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二黄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翁思再 编  页数:2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早年清华园多见业余研习书法唱皮黄者,以能为贵,遂有“一手书法,两口二黄”之流行语。本书即以“两口二黄”为名,精选与京剧文化相关的散文,贡献给愿意走近京剧艺术的知识分子以及相关从业者,或为饭后茶余的谈资,或为拓展视野的窗口,或为专业知识的补充,或为学术研究的参考。本书之遴选,在形式上力求优美通俗,好看好读。    京剧是一门娱乐性很强的艺术,一旦爱好,终生爱好,文化之熏陶、性情之陶冶,即在其中。愿“一手书法,两口二黄”之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中心研究员、《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京剧学者,剧作家。现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化发展中心顾问,兼任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江苏吴县人,出生于上海的海关世家。自幼酷爱京剧,受外祖父谢叔敬熏陶和指授。中学毕业后赴吉林插队落户,越两年,应招吉林驻军文工团演京剧。复员回沪,一边求学华东师大,一边钻在皮黄圈里。迄今为止,先后师从马宝刚、卢文勤、迟世恭、刘曾复,偶尔粉墨票演。
  剧作有《大唐贵妃》、《玄奘出关》、《道观琴缘》以及中日合作的舞剧《杨贵妃》等。学术著述有《京剧丛谈百年录》、《余叔岩研究》、《余叔岩传》。论文有《王元化(京剧与传统文化)注跋》等。是《中国京剧大百科》系列音韵条目的撰写者,《余叔岩与孟小冬唱腔集》的校订者。

书籍目录

意味 模仿说与比兴说 中国京剧中之文学意味 谈戏剧 中西戏剧比较及其他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扁平的美技艺 《余叔岩研究》序 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 与李少春谈戏 人保戏,以味胜 漫谈创造人物 身段与生活 怎样引起观众注意 余叔岩、梅兰芳、侯喜瑞讲演人影 毛泽东与京剧 胡适与京剧偶记 陈寅恪与京剧演员 张学良谈余叔岩 会拉京胡的李可染 同光十三绝 谭门七代 刘曾复的师承 裘盛戎二三事 怀周贻白 关于于会泳春秋 谈皮簧与皮人影的关系 堂会戏闻见录 伶人与鸦片 我请到了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蒙“难”记 关于《沙家浜》 ……戏品杂谈

章节摘录

插图:意味模仿说与比兴说如果容许我用比较方法来阐明东西方艺术传统特点的话,那么,可以说西方艺术重在模仿自然,中国艺术则重在比兴之义。西方的模仿理论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国的比兴理论最早见于《周礼》的六诗说和《诗大序》的六义说。六诗和六义都指的是诗有风、赋、比、兴、雅、颂六事。最初在《周礼》和《诗大序》中,这六事并不是如后来那样分为诗体(风、雅、颂)和诗法(赋、比、兴)两个方面。这种区分始于唐代,唐定五经定义,孔颖达作疏,开始将诗之六事作体用之分。在这以前,诗体诗法是不分的,体即是用,用即是体。比兴之义所显示的艺术特征与西方艺术是很不同的。模仿说以物为主,而心必须服从于物。比兴说则重想像。表现自然时,可以不受身观限制,不拘守自然原型,而取其神髓,从而唤起读者或观众以自己的想像去补充那些笔墨之外的空白。

编辑推荐

《两口二黄》所选文章有的谈戏剧理论、有的讲梨园掌故,有的说演戏的技巧,有的谈大师的为人和戏品,还有著名人物与京剧的渊源。读了《两口二黄》,管窥繁多的京剧门道,始则惊讶,继则以喜。惊讶的是,京剧这门通俗的艺术是这样的博大精深;喜的是多少明白了,原来这门国粹艺术正是中国人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的绝佳体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两口二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蛮喜欢这本书的内容蛮全的哈
  •   京剧是国粹,应该这样写。
  •   原以为是翁思再先生的专辑,原来只是有关京剧的大杂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