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并不遥远

出版时间:2004-05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美] 安・班克罗芙特  页数:191  字数:145000  译者:綦彦臣  
Tag标签:无  

前言

  中文序言  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  坦率地说:作为经济学家虽然有过译文的经历,毕竟那是比较专业的工作,又有研究经验为依托,译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承担一部探险方面书籍的翻译,就没多大把握了。好在此前已经完成一本“非专业”的《西方的相术》的翻译,出版商审稿后还大为赞赏……于是,不揣简陋,再从朋友手中拿过博达版权代理公司的精选书目,接过了《地平线并不遥远》一书。  乍阅此书,就被两位女探险家的内心世界坚毅的精神所震撼。她俩不仅创造了妇女穿越南极的历史,而且是在现代化探险条件下的今天,用的设备比她俩之前所有男探险家所用的都简单。她俩及她们的公司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还在于把探险实况上了网站,并设计出了专门的极地探险教材。全世界五大洲有300万儿童观看了她们的节目。通过报刊与电视,全球有34亿人知道她俩的创世纪的穿越之旅。我国的台湾地区把她俩的节目译成汉语,让孩子们观看,并由台湾影响到了新加坡和香港。  两个人的历程不必细说,前言之前有内容简介,书里的内容还待读者阅读,应该做的是,把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描述出来。一是为了让读者分享人类探险的精神财富,二是为了给读者更好地解读安和丽维的穿越之旅,提供一个历史铺垫。  好了,就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吧!  第一阶段:1500~1818年梦幻时代  lA 在希腊哲学家的想象中,地球上该有一块叫“澳斯措阿利斯”  (Austrialis)的大陆。这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对称理论”所推导出来的即“一定有一块与北部世界平衡”的大陆存在。1501年一位渔民威斯普西(Amefigo Vespuc·ci)沿南美海岸航行到南纬50度,试图证实希腊先哲们的想法。  1B 1519年9月,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沿南美海岸航行,发现了一条通向印度向西行的海路。在南美海岸的最南端发现了一条狭窄的海峡。  当时发现的最南边的陆地Fuego被地理学家们认定为南极大陆的边界。  lC 1578年12月,德瑞克(Francis Drake)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时候被刮到更南的一些地方。德瑞克发现Fuego根本不是南极。  lD 。1616年1月,斯彻顿(Willem Sehouten)和麦瑞(Jacoble Marie)发现了合恩角(在今天地图上所标的火地岛的最南端),成为最先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发现者。  1E 1739年1月,布维(Jean—Baptiste Bouvet)在非洲大陆以南东经O度到10度、南纬50度到60度之间发现了一个小岛(即今日地图上的“布维岛”),但只是“见到了”,由于气候恶劣,他没能登上去。  1F 1772年1月,法国人福瑞森(Marion Du Fresne)探寻南极时发现了爱德华太子群岛(现属南非)。  1G 1773年1月,库克(James cook)船长率队在太平洋水域进入南极圈,成为人类最早闯入南极圈的人。  川 1774年1月,库克在太平洋水域进入南纬70度,但没发现大陆。  lJ 1’791年11月,范库瓦(George’Vancouver)在新西兰南边的太平洋海域发现了斯内斯群岛。  lJ 1806年8月,伦敦的一家捕鲸公司在新西兰以南300海里处发现了奥克兰群岛。  1K 1810年7月,哈赛布如夫(Frederick Hasselbmugh)发现了澳大利亚和南极之间的麦阔里岛(现属澳大利亚),不过该岛到奥克兰群岛与新西兰本土的距离比到澳大利亚都短得多。  第二阶段:1819—1894年显型时代  2A 1819年2月英国人史密斯(william Smith)船长经过合恩角时,被风暴刮到南极大陆边的一个岛上,因此他发现了现名为“南设得兰”的群岛,并宣布该群岛属英国所有。  ……

内容概要

