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九观正义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广东经济  作者:柯可  页数:325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文化的发展经过了艰辛漫长而辉煌如歌的岁月。以其壮观宏伟的金字塔建构看,绝非一直由对立排斥的成分所构成,且大致可分为“塔基”层物质文化,“塔身”层制度文化,“塔顶”层精神文化和“塔尖”层理想文化等四部分。为了把握人类和谐文化的构建发展规律,本书的作者,自1994年在自著《新珠江文化论》书中提出这一命题以来,一直在努力论证:“塔基”层物质文化,通常以物质生产方式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而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塔身”层制度文化,是培育人、保健人、抚慰人、护卫人、管理人,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持相生互利关系,协调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关系的综合文化;“塔顶”层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意志的产物,所满足的是人的知识增长、思想道德、审美标准的精神需求;“塔尖”层理想文化,则应是为实现马克思所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建立和谐幸福社会,综合了人类历史上各家各派所有合理的美好理想,为全人类所认同所追求的未来文化。从此四者的内涵性质看,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只有坚固物质文化塔基,才能生衍人类;只有修建制度文化塔身,才能维持社会运行;只有耸立精神文化塔顶,点亮塔尖理想文化明灯,才能和谐全球,融汇百家,照亮人类理想方向。而老子学说,正是来于人类精神文化源头,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根系,对人类理想文化的构建,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资源。作者相信,只有通过对包括老聃、孔丘、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马克思等在内的诸多伟人的思想研究和精华吸收,在意识形态领域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丰富多采,健康蓬勃,富有创意和希望的精神文化追求,不让马克思所反对的划一的僵化标准去框死它的自由发展和个性,才可能让中华传统道德精华得以延续升华,激发起人类文化的精神活力与道德生命力,建立起全人类普遍认同的尊重人、激励人、完美人的理想文化,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和谐世界服务。本书的上篇——老子圣人风采说,作为全书绪论,旨在说明,老子是创立中国纯粹哲学第一人。他的思想高深奇奥,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哲学几千年。作者在比较老子多部古版本和创意解读之后,由老子的绝妙自画像人手,广采众说,独辟蹊径,简要阐明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道理,清雅的玄德风采,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和东方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而以老子慧眼看世界,揭示其伟大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在老子看来,古代和谐社会的圣人,方正伟大而不分裂偏私,兼容并蓄而不尖刻伤人,正直循道而不受缚越度,光明正大而不令人惊颤斜视。就像大海能成为千百条河谷的主宰一样,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这是老子对人民的祝福,也是他的圣人自画像。作者从自己对《易经》和《道德经》的比较研究中发现,老子九观思想与易经有着密切的承传关系。如恒道观与至大至久变化不息的“乾”卦,玄德观与厚德载物的“坤”卦和上善若水的“坎”卦,真知观与启蒙除昧的“蒙”卦,察世观与善察世情的“观”卦,无为观与反对妄为的“无妄”卦,贵身观与养生饮食的“颐”卦,安民观与力主交融和谐的“泰”卦,用兵观与兴师讨伐的“师”卦,治国观与君临天下保民无疆的“临”卦等,都有关联。这正是老子著作树大根深,流传久远的文化基因。因此,老子的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继承中华易文化,第一个认识和阐述了“道”理。所谓“道”,原本指路。自然界、人世间、思维中的路很多,却并不都是正路,它们并不都能引导人们到达理想的境界,因而也不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之路。他的理想之路,不是人们因贪欲,逼迫而走的不归路,而是对万众有益的常走的“恒道”。