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视觉日记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王小慧  页数:399  
Tag标签:无  

前言

亲爱的“小精灵”:当我1981年在同济大学做客座教授时,怎么可能想到现在会为你的新书写序言?我只能写封信给我的小慧,如果要给一本关于你生活的书写序的话,它本身就会是一本书了。那年,我走进课堂时,眼前的座位上是一片蓝色,几百张好像是相同的脸孔在注视着我。对中国人来说我们这些欧洲大鼻子一开始看上去也都一样,甚至都穿牛仔裤,除了上衣是不同的。但我很快发现有三张脸孔与众不同,因为他们在笑。那时的上海还很少能见到这样的笑脸。一个穿着红白细条衬衫的女孩子,一张纯真的圆脸,两个男孩坐在她的左右;那就是你和俞霖、陈宇波。我习惯于讲课后学生向我提问,并且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但不同的习惯阻碍了我这个陌生的外籍教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只能通过我的夫人尼娜和你们悄悄地传递纸条来交换信息。否则,我们后来不可能在锦江饭店见面,我也不可能更多地了解你,不知道你、俞霖和宇波的想法和愿望。我们也有许多想要知道的事情,我们自己跑遍了全城并且发现了上海弄堂这种有魅力的住宅形式,它由老式中国院落演变成一种中西结合的近代城市建筑形式,怎么会没人对这种建筑形式感兴趣?那是“文革”后不久,对“四人帮”的诉讼尚未结束,但人们可以觉察到在地底下有什么在涌动,想从地下冲向光明。那时,我们就曾打算在德国共同搞一本关于上海里弄住宅的书。五年之后,站在我达姆施塔特大学教研室里的是相亲相爱的一对:你和俞霖。你们终于来了。几年后,你已经在慕尼黑建筑学院教书,俞霖在写他的博士论文。当你来参加尼娜的生日晚宴时随意地告诉我们,你内心已经与你的建筑师生涯告别了。我们大家都如坠云雾。那是1991年2月5日。谁知这竟是我们与俞霖的最后一面。在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承受苦难的能力,我们对此充满崇敬和惊叹。年长的一代人能承受人格的侮辱、精神的压抑以及失去一切的困境,他们唯一没有失去的是他们的尊严。现在的年轻人也有承受对他们命运打击的能力,这点被你证明了。你的孩提时代不是生活在铺满玫瑰的摇篮里,你早已尝过苦难的滋味,但你现在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自己去塑造它。我们的“小精灵”成了一个“大勇士”,但你仍然是你。德国有句成语:“困境造就美德。”它里面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含义,包括物质生活的日益舒适常常与精神文化的消退联系在一起。但怎样才能对几十年来生活在生存困境和精神压抑中的人们说明这个道理?难道必须到人们十分富裕后才能明白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物质的东西?难道必须先把一些东西摧毁了才能找到自我?那时,谁能想到你会这么迅速地成名?赞美你的作品其实并不是我的任务,你的作品已经在为自己说话了。不过,你的电影《破碎的月亮》对我来说是理解你作品的关键。你看过表现主义电影大师的作品吗?你知道JeanCocteau的表现主义电影或是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了不起的作品吗?我在你的电影里也看到了同样的魅力。从那时开始,对你来说便只有工作了。这是不是一种逃避?我想不是。我更相信你在工作中找到了你的快乐。传教士Salomon变得明智后写道:“没有比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愉快更美好了,因为这是他的幸福。”老子是不是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大思想家都是心心相通的。