一个童年的梦想,两位杰出的妇女创造了极地探险的神话!    2001年2月,前学校教师安·班克罗芙特和丽维·阿尼申用她们的双脚穿越了南极大陆,成为妇女横跨南极的穿越之旅的历史创造者。她俩或是步行,或是滑雪,或是在冰上使用风帆,在3个多月的时间(97天),拖着250磅重、6英尺长的供给雪橇行进了1700英里(2300公里)。从毛德皇后地经极心(点)再到罗斯冰缘边界,完成了第一次由妇女来完成的壮举。    在这1700英里的行程中,她们要冒严寒(一般都在华氏零下35度以下)、过冰隙,不屈不挠地往前走。其中有让她们难以忍受的事故伤痛,也有掉进冰隙里九死一生的经历。    为了让儿童们追寻梦想的历程,她俩把旅行实况放到网站上供孩子们观看,她俩所在的公司——“你的探险”(your expedition)还创立了极地探险教程。全球有65个国家的300多万儿童从网上观看了她们旅行、学习了她们公司的教程。    她俩的探险之旅必将写入历史!她们书写了现代英雄史诗!!    安是历史上第一个穿越北极和南极的妇女。1995年她就被列入“美国著名女性馆”,此前的1987年被《女士》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她目前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米尼波利斯市。    丽维,1994年成为第一个在无帮助条件下滑雪到达南极极心(点)的人。在50天里,她行程745英里。她所写的独行南极的书是挪威语最畅销书。她现生活在挪威奥斯陆郊外。

作者简介

安·班克罗芙特,历史上第一个穿越北极和南极的妇女。1995年她就被列入“美国著名女性馆”,此前的1987年被《女士》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现居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来尼波利斯市。
丽维·阿妮申,1994年成为第一个在无帮助条件下滑雪到达南极极心的人。在50天里,她行程745英里。她所写的独行南极的书是挪威语最畅销书。
现居挪威奥斯陆郊外。
綦彦臣,河北省泊头市人,40岁,经济学家,自由撰稿人。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任某直辖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专家。曾译有专业译文20余篇,如《福布斯财富观点》、《绿背儿正在受冲击》、《国外银行业务操作实例》。近年来从事励志研究,译有《西方的相术》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美丽地狱   谢莉:真正的探险是心灵之旅   安:我的感受,恰如我的忍耐   丽维:地狱如此美丽第二章 姐妹精灵   丽维:激情的邀请   安:共同的志趣,一样的性格   丽维:感觉到最真实的自我   安:瞧瞧我的队友们   丽维:为安而食言第三章 冰钱相叠   谢莉:有否妇女之路   安:债务泥潭与辛酸化缘   谢莉:天无绝人之路   丽维:艰苦训练第四章 虚惊一场   谢莉:收到遇难信号   安:色彩缤纷的地平线   谢莉:寻求你的回音   安:虚惊一场   谢莉:为虚惊干怀第五章 沉闷无奈   安:电话忧喜   谢莉:好事多磨   安:美丽的非洲,我的第二故乡   丽维:飞往神话的世界   谢莉:难忘查理第六章 雱雪迷路   丽维:心系伊诺   安:宁静的内心,狂暴的风雪   谢莉:高原险象   安:肉疼心也痛   丽维:困境中的互相沟通   安:经受考验的友谊与信心第七章 直逼极心   丽维:无风自飞的心绪   安:收获喝彩的“牧马表演”   丽维:送给安的圣诞礼物   安:丢了晚餐袋   谢莉:极心喜讯   安:在科考站的感受   丽维:谁能理解“女人”一词第八章 巨人圆屋   谢莉:干丈万古冰   安:云像故人心   丽维:格陵兰的最后通牒   安:“帆,风帆跑了!”   丽维:塔斯马尼亚有人来第九章 超越耐力   安:沙克利顿冰川真面目   丽维:生死一霎那   安:告别横贯山脉   丽维:不能功败垂成   谢莉:过早的喜讯第十章 咫尺天涯   安:进忧退亦忧   丽维:命由风定   谢莉:为孩子们而激动   安:劳根划线惊我心   丽维:见证伟大的时刻   谢莉:米尼波利斯所给予的荣誉第十一章 诗性历史   安:点火引飞机   丽维:飞离冰缘区   安:夜宿城池外   丽维:他捧住我的脸   安:聆听英雄们的絮语   丽维:心中的新梦   谢莉:永不磨灭的标记   安:快乐比幸福更重要   丽维:惟一的路,就是你的脚步第十二章 余音绕梁   谢莉:永久的回声   维森斯:更有意义的改变   孙:我们社会的激励资源   朱恩克:不可思议的力量   巴瑞特:真正地与众不同   爱伯索-布库兹:真正的敬意   哈伯曼夫妇:创造现代神话后记: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章节摘录