作为首次从中华易经的“总道术”中,发现了恒道并阐其深意的道家始祖,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自成体系的博大精深的哲学家,是第一个以其深邃思想塑造了中国人乃至深刻影响了世界进程的东方伟人。这从他著作的译本发行数量仅次于圣经居全球第二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中篇——老子九观正义论,是全书总论。作者跳出千百年来解老著作逐章研读纷繁少序的传统格局,将《老子》八十一章按照九九归一之数,分为恒道、玄德、真知、察世、无为、贵身、安民、用兵和治国等“九观”,以求抓其精要,阐其正义,全面揭示老子完整一贯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老子以效法自然的恒道观作为立论总纲,以其人格化的尊道贵德的玄德观作为最高规范,统领了信言不美的真知观,有欲不居的察世观,不争无尤的无为观,守柔知常的贵身观,谨终若始的安民观,柔弱胜强的用兵观以及重为轻根的治国观。它高瞻远瞩地将道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指导人们为人处世和修身建业,以实现恒道积德的道家理想,意义十分深远。老子恩泽万物的玄德观认为,玄德是恒道的功能和运用,恒道是玄德的本质和根据。建树伟业者不离恒道,抱持玄德者品高纯真。他不刺激物欲,而是自然而然地化生万物,以玄德畜养人们,使之茁壮生长,弱化贪志,强健筋骨,以期达到不敢胡作非为,天真无欲的境界,开创利在千秋,功在万民的恒道事业。作者认为,老子发现了作为精神人格力量的玄德,要服从恒道才可获得持久生命力的道理,描绘出柔进恒常,无私平和,思精虑净,明达事理,增益和谐真气,脱俗超凡的玄德理想图。这就为人们返朴归真,探虚就实,循道渐进,修德识道,追求光明,建立人类理想文化提供了可能性。而老子在深入“察世”,以求“真知”基础上得出的无为观,其真义只能是“无妄”。“无妄”何义?这可从易经同名卦中得到启示。“无妄”卦的卦德是“无妄为”。“妄”对老子说来就是指背离恒道玄德的一切错误行为。而他所说的“无为”也正是易经的“无妄”,即“无妄为”。老子认为,只有这样的“无为”才能实行“有为”的道。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历来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的辩证法传统,不独老子。可惜的是,有些学者往往忽略此点,把老子“无为”等同于“无所作为”。其误解在于只孤立地抓住了老子“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的一句话,而没有将这句话与老子思路和整个哲学观体系联系起来,没有看到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无妄为”,是为了更有效、更有节、更迅速、更有利的实现“有为”,实现“无不为”,取得恒道大业的光辉胜利——建设一个太平无事,风正民富,和谐淳朴的理想社会!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老子不仅不是一个消极无为的懒汉和愚人,而且是一个积极有为的勇者和智者!本书的下篇——老子恒道美学谈,论述了老子开创的道家美学思想真谛。认为其虚以致静的审美心境、涵纳万物的审美态度及“和光同尘”的审美理想,是老子倡恒道,消纷争,求至美的大和玄同理想在美学领域里的表现,有着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基础。它与西方强化和渲染矛盾,鼓吹争斗,拒绝调和,喧嚣浮夸,只重人为技巧,不重天人合一和自然的创作风格是大不一样的,在美学领域自有其卓绝的贡献。综观《老子九观正义》全书各篇,其论述要旨主要运用了如下方法:(一)版本比较优选法和通译法。根据老子文辞古奥,版本不一,歧义甚多的特点,首先选取各种有代表性的老子原本,以老子帛书甲乙本为底本,参照通行本,新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本及其他白话本,从中优选最接近老子五千言的原文,加以创新语译,以忠实表达老子的原意。(二)批判继承法与逻辑思维法。在通读、批判、总结、继承、吸纳古今老子研究的丰厚成果基础上,将老子的哲学思想概括为恒道、玄德、无为、贵身、真知、察世、安民、用兵、治国等九个观点,并建立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三)归纳重组法。跳出传统格局,以老子九观为纲,化繁为简,阐其正义,揭示出老子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四)典籍印证法。以古籍名著印证老子九观。如《汉书•艺文志》早就指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恃,此人君南面之术也。”如对应老子一书,恰好是“真知”、“察世”历记成败存亡祸福之道;“恒道”知秉要执本,“玄德”清虚以自守;“无为”、“贵身”卑弱以自恃,“安民”、“用兵”、“治国”阐明人君南面之术。(五)有的放矢法。以老子九观哲学为明镜,从国际关系、政治军事、企业文化、审美艺术各个方面,观照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针砭时弊,汇通中西,建构文化,追索真理,揭示出老子恒道玄德和谐思想的伟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的这些探索自成一家一言,对研究学习老子的思想是有启发引导和参考作用的。

