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建构与物质生活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袁进,丁云亮,王有富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1949年建国一直到1980年代以前,“工人”这个名词是中国社会使用频率极多的名词。然而一直到今天,对于当代工人的具体研究还是很少。《身份建构与物质生活: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以1950年代,即建国初期的10年为线索,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探寻了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引导下,上海工人阶级伴随着生活方式的结构性变动,如何利用集体的文化习得,重新构建新的阶级意识,相应地呈现出崭新的行为动机、精神态度、价值信仰的表现,进一步推动社会机制运行的状况。作者将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场景,放在独特的中国历史语境下考察,进一步阐释了新的制度、意识形态如何利用话语实践,建构了上海工人群体的生活方式,以及此类生活通过怎样的个人的行动关系、状貌呈现出来。

作者简介

  袁进,当年曾是该书所叙上海第一钢铁厂的工人。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家住棚户区的边缘。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书籍目录

绪论上编 社会物质生活背景第一章 工作环境第一节 新型环境第二节 工人状况第三节 劳动干劲第二章 物质生活第一节 工资与劳保第二节 日常生活第三章 社会地位第一节 领导阶级第二节 管理工厂第三节 实际处境下编 文化生活分析第四章 学文化第一节 识字运动第二节 文化诉苦第三节 讨论会第五章 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第一节 文艺实践第二节 学习理论第三节 技术革新第六章 新女工第一节 妇女解放第二节 平等意识第三节 阶级身份第七章 工会转型第一节 组织教育第二节 生产中心第三节 职能危机第八章 人群关系第一节 道德经济第二节 工农联盟第三节 青工“三关”结论:话语的秩序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工作环境  第一节 新型环境  在上海的北部,有一家钢铁厂,位于宝山区南部的水网地带。这里沟渠纵横,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菹藻浜,这条河流曾经是“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时的重要战场。上海沦陷后,日本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由占领军炮制了一个“建设大上海计划”,计划在吴淞菹藻浜以南建立工业区,建造上海煤气厂和日亚钢厂,以帮助他们的战争,推行“以战养战”的计划。l938年,Et寇用刺刀赶走居住在殷行71图的居民,圈地60亩,开始建厂。由于种种原因,建厂速度缓慢,一直到1943年8月,造好的平炉才正式开始炼钢。这时的工厂主要有日籍人员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武装警卫加在一起共有28人,全厂正式职工173名,临时工50-100名。工人主要来自当地农民,招募工人的考试相当严格,应试者先须经日本领班目测,再经过体力考试,在日本人的监视下,两个人抬着二三百斤重的大箩筐,通过几十步长的狭窄的木跳板,往炉里加料,合格者才被录用。这时的工厂设备简陋,炉子上料完全是人工操作,一日三班24小时,每班十档杠棒,轮换上料。尽管炉前是高温,工人们却穿着草鞋,赤着膊,两人搭档,一前一后,抬着二三百斤生的箩筐,筐内放着废钢、原料、矿石等,沿着5米高的窄窄的楼梯入上抬送。炉前灰尘弥漫,炉火熊熊,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如此高的劳动强度,自然免不了经常发生工作事故。  ……

编辑推荐

  在我看来,199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逐渐形成的“文化研究”的热潮,根本的意义正在于它从一个新的方面,表现了中国知识界和学术界对新的社会现实的敏感,和努力回应这现实的巨大要求的热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身份建构与物质生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