书摘    景象完全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在这里,每天你都得追赶地平线,它随你冲向高处或滑落到低处。有时,它在你的头顶之上,有时又在你的齐胸处,时而又在你的脚下。有时,你见蓝天就在头上,而脚下却暴风雪横行。这是风刮旋着冰雪的颗粒形成的风雪景色。你会看用风抽打起舞的冰雪颗粒,营造出一片缤纷:太阳照在飞舞的颗粒儿上,它们拆射出红色、绿松石色、紫红色,像是被人有意喷上的颜色。但又与喷上的固定色彩不同。它们是变幻的、流动的,让你感到已身处童话般的世界。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富有纪念意义和充满诗意的一天!    沙克利顿曾这样写道:  “一个人如果在他的一生中不花上一段时间去体味荒凉中的无助、孤独中的守望,那么他就无法彻悟生命的意义、变化的情趣;绿树与鲜花、绚丽的落日与奔腾的溪流,无不在与我们的灵魂对话。”这是千真万确的,特别是对于穿行在冰原上的我来说,更为合适。在冰原上驰骋让我顿悟生命的意义!在这里与绿树、鲜花不同,与落日、溪流不同,另有一番风味。你若不到南极来,是无法真切地欣赏这些美景的:狂风和严寒把冰的世界雕刻得壮丽辉煌,在这个白色的太阳永不落山的季节时,阳光把“雕像”照射得若幻若虚、波澜诡谲。    当然,我并非不喜欢绿树红花的世界,我还是把我的房子与花园的照片贴在旅行日记里。我对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更能深悟沙克利顿名言的意义。    在到达南极第一周的周末,我们进入了塞根(sigyn)冰川地区,整个地区布满了冰隙。但这里较又为平坦,也少有很滑的地表,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滑板了而不用防滑钉鞋了。滑板因能分散身体的重量,行动起来也较完全,甚至它能帮我们穿过不太坚实的雪地。缺点是对雪橇的牵引力不足。滑板的底部安装柔软的人造的纤维,我们叫它“鼹鼠皮”。它能帮滑行者更好地抓住雪面。但是如果我们的一只雪橇在冲过软雪区,掉进深洞里去,雪橇会把我们带下深洞,而此时“鼹鼠皮”的那点抓力(也就是摩擦力)是毫不起作用的。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选择行进路线,尤其面对一大片“腐雪区”时。所谓“腐雪区”是雪没完全溶化而又结晶了的地方。到这样的地方,我们必须用滑雪杆敲击地表,看能不能承受住我们的重量。在腐雪区,常发生跋涉者或科学家掉进冰隙的事故,造成死亡也是很正常的事儿。丽维和我遇到腐雪下有冰隙时,就让臀部或大腿先过去,以免稍有不慎整个身子全掉进去。在1995年一次由挪威人莫尼卡·克里斯坦森领导的南极探险活动中,为了寻找罗尔德·阿蒙森曾丢弃的帐篷,乔斯坦·黑根斯代德在迈过冰隙不幸跌落其中而丧生。    我们不能不小心呀!    10天之后,也就是穿越塞根(sigyn)冰川区的第三天,我们按自己选定的路线到达了这个布满冰隙区域的边缘。这下儿,我们感到更有信心了。晚饭后,我钻进睡袋里,蜷曲着,渐进梦乡。    谢莉:寻求你的回音  大家忧郁地围在史丹桌子上的话筒旁,等待着来自国际探险网(ANI)的回话。克里斯蒂再次试图与查理取得联系。此时查理和家人正在佛罗里达度假。  约翰桌子上的电话铃一响,大家都跳起来。约翰飞快地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明尼苏达时间下午2点30分。安和丽维那里的时间应该是下午8点30分——通常她俩会在这个时候打进电话来。他从办公室的另一头冲过来回他的办公室去接电话,但是却错失良机。电话转进声讯邮件系统。由于两手发抖,约翰按声讯邮件系统的按键时发生了错误:数码应该是“13”,但他却按成了“3”,更巧合地是“3”在声讯邮件系统中表示删除信息。由于匆忙,他触到“3”键时竟然按了两遍。    “信息已被删除”,机器的自动声音告诉他说。    “不!”  史丹和其他人听到约翰在歇斯底里地大叫,令人恐惧的是更多的摔打声。约翰对自己气愤至极,把桌子上的书、cD盘、文件给扔了一地。他暴怒,不停地责怪自己:    “我的天呐!我怎么把信息删除了呢?我相信这一定是安和丽维的信息!”    他扔了老半天东西,喘着大口气,步出他的办公室,傻傻地面对着大家。    “嗨!别急,”史丹说,“我们无法确知是否一定是她俩的信息。还是让我们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办吧!”    史丹接着说:  “我们到外面打一下卫星电话怎么样,看能否取得联系?”    “很好,”约翰说:“我试着发给她俩一个标准的文本信息。打电话好像是和阴曹地府联系,不见得有效果。”    