内容概要

老子是创立中国纯粹哲学第一人。他的思想高深奇奥,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哲学几千年。在比较老子多部古版本和创意解读之后,《老子九观正义》一书广采众说,独辟蹊径,由老子的绝妙自画像入手,简要阐明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道理,清雅的玄德风采,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和东方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而以老子慧眼看世界,揭示其伟大的现代意义。    著者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数文化入手,跳出千百年来解老著作逐章研读,纷繁少序的传统格局,将八十一章《老子》按照九九归一之数,分为恒道、玄德、真知、察世、无为、贵身、安民、用兵和治国等“九观”,抓其精要,阐其正义,探其深意,在中国哲学史上全面揭示了老子博大精深、完整一贯的思想体系。    这就是:老子以效法自然的恒道观作为立论总纲,以其人格化的尊道贵德的玄德观作为最高规范,统领了信言不美的真知观,有欲不居的察世观,不争无尤的无为观,守柔知常的贵身观,谨终若始的安民观,柔弱胜强的用兵观以及重为轻根的治国观。它高瞻远瞩地将道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指导人们为人处世和修身建业,以实现恒道积德的道家理想,意义十分深远。    此外,该书还论述了老子开创的道家美学思想真谛。

作者简介

柯可,中华老子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综合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企业文化硕士导师;兼任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广东华文国学院副院长等。从事国学研究数十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老子易学论文多篇,筹备与主持省社科院等主办的全国性“老子学说与当代和谐社会研讨会”、“岭南学术论坛·国学价值与经典重审”并任论文集主编,《老子与中国新文化丛书》编委;出版专著《周易宝典》、《周易大典》、《八卦奥义》、《中国新文学重审与文化视野》、《新珠江文化论》;主编《中国新文化传播书系》、《文化产业论》、《文化广东:现状与前瞻》,《文化与传播》;主持《广东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研究报告》等。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创“老子九观”说,借助中华数理和易学逻辑,以恒道、玄德、真知、察世、无为、贵身、安民、用兵、治国、审美诸观,一一揭示出老子哲学观体系那纲举目张,博大精深,圆融纯美,炳耀千古的东方智慧、美妙诗意和伟大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一、老子圣人风采说  1.老子的绝妙自画像  2.老子“天下第一”的道理  3.老子的玄德风采  4.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5.老子与东方文化  6.老子与企业文化  1.老子看世界  8.老子古书之“谜”解二、老子九观正义论  1.恒道观·道法自然  2.玄德观·尊遭贵德  3.真知观·信言不美  4.察世观·有欲弗居  5.无为观·不争无尤  6.贵身观·守柔知常  7.安民观·慎终若始  8.用兵观·柔弱胜强  9.治国观·重为轻根三、老子恒道美学谈  1.恒道玄德的美学观  2.虚以致静的审美心境说  3.超功利的美学追求  4.返朴归真的审美观四、老子九观正义表  1.恒道  2.玄德  3.真知  4.察世  5.无为  6.贵身  7.安民  8.用兵  9.治国附录  老子九观八十一章对应表  老子诗韵后记

