目。然而,这个真面目还只是外表形貌,并非它的内在结构及蕴含;要深入探究其丰富蕴含,还必须“神游其内”。所谓“神游其内”,借用陈寅恪的话,即是“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术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内容概要

本书专以考察中国国民党在1924—1949年间,即在蒋介石独裁统治下,其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轨迹。全书在占有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基础上,按时序进程,以相关重大事件为着眼点,并通过与俄共(布)及中共的比较研究,指出蒋介石自始至终是推行着一条以军控党的治党方略,以致造成军、政凌驾于党及至上层有党、低层无党、党心涣散、党力不强,其至派系对立,相互倾轧等消弱党势的种种弊端,故以也成为国民党最终败退大陆的一大因素。

作者简介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改组:俄共体制的引人与变异  一  改进与改组  二  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为用第二章 改组后党员的社会构成与基层组织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基层组织的实态第三章 从“容共”到“容国”  一  两党对相互关系的认知和表述  二  中共的话语强势  三  组织运作及权势易位第四章 蜕变: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一  清党与国民党党员逆淘汰  二  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第五章 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  一  劳资纠纷案例经纬  二  劳方、资方与党方  三  《劳资争议处理法》的修订  四  讨论与思考第六章 党治结构:法理形态与实际形态  一  中政会与中常会  二  党治与军治第七章 党政关系: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  一  党政关系的制度演变  二  党政纠纷与党权低落第八章 政治录用: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  一  党义治国还是党员治国  二  入党与入仕的实际关联第九章 党的派系第与派系的党化  一  国民党派系的政治阐释  二  力行社:派系党化  三  CC系:党与派的双重面相  四  支撑与内耗第十章 战前党员群体分析  一  组织规模与组织基础   二  党员的社会构成  三  党员的社会形象第十一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  一  二元颉颃的党团体制  二  党政失衡与党权低落第十二章 战争泥淖中的党机器第十三章 “六大”前后的派系政治与精英冲突第十四章 结论:弱势独裁正常的历史命运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民主义》白话经典  “五四”以来,白话文运动对中小知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增长,其作用实不可低估。白话小说最大的读者群和白话文运动的最大支持群体,正是那些介于上层精英和下层大众之间那些“有些知识而又没有充分知识”的知识青年群体。以往只有熟读文言或洋文者才能跻身于新旧精英行列,如今却做白话文也能与上层精英们一比高低。  不过,对广大中小知识青年而言,更大的机会,或许还是国民党的改组和中共的成立。要知道,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一直到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实际上均是新旧上层精英在唱和,中小知识青年无缘也不够资格参与。当孙中山宣布改组国民党,国民党宣布要面向大众,由一个封闭型的精英组织改组为一个开放型的群众组织时,试想这对中小知识青年们来说,该是多好的一次参与政治和跻身精英之途的机会啊!国民党党章规定,“凡志愿接受本党党纲实行本党议决”者,均得为该党党员。这意味着只要愿意接受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即使普通民众也可以加入国民党,与一些先进的上层精英互为同党,互称“同志”。不过,真正下层的工农大众若非知识分子们“回到民间”去做耐心细致的宣传鼓动工作,是不会主动来投奔国民党的。因此,真正积极主动投入国民党怀抱者,大多是那些“有些知识而又没有充分知识”的青年们。  再者,国民党改组以后的党纲决议,已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不再像《民报》时代那样深奥费解,这自然也迎合了中小知识青年的学力程度。尽管孙中山本人对白话小说和白话诗并不欣赏,但这并未妨碍他及其领导下的国民党人运用白话文作为启蒙民众的工具。

编辑推荐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是著名史学家张海鹏领军打造学术传统,重开百年视界,再现问题热点,章开沅、杨天石推荐作序。  20世纪初叶国民党政权的建立,意味着现代党治政治体制在传统中国的开始。党治即是以党治国,同时亦含其也冶党的面。关于国民党的党治历史,学界的研究迄无间断,而对其治党内幕,举若党员的发展、管理,组织的建立、运作,以及它的成分构成、行业比重、社会基础,甚全中心与外围、核心与派系、于政与于军的关系等,却间存空白,或未深化,更不系统。因此,本著专注于是,断以1949年为限深入其中,详探究竟,终藉一手资料,得出其为弱势独裁政党的结论,故无能治国是其必然的宣示已寓其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党员、党权与党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