史丹拿起电话到了外面,约翰则制成一个文本信息发给安和丽维:  “信号15——送去援救,尽快(ASAP)确认!”    克里斯蒂等人在20分钟后再次与国际探险网(ANI)的安妮‘科舒联系,科舒说:她那里已经将飞机准备好了,如果这边打算放弃救援,一定给她通知。    此后,除了等待,便无事可做了。安:虚惊一场    我们睡过安祥的一夜,第二天早晨轮到丽维做早餐了。我很幸运,能享受一下被叫醒的“帐篷服务”——这可是旅游中的一种享受呀!丽维喊醒了我,给端来一大杯热气腾腾可可粉和咖啡混冲的热饮。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俩都感到精神放松多了。我们已穿过了最危险的地区,不再有面对最恐惧的日子的心理了。    吃完早餐并化足了一日间的饮用水后,我们俩开始收拾设备帐篷。折腾这些东西大约花了一个小时的工夫。由于垃圾袋满了,我们须更加小心仔细分配两只雪橇所承载的重量。丽维的雪橇通常载帐篷。我们把帐篷收在一起,不抽它的支撑杆了,把它们打成类似热狗状的卷儿(顶部除外),紧紧地捆在雪橇上。这可是技术活儿,无论搭帐篷还是拆它,都得既快又有序,丝毫不能乱了手脚。我的雪橇呢,通常是便携式电脑和其他技术设备,包括一块在黑盖子内安放的太阳能吸收板。当我们宿营时,我就把吸收板连接好,并让它在帐篷顶端打开,好吸收太阳光线。约翰给太阳能板安了好几个插座,以保证一块吸收板可给几样设备同时供电。卫星电话、全球定位仪(GPS)、笔记本电脑及摩托罗拉步话机,全靠这一块吸收板提供电能。    步话机是用于我和丽维拉开距离后通话用的。实际上,我俩从未拉开过很长的距离,但步话机还是有用。即使我俩离得不太远,也没法用直接喊话的惯常方式来说话,因为极地的大风呼啸声足以淹没人的声音。特别是在使用风帆的时候,步话机对我们很有用。    许多天的行程平安无事,让人心里坦然。只是地形太粗糙,无法滑行。只好改穿防滑钉鞋,拖拉雪橇,艰难地推进。一天也就只走个7英里来的路(11.27公里)。一块在黑盖子内安放的太阳能吸收板。当我们宿营时,我就把吸收板连接好,并让它在帐篷顶端打开,好吸收太阳光线。约翰给太阳能板安了好几个插座,以保证一块吸收板可给几样设备同时供电。卫星电话、全球定位仪(GPS)、笔记本电脑及摩托罗拉步话机,全靠这一块吸收板提供电能。    我俩通常寻个间隙吃午餐或吃小食品,如果都觉得很疲劳了,就停下来宿营和做晚餐。这回,我们支好帐篷,轮到我做饭了。丽维则当“人体除霜器”,用体温来给电子设备加温。温度太低,电子设备不工作。我开始化雪取水时,丽维就坐在一边,用睡眠袋裹好笔记本电脑,夹在她的两膝之间。她把卫星电话放进衬衫里,全球定位仪(GPS)放进内裤里,一块或两块电池则掖进补袜筒里。这些做得了,她就开始写日记,还有就是计算明天的行程。无可避免地,丽维有时会忘了有些东西在她身上取暖,她到外面去小便,脱下内裤时全球定位仪或一块电池就会掉出来。当丽维用体温给电子设备加热时,我不止一次跟她开玩笑:  “嗨,定位仪在你内裤里呢,你不想让我夹着它热一回,掉在地上看我有屁股吗?”第一次开这样的玩笑时,她含糊其词地回答我,“我不知道你跟我说什么。”后来,她就夸奖我及时提醒了她。电子设备变暖后,我们就向明尼苏达的队友们发信息。我俩也收取声讯邮件,花上一两分钟听天气状况。有时我也会向队友们诉苦:吃燕麦粥都快吃倒了胃了,从一出发,每天都吃。  通完信息,我把电话又掖进睡眠袋。过了一会儿,丽维决定给她丈夫伊诺打个电话,告诉他:我们已经走了最难走的冰隙区。打完那个电话后,她注意到在通话期间下载了一个短信息。她又向我要电话,我递给她前,翻了一下上面的信息,希望它是一段最新的天气预报或是一个简短的祝福之类的话。但是小屏幕上却读出:  “信号15——送去援助。尽快确认(AsAP)”。    这是怎么回事?如果队友们已派来了一架飞机,那就没办法让飞机飞回去了。我们就会被“钉”在冰上。麻烦了!在我给大本营打电话时,也给丽维读了那段信息。丽维什么也没说,一翻身马上爬起来,窜出睡袋从雪橇中抽出紧急状况信号机。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已发进了多长时间,以及是否有一架飞机正在飞来寻找我们。    这个倒霉的信号机究竟怎么回事?    约翰收到信号之前,他的电话只响过一次。    “你好吗?”我听他只问了一声便屏住了呼吸,肯定他很紧张。    “嗨,”我回答道,我的声音与他同样紧张:  “这个文本信息是怎么回事?”    “我的天呐!你们没事?”    “我俩很好,”我说道,“快说一下是怎么回事?”    约翰给我讲述了他是如何收到来自我们信号机的呼叫信号的,以及怎样丢失了声讯邮件,正在他解释的当儿,丽维回到我面前。我从未见过她行动如此利落,信号机确是处在“l”的状态下(即开着)。