章节摘录

在这里,我们只重点分析选人《玄德篇》中的老子九章,顺便旁及它篇中的相关论述,而不是笼统分析《德篇》的四十四章全部。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可看出,玄德观是从属于老子的恒道哲学观,仅次于“恒道”的重要哲学概念。可以说,全面把握老子的玄德思想,是正确了解他的道德观及其自然伦理观、政治伦理观的钥匙。玄德从何而来,又与恒道有什么关系呢?用文子转引老子的话说,就是“德之中有道,道之中有德,其化不可极”。就是说,德是人们体悟道的产物。人们对道的认识结果必然产生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因此德的确立也就包含人们对于道的认识,这是不可能绝对分割开的。老子在经过艰辛的哲学思考后,在体悟出恒道伟大性质的同时,也发现了玄德产生的奥秘。他言约意丰地指出:“伟大玄德的内容形貌,都只服从于恒道的本体。恒道的产物玄德,是非常圆满而又非常隐蔽的。它和道一样,是那样的潜藏而不分明啊,远望而令人茫茫然,其中有壮观的大象啊!你仔细就近观望啊,再潜心地探究啊,就会发现它中间确有实物啊!虽幽暗不明啊,也冥冥难辨啊,但其中内有精质啊!这精质还非常真实,其中有自然规律的宝贵信息。从今天到古代,道德的形态都没改变,以服从引导它的规律。我靠什么知道这些规律的实情呢?靠的就是这个。”从所引的第二十一章看,老子对玄德的发现,是以一种东方哲学特有的顿悟、直觉的格物方式实现的,属于模糊把握而又直奔主旨的测断模式。它是在对自然、对人生的认真观察基础上产生的,与一般的胡思乱想、主观臆断有所不同。这段话的关键在于“道之物”的译法,一定要理解为“恒道的产物”,这样联系上下文,特别是全章首句“孔德之容”,就可看出它在本章应该指玄德,如翻译成“恒道的物象”,虽也可通,但意义上则全章就成了论述恒道的问题,与其他章节重复了。明白了“道之物”所指,我们就可看到,在老子的心目中,玄德是道落实于人生的社会化、伦理化、实用化产物,玄德是产生于并仅次于恒道的物象,它要服从恒道统帅和制约的各种规律——众父,从内容和形式都要与恒道保持一致,从而获得与恒道一样持久的生命力。这与孔子所说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把德与礼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的政治思想是很不相同的。老子在玄德的远望近察中还发现,玄德虽然极为“玄奥”,似乎难以把握,但也决非虚无缥缈,无从认识的怪象。相反,玄德虽幽暗不明,冥冥难辨,但其中却内有实情,这内情还非常真实,其中包含着自然的规律。它从古代到今天,基本的形态都没改变。这就为人们探虚就实,鉴古知今,循道渐进提供了可能性。老子从玄德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深入思考了玄德的定义,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他说:“集人的生命力和精神于一体,能让它们永不分离吗?糅合物质与精神至最柔顺的境地,人类能变回婴儿吗?清洁心中的明镜,能让它毫无瑕疵灰尘吗?爱护人民,激活国家的蓬勃生机,能够不靠使用狡诈的政治权术知识吗?人们或关闭耳朵眼睛鼻孔,或竖起耳朵听,睁开眼睛看,嗅动鼻子闻,能彼此雌服而不逞强吗?他们的聪明和通达事理,能不通过不良知识的灌输吗?”老子所提出的这六大问题,其实正是玄德修养的根本问题。它一是要集中精力和神思,而不要像王公贵族那样整日沉湎在驰骋打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之中,消耗精力;二是要返回到人的童真最佳生命状态,三是要时常清扫有害身心的各种私心杂念,保持类似佛家禅宗后来所说的澄明心境;四是不要玩弄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巧取豪夺一类的政治权术,保护而不是抑制人民和国家的蓬勃生机;五是要提倡谦让服帖而不是好勇斗狠的个性,六是要避免有害邪说危害人民,使他们明白恒道、天地、人世的正确道德和有用知识。仅从这六点修养玄德的途径和主张看,把老子归人让人民无知无欲的愚民政治家之列,是很不公平的。在同一章里,老子还简洁地为玄德下了一个权威的定义,“化生万物,蓄养万物,使万物滋生而不占有它们,使万物成长而不主宰它们,这就是玄德。”那么,知道了玄德的定义,又应该如何行动呢?老子在《玄德篇》中进一步提出了实践玄德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知道了万物的刚健本性,就应该守住它的柔顺性质,成为天下最低下的小河谿。成为天下最低下的小河谿,恒久的道德就不离开你了。恒久的道德永不离开你,就能复归于婴儿的纯真天性。”这一原则出于古老的《易经》,所强调的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乾德和厚德载物、柔顺驯服的坤德的互补,核心还是主张不要逞能好强,违背自然,贪欲过多,要谦让柔顺,回归并保持人类童年的纯真良善。第二,“知道事物的尊显荣华,就能甘守它的污浊羞辱,成为天下最低洼的山谷。成为天下最低洼的山谷,就能蓄积丰足的恒久道德。恒久道德蓄积足够了,就可以复归于万物初始的原始状态。”这一原则的要点是出污泥而不染,忍辱负重,积德行善,返朴归真。第三,“知道万物的纯净洁白,就能甘守它的肮脏漆黑,而成为天下的范式。成为天下的范式,恒久道德就不会背离。不背离恒久的道德。就能复归于天下的无极。”这一原则的要点是勇于追求光明,宁可忍受黑暗也不背离恒道玄德,以期达到最高的境界。第四,“原始状态被打破分解,就形成了各种器具,圣人被荐用之后,就成为人民的官长。而天下最大的体制——恒道之玄德,那是永远无法分割的。”第四个原则是分工合作,选贤任能,让有德之士成为人民的公仆,坚信符合恒道的玄德是永远不会被割裂瓦解的,她是一个圆满自足的道德系统。针对现实社会中违反“玄德”定义、阻塞“玄德”实现和背弃“玄德”四项基本原则的种种丑恶现象,老子站在民间反伪道德的立场上指出:“崇尚道德的不鼓吹道德,所以有真正的道德。轻视道德的念念不忘假道德,所以才毫无道德。崇尚道德而自在无为,因而不会有刻意的作为。”这就在哲学上第一次明确划分了重实质轻形式的“上德”与重形式轻实质的“下德”的本质区别。其所谓的“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尖锐批评,正是指那些表面上不丢失道德,整天把道德挂在嘴边,说个不停的伪君子。这类人直到今天还附魂在一些满口公德廉政,背地里索贿受贿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员身上,人们看见的难道还少吗?

