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苑偶踪-管谨义音乐文集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管谨义  页数:246  字数:180000  

内容概要

“天津音乐学院学术丛书”之一,为管谨义的音乐文集。管谨义,1965 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王翘钰、周美玉教授。现为天津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理论研究室主任;亦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会委员。1999年8月获香港科学院国际荣誉评选委员会授予的“20世纪成功人士”荣誉称号和“千年之交荣誉勋章”。     本书为管谨义的音乐文集,主要选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些重要的音乐论文、文章。其中有论及音乐教育及其改革的,有论及欧洲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的,有研究欧洲声乐史的,有研究中国古代声乐及其作品的,有涉及歌唱理论研究的,有论述全国声乐论文的综述、综论,此外还有少量随笔、回忆录、文章等。其中许多论文已在国内主要的音乐刊物、学报上发表;有的已为多所音乐院、校、系、科做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使用或教师的参考读物;有的在国外亦有一定的反响。

作者简介

管谨义,1939年出生,山东人。196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王翘钰、周美玉教授。现为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理论研究室主任;亦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会委员。
所教声乐学生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歌唱

书籍目录

序 谈音乐教育及其改革威尔第的生平道路及其创作李斯特的音乐创作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欧洲歌唱教学的演革概述欧洲早期的声乐艺术简论歌唱的演革谈阉人歌手的兴亡谈雅乐歌曲及其《关雎》元散曲与音乐教育中的古代歌曲概论明清小曲及其《三阳开泰》谈蒲松龄的俚曲及其《玉娥郎》谈歌唱的音源歌唱的共鸣及其运用1998年全国声乐论文综述2005年全国声乐论文综述20世纪声乐文化的印象和思索博及中外、囊括古今的音乐巨典——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中的治学思想和方法斯义桂声乐教学侧记

章节摘录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它的特点是直接诉诸人的感受世界。所以它可以潜  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灵魂。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音乐教育,应当使我们的青  少年充分感受健康的、进步的、革命的音乐美,从而充分体验社会主义制度  的无限美好。有利于培养像雷锋那样“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情操。  音乐是联想思维的艺术。音符并不像语言艺术那样每个字都有它确定的  含义。音乐的理解是在音响的进行中,在不断的情绪体验中去展开人们思维  中联想的翅膀。此种联想不仅优美而且无比丰富。现代教育学研究证明,音  乐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听觉、陶冶性情、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  对于活跃学生智力,提高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的联想思维丰富与否,直接取决于音乐修养的高低。学生的音乐修  养是通过我们的音乐教育及课余音乐活动慢慢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说过:“  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2]这个修养  ,在音乐教学当中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就是培养  高尚的音乐趣味和审美观点。  审美趣味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应当予以足够的估计:正确的艺术趣味  能使学生明辨艺术作品的美丑、工拙,不仅提高他们的美感能力,还有更大  的教育意义。尤其在当前,提倡“五讲四美”活动中,“心灵美”是社会教  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马克思还说过,在共产主义社会,将创造出一切条件,使“每一个有拉  斐尔的才能的人都应当有不受阻碍地发展的可能”[3]。我们社会主义社会  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初步具备音乐技能,为  专门深造打好基础。随着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逐渐过渡,音乐美育在人  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十年内乱期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被严重摧残。“造反有理  ”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把美育引入了岐路。拨乱反正以来,教育战线  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化课的教学越来越为学校、社会所重视,“  琅琅书声”随处可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至今仍  存在许多问题未能解决。  一、对于音乐教育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教育界的同志多注意文化课的  教学、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升学和就业;不少学生则把  音乐课当作消遣休息。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对音乐教育的普遍忽视。不少学校  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校不重视,教师不积极;教师不积极,学校更  不重视。  究其因,大概有三:其一是多年以来“左”倾思潮在教育上忽视美育教  学的“惯性表现”。其二是不少同志缺乏办教育的知识,不理解教育的目的  并不只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合格的人才。其三是不少同  志自身缺乏美育修养,不懂得美就容易忽视美的教育。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授课年限短、课时少、教学设备缺乏。现在的小  学各年级虽均设音乐课,但每周只有两节课,课时偏少。中学在50年代是初  中三个年级均设音乐课,有条件的学校高中也有设音乐课的。以后逐渐减少  至今天的只初中一年级每周一节课,实际上成了一种点缀性的课程。  教学设备更是残缺不全,不少学校不仅没有钢琴,甚至连风琴也没有。  教师不得不背着手风琴或拉二胡教唱歌。录音机、电唱机等教学设备更缺乏  。有的学校即使有录音机、电唱机也不交给音乐教师使用,多半放在广播室  或交外语教师使用。更有的学校连音乐教室也没有,或过去虽有音乐教室,  但自抓“升学率”以来被“快”班占用了。教师不得不抬着风琴“挨门串户  ”教学。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课的教学,而且教学设备极易损坏。至于音乐  课外活动需要的乐器购置的就更少了。多数学校连个民乐队都搞不起来,价  值昂贵的西洋乐器就更难设置。  P6-7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乐苑偶踪-管谨义音乐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不错~~~希望有多点这样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