……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文序言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    坦率地说:作为经济学家虽然有过译文的经历,毕竟那是比较专业的工作,又有研究经验为依托,译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承担一部探险方面书籍的翻译,就没多大把握了。好在此前已经完成一本“非专业”的《西方的相术》的翻译,出版商审稿后还大为赞赏……于是,不揣简陋,再从朋友手中拿过博达版权代理公司的精选书目,接过了《地平线并不遥远》一书。    乍阅此书,就被两位女探险家的内心世界坚毅的精神所震撼。她俩不仅创造了妇女穿越南极的历史,而且是在现代化探险条件下的今天,用的设备比她俩之前所有男探险家所用的都简单。她俩及她们的公司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还在于把探险实况上了网站,并设计出了专门的极地探险教材。全世界五大洲有300万儿童观看了她们的节目。通过报刊与电视,全球有34亿人知道她俩的创世纪的穿越之旅。我国的台湾地区把她俩的节目译成汉语,让孩子们观看,并由台湾影响到了新加坡和香港。    两个人的历程不必细说,前言之前有内容简介,书里的内容还待读者阅读,应该做的是,把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描述出来。一是为了让读者分享人类探险的精神财富,二是为了给读者更好地解读安和丽维的穿越之旅,提供一个历史铺垫。    好了,就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吧!    第一阶段:1500~1818年梦幻时代    lA  在希腊哲学家的想象中,地球上该有一块叫“澳斯措阿利斯”(Austrialis)的大陆。这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对称理论”所推导出来的即“一定有一块与北部世界平衡”的大陆存在。1501年一位渔民威斯普西(Amefigo Vespuc·ci)沿南美海岸航行到南纬50度,试图证实希腊先哲们的想法。    1B  1519年9月,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沿南美海岸航行,发现了一条通向印度向西行的海路。在南美海岸的最南端发现了一条狭窄的海峡。当时发现的最南边的陆地Fuego被地理学家们认定为南极大陆的边界。    lC  1578年12月,德瑞克(Francis Drake)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时候被刮到更南的一些地方。德瑞克发现Fuego根本不是南极。    lD  。1616年1月,斯彻顿(Willem Sehouten)和麦瑞(Jacoble Marie)发现了合恩角(在今天地图上所标的火地岛的最南端),成为最先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发现者。    1E  1739年1月,布维(Jean—Baptiste Bouvet)在非洲大陆以南东经O度到10度、南纬50度到60度之间发现了一个小岛(即今日地图上的“布维岛”),但只是“见到了”,由于气候恶劣,他没能登上去。    1F  1772年1月,法国人福瑞森(Marion Du Fresne)探寻南极时发现了爱德华太子群岛(现属南非)。    1G  1773年1月,库克(James cook)船长率队在太平洋水域进入南极圈,成为人类最早闯入南极圈的人。    川  1774年1月,库克在太平洋水域进入南纬70度,但没发现大陆。    lJ  1’791年11月,范库瓦(George’Vancouver)在新西兰南边的太平洋海域发现了斯内斯群岛。    lJ  1806年8月,伦敦的一家捕鲸公司在新西兰以南300海里处发现了奥克兰群岛。    1K  1810年7月,哈赛布如夫(Frederick Hasselbmugh)发现了澳大利亚和南极之间的麦阔里岛(现属澳大利亚),不过该岛到奥克兰群岛与新西兰本土的距离比到澳大利亚都短得多。  第二阶段:1819—1894年显型时代  2A  1819年2月英国人史密斯(william Smith)船长经过合恩角时,被风暴刮到南极大陆边的一个岛上,因此他发现了现名为“南设得兰”的群岛,并宣布该群岛属英国所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平线并不遥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个故事就是写主人公的这次壮举,Liv受我们地大(北京)登山队之邀请来过我们地大讲座,讲述她那次经历,真叫我们感到佩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