后记

老子《道德经》不仅是道家经典,也是中华哲学文化精髓。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遍及海内外的中华国学热里,重温老子,是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中国的理论需要。精读老子,人们无不惊讶创立中国纯粹哲学的第一人,思想竟是如此高深奇奥,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深刻影响了东西方文化几千年!我发现,借助老子深通的中华神秘数文化,通过版本比较、原著通译,逻辑梳理,归纳重组,典籍印证等方法,以“恒道、玄德、真知、察世、无为、贵身、安民、用兵、治国”等九观为纲,联系国际国情、政经军艺各方面,审视今古,展望未来,不仅可将老子原著的智慧珍珠联结成串,构为九篇八十一章的煌煌巨著,更可提纲挈领,明道立德,汇通中西,建构文化,针砭时弊,追索真理,揭示出老子伟大思想的深刻的现实意义。本书耗时十年,几经增删,在定稿前又应编辑之约,新增加了老子恒道深探,玄德悟探,真知再探,察世精探,无为义探,贵身新探,安民略探,用兵初探,治国浅探后,终告完稿。但由于老子各章的互补性,多义性,特别是恒道观、玄德观的贯穿性,要完全按照九观哲学体系精确划分,细加论述,难度确实很大,今后还可以在广泛征求学术界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感谢广东文化大省的决策者与建设者促成“老子与中国新文化丛书”的出版,感谢崔黎民编审为本书付梓所付出的辛劳。诚愿此书能为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新世纪的和谐世界而尽绵薄之力!柯可2008年4月20日于广州茗雅苑

编辑推荐

《老子九观正义》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子九观正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通俗易懂,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