你是个以世界为家、到处漫游的长途跋涉者,你常常问自己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属于哪里?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海因里希.海涅一生大部分时间住在巴黎,他也常常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家乡”,一个理想中的家乡。当我欣赏你的摄影作品或是阅读你的文字时,我知道你在到处寻找你的家乡,但你在哪儿也不会找到,除非在你自己那里。你就是自己的家乡,你只需要丰富她。现在,你非常著名了,很多人会把你当作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文化使者来看。有些人搞的所谓文化交流好像是把不同的酒调在一起,但每一种酒都把另一种酒变糟。我们真的想把本来已经很小的世界变得更小吗?我们真的想要那种到处都味道相同的“多元文化混合稀粥”吗?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架起桥梁是对的,为了和平目的相互沟通理解也是很好的,但更重要的是相互尊重。我们不应忘记对别人的创造表示赞赏,小慧,但也不能马上不加评判地陶醉其中,或表面化地模仿。文化要有独创性,而独创性不可能没有风险。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国家,这个国家太久只靠传统来滋养,而且为皇权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体系还有很牢固的根基。我肯定中国会产生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不是由西方文化来滋养,也不仅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我很羡慕你能够参与创建这种新文化。德国已经在开始与自己的文化告别,可惜人们只有在失去它时才发现这一点。这是一种割断自己历史的衰退了的文化,除了消费以外毫无目标。在电视广告的间歇中,字幕上总是一句话:“我还想要更多!”他们把秩序和自由对立起来,并没有认识到它们之间本是统一体。自由中有秩序,秩序中也有其自由。你可以选择你想走的那条道路,它们相互并不排斥。我在你的摄影作品中发现了这两条原则的统一:对主题选择的自由和拍摄时的严谨与准确性。没有人比你更加着魔似地去拍照,成百卷拍好的胶卷放在你的柜子里,但你从没有去看过它们,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这使我回忆起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时,去造访当时著名的哲学家ErnstBloch,在他的房子里所有的墙壁直至天花板都摆满书,我不禁肃然起敬:“这些书您都念过吗?”“多么愚蠢的一个问题!”他以教训的口吻回答,“当然没有!”就像他占有几百万页思想杰作一样,你占有一个无数照片的世界。对你来说重要的是抓住有意义的瞬间。不过,小慧,你总会找到时间在你的照片世界里散一回步的。谁会料到你从一个有才华的建筑师变成一个著名的摄影家?我没有想到,但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你当然是一个建筑师!几乎没有一个学科像建筑学这样把那么多不同的、看去毫不关联的东西结合在一起。通过绘画我们学会观察;通过艺术史和建筑史我们学会辨别;通过高等数学和力学我们学会抽象思维;通过结构工程我们学会支配材料;通过设计我们学会综合和整体化能力。不过,学业只是学业,并非职业。你搞摄影、编导电影、组织展览、写作书籍、到处讲学……还有许多许多,这一切也都是在“建筑”。关键不在你学了什么,而在你建树了什么。我的小精灵,我还有好多想写,但再写下去就得写一本书了,可这是你的书啊!你不要逃避你自己,你应该赏赐自己一些时间来生活,给予自己一些时间来赢得灵感,为了你的下一本新书,我已经为那本书感到高兴了。你的老师马克斯

