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建构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汤筠冰 著  页数:1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下社会的“视觉转向”不但意味着一种文化范式的转型。更意味着意识形态格局的转变。本书以视觉文化传播的经典文本——奥运会申办宣传片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在跨文化传播中国家形象是如何建构的,揭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隐藏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等意识形态对构建国家形象的作用。在对本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后,运用视觉文化传播的分析方法对伦敦、北京、纽约等申奥片个案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申奥片视觉文本背后传达出的“文化优越”、“视觉谄媚”为特征的“视觉沟通”;通过研究申奥片中的国家形象的视觉表征,总结出申奥片影像传播中的“国家与民族性影像”的表征范式。讨论了申奥片的传统与现代、国家话语与民间话语、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殖民与后殖民的“文化混杂”现象,分析了申奥片在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两个传播渠道中,本国和他国政府、本国和他国媒介合力完成了对国族身份的建构及认同。本书最后指出,全球化语境下,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所建构的国家形象并非国家状况的客观再现,不仅受到媒体自身力量的限制,更受到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大众媒体通过视觉化的表征符号影响着公众的舆论,并在全球受众心目中“投射”国家形象。

作者简介

  汤筠冰,博士,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讲师,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传播、艺术学理论、创意产业等。在《复旦学报》、《现代传播》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创意产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视觉传播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内容推广计划”等课题研究。教授“设计史”、“图形艺术”、“广告艺术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方面有众多成功设计作品。

书籍目录

引言一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二 视觉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三 作为跨文化影像文本的申奥片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视角第一节 视觉文化传播理论一 符号学方法二 意识形态方法三 影视学方法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理论一 殖民与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二 文化混杂理论三 文化身份建构与认同第二章 申奥片的视觉文化传播分析第一节 伦敦2012年申奥片的视觉文化传播分析一 伦敦2012年申奥片宏观视角的视觉文化阐释二 伦敦2012年申奥片微观视角的视觉文化阐释第二节 北京2008年申奥片的视觉文化传播分析一 北京2008年申奥片宏观视角的视觉文化阐释二 北京2008年申奥片微观视角的视觉文化阐释第三节 纽约2012年申奥片的视觉文化传播分析一 黑白纪事:申奥片客观性的表述方式二 多元文化的符号表征第三章 国家形象的视觉表征第一节 文化表征与支配性表征范式一 文化表征理论及其源流二 申奥片影像中的“国家与民族性影像”范式第二节 国家形象与视觉表征一 国家形象传播的全球化语境二 作为客观表象与主观解释的申奥片影像第三节 实践中的范式:申奥片中的国家与民族主题一 范式的各种要素二 国家与民族性影像的主题和题材第四章 申奥片中的“文化混杂”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第二节 国家话语与民间话语第三节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第四节 殖民与后殖民第五章 申奥与国族身份认同第一节 组织传播中文化身份的认同一 本国政府对国族身份的建构二 外国评委对申奥国身份的认知第二节 大众传播中文化身份的认同一 两大形象传播体系的角力二 媒体的叙事及建构秩序结语 全球化与国家形象传播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活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  “对艺术的创造 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  “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式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最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视觉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