内容概要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被香港凤凰周刊评为“影响世界未来五十位华人”的著名旅德 摄影艺术家王小慧自传性纪实文学《我的视觉日记》于2001年出版,因她小说般的传奇经历和优美的文笔配上她的摄影作品,使《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自面世起即好评如潮,受到几百家国内外媒体的关注,长时间在畅销书榜上名列前茅,并先后获“上海优秀图书奖”、“冰心奖”和“全国女性文学奖”。《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因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又成为青年励志的范本,王小慧的成功以及她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更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她也因此为大家所熟悉和喜欢。

作者简介

王小慧,摄影艺术家,上海同济大学传媒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生于天津,旅居德国慕尼黑。出版有《Close to the Eyes》、《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等。

书籍目录

序引子我们可以飞了路伸向何方燃尽的蓝蜡烛走过我自己我的二十四小时远处的光重返布拉格莎乐美舞破碎的月亮万里魂牵我的孩子梦推迟七年的书关于死亡的联想从眼睛到眼睛理想主义傻瓜抓住感觉再生繁花附录 艺术活动年表

章节摘录

没有鲜花,没有婚纱,没有戒指,没有仪式,没有宾客和喜宴,也没有朋友的祝愿,因为并没有人知道,也不能让人知道。只有一张印刷粗糙而俗气的结婚证书,大红的底色上印着金色的双喜,里面有我和俞霖的照片。那是两张年轻而稚气的脸,看上去像兄妹,笑得甜美。这是我对一生中唯一“大喜日子”的所有记忆,其他便是那似乎永远整理不完的行装,因为要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那是1986年的9月29日,去德国留学的前夜。 在八十年代初,出国的机会比现在要少许多,尤其是取得公费奖学金,更是难上加难。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建筑学系的两个班级,各抽出一名学生去进修德语,准备一年后选拔出一名学生派往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当时我和另外一个班的名叫俞霖的学生被选出,这样我和他便偶然地碰到一起。 俞霖是被当时的系主任称为“不可多遇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后来学院的院长也说过“像他这样的人才,七、八年才会出一个”。他的设计作业和画作总是挂在系走廊的陈列橱窗里当作范例供人参观,自然他的名字在同学中也颇有几分名气。我印象中的他个子瘦瘦高高的,有一张孩子气的脸,总是笑眯眯的,举手投足之间不时透出一股灵气,好像话并不多。 遇到学习中有难题的时候,许多同学愿意去找他,据说他和善谦虚、乐于助人。有些设计图经他一改分数就会高出许多。我没有去找过他,但每次去他的教室时,总会看到有同学站在他桌旁请他帮忙,我感到他一点也不像有些高材生那样自私和保守。 当我得知被选派专职学德语时,一高兴把全部课本都送给了同学,一心只想学好德语去留学。而他仍然坐在他教室里的老位子上继续做“老班级”的功课。这让我有些惭愧而且后悔,因为我太轻率而没考虑到万一有什么意外不能去进修的话,我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 直到开始去学习德语时,我们才正式认识。学习了几个月后,不知怎么,那个留学名额分给了外语系的学生。 由于我们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复高考的“七七级”学生,和后面的“七八级”相差只有半年,而德语学习整整耽误了一年时间,我们很想抓紧补习以便跟上“七八级”课程以及研究生考试,因此像散兵游泳一样,同时在两个年级听课、补习,进进出出几乎形影不离。 那时比较熟悉的老班级同学喜欢和我们开些善意的玩笑,说我们是一对“金童玉女”,我们自己却傻傻乎乎的,为完成一个个考试而疲于奔命。那年没有去成维也纳,反而成全了我和俞霖的缘分。

编辑推荐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珍藏版)》六年来已再版二十次,是近年来很难得看到的生命力这么强的传记文学作品。为了钟爱王小慧的读者,我们特制了精装的"珍藏版",增加了彩图并更新了部分内容。每个人只有一生,王小慧却像创世纪那样创造出了“九生”的艺术视域,堪称不可替代的非凡,因此世界给了她戴上了与“九生”相配的桂冠。她用摄影“写”日记,无私袒露了她的心灵。可以说《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是真正堪称心路历程的一本书,是发自心底的那种爱,那种美丽,那种忧郁,那种伤痛,那种通达,那种不甘倒下的勇敢和坚强,那种超然,那种执著,那种不懈的苦苦的追求,那种对自我的审视和选择,那种对自我的放逐和挑战,那种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无论对谁,那都是对心灵的一次美好而清澈的荡涤。这就是小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视觉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2002年就买来看了,作为一个留学生的奋斗故事值得一读,但本书的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的功利与冷漠,一连串围绕于作者身边的人物,让人觉得有被利用的感觉。
  •   越读小慧的经历就越觉得她和三毛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的相似
  •   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物超所值~
  •   珍藏版是硬纸版封面,运输过程中碰撞导致封面拖壳,非常郁闷,希望以后包装运输能有所改善。其他纸张、排版、内容等质量都是很不错的。
  •   很喜欢王小慧的作品,是给一位长者买的,她也很喜欢,就是在书送过来的时候第一页就褶皱了,她是很爱护书的人
  •   啥都不说了,蛮显的
  •   这种好书千万不能错过
  •   王小慧长得好看,心性灵巧,又是个才女。书包装的很精致,凹凸的黑色封底中心,嵌上个“慧”字,别具匠心。一边看,一边想,这个女人不一般,好像身上集中了太多的优点。她确实有天赋又肯勤奋吃苦的女人。书中的图片都很好看。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翻过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说不出是哪里不对劲。就是觉得书里所写的王小慧太完美,不真实,没意思。
  •   书印刷精美,内容详实,值得推荐,要细细阅读
  •   偶然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作者,然后知道了她这本书,很喜欢!
  •   还是精装版吗? 平装都不如啊,书页都脱落了,买的质量最不好的一本书
  •   书很好,很喜欢。读完王小慧的书很是喜欢,所以买了本珍藏版
  •   很有灵性的奇女子。一直想买这本书。虽然广州下雨,但是到货很快!
  •   包装的不错,回家还没有看呢,应该挺好的吧,喜欢就买,但什么时间看就不一定了
  •   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有朴实的文字,真实的感受,觉得挺好的。
  •   很遗憾,有一页被别人撕掉了 。很喜欢这本书
  •   买了是为了给王老师签名的,她竟然没有这个版本的书内容很真挚,每一份感动都值得被记录
  •   真好,王小慧的生活是艺术的,丰富的,有意义的。
  •   好容易买到,不错!自己买了又给朋友再买一本。
  •   书内容还没看,装订满好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