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陈振宇  页数:496  
Tag标签:无  

前言

  汉语的时间问题在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着许多研究者孜孜探求。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和著作,还召开过多次专题研讨会,汉语的时间问题已经成为语法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陈振宇的专著《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是这方面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  书中着眼于汉语时间模型的构建和语义运算,视野开阔,构思宏大,不少见解颇具创意。例如:  (1)注重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时间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这一历时过程进行探讨,把它作为时间研究的基础。提出时间信息在句法层面配置的总模板“时间认知窗口——事件”,以此为核心展开共时层面的研究。  (2)运用参照点结构理论,分别从链头和链接方式考察时间处所和认知窗口的构造问题。提出成组的或成段的事件陈述中的顺接窗口和平行窗口,梳理了“成组的事件陈述一多事件小句一主次事件小句一前置介词”的历史发展脉络,认为它们的时间认知机制是相同的。  (3)以时间认知窗口为沟通时、体的中介,论证了广义和狭义的时体定义。区分“事件的时间结构”与“对事件的时间结构的观察”,提出观察具有再建构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事件的两个基本层次“预成事件”和“生成事件”。  (4)采用三个格式“当XP时”、“在XP前”、“在XP后”来研究事件的时间结构。将自然终结分为非突显的自然终结和突显的自然终结,并从积累界和伴随界来加以说明。

内容概要

  《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从认知功能语言学和推理主义角度,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研究汉语时间系统。通过大量语料分析,考察了汉语中的时间信息以及对时间信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时间系统内部诸层次、时间处所和时间认知窗口的构造、时、体的本质、事件的时间结构等,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时间系统模型,并把它作为分析汉语时间现象、提取时间信息的基础。

作者简介

  陈振宇,1968年生,江西省永新县人,自幼生长于四川省成都市。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后因病肄业。从事天线及有线电视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历时十年。后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学士学位;2003年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到200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  对当今句法语义研究的主要学派一结构主义、形式句法、形式语义学、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一都有过广泛的涉猎,自身的研究范围涉及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句法一语义的界面及其转化、语用推理(包括语用数推理、空间方位推理、量性推理、时间推理、情态推理、疑问推理等)、形式语义运算等方面。发表有《关于现代汉语状语的三个平面的研究》、《现代汉语“述结式”句位研究》、《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整体分析》、《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不是……就/便是”与语用数》、《语用数》等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序主要内容及内部逻辑关系一览图摘要绪论第一部分 时间系统第一章 自然语言中时间信息配置的总模板1 寻求更基本的范畴2 从源头说起:时间系统的认知历史2.1 原始的时间知觉及先验的时间范畴2.2 两种记忆方式——内容寻址与位置寻址2.3 第一次质的飞跃——内容寻址过渡为位置寻址2.4 第二次质的飞跃——亲历之外又有非亲历3 人类语言时间模型3.1 外部时间世界和内部时间性质3.2 事件陈述3.3 时间认知窗口与地址述附录 对亲历、非亲历两层次存在的证明——现实情态问题1 什么是现实和非现实?2 标记与事件3 现实向非现实的转化4 一个较复杂的例子——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4.1 “你看1”“我看1”“你看2”的语义内容4.2 “你看1”“我看1”“你看2”的语用条件4.3 “你看1”“我看1”“你看2”的推理与辨析第二章 时空同构及“空间”系统的三大层次1 时空同构2 空间诸层次2.1 空间方向场2.2 空间处所2.3 空间事件2.3.1 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2.3.2 空间处所判断句与处所主题句3 时间诸层次3.1 时间方向场3.2 时间处所3.3 时间事件3.3.1 内部时间和外部时间3.3.2 时间处所判断句与处所主题句第三章 现代汉语方向场的认知推理1 已往关于方位推理的研究2 立体空间方向推理的认知规则、路径、策略和原则2.1 方位词、方向场、实体2.2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知规则2.3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知路径2.4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知策略2.5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和原则2.5.1 上下认知原则2.5.2 前后认知原则2.5.3 左右认知原则2.5.4 蕴涵认知原则3 线性空间与时间方向推理的认知规则、路径和原则3.1 线性空间与时间方向场认知规则3.2 线性空间与时间方向场认知路径及认知原则3.3 线性空间、时间和抽象空间的对应性第四章 时间处所的构造1 参照点结构2 时间实体2.1 从事件表达式到专用时间标记2.2 指示点是否充当链头3 链接方式3.1 零链接和复指实体3.2 部位和区域3.2.1 带“前、后”的链接3.2.2 带“上、下”的链接3.3 范围与领属结构3.3.1 时间范围3.3.2 领属结构3.4 特殊链接:“外——内里中第二部分 时体理论第五章 时间认知窗口的性质与构造1 时间认知窗口的基本性质2 成组或成段事件陈述中时间认知窗口的构造2.1 事件陈述与时间认知窗口2.1.1 顺接窗口2.1.2 平行窗口2.2 小句中的“主次事件第六章 从时体的经典定义到时体的认知观1 以往对时体的认识1.1 时体的经典定义1.1.1 第一阶段1.1.2 第二阶段1.1.3 第三阶段1.2 时、体的认知观2 统一的时体系统2.1 狭义的时意义2.1.1 指示点2.1.2 (狭义)时定义及分类2.1.3 过去、未来与现在2.2 狭义的体意义3 认知定义的优点3.1 非完整事件的时3.2 完整问题3.3 参照时间在确定时意义时第三部分 事件的时间结构第七章 事件的层次1 已往关于事件层次性的认识1.1 早期观点1.2 典定义的多层次观点……第八章 事件时间结构的判定附录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时/前/后”考察第九章 典型事件类型及进入“时/前/后”格式的认知机制第十章 事件的终结类型及其判断第四部分 时间运算第十一章 “了1”的完形体功能附录过去时标记“了1”、“了2”、“过2”在导出体意义时的区别第十二章 现代汉语句子时间信息的提取参考文献符号术语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寻求更基本的范畴  所谓“常”与“非常”,是相对于今天在学界流行并广泛受到赞扬的研究和著述方法而言的,也是相对于今天在学界已普遍接受的学术观念而言的。从70年代末开始,汉语时间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热潮,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西方经典时体研究方法在汉语语法学界最终确立了它的主流地位,并形成了一套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1)与时间有关的范畴可以分为时、体和情状诸方面;(2)与时有关的基本概念有基点(包括绝对基点与相对基点)以及事件与基点的关系(基点时、基点前时、基点后时等);(3)与体有关的基本概念有“完成、进行、实现、开始、短时”等体貌区分;(4)与情状有关的基本概念有动词或事件的诸时间性质“±动态、±瞬间、±终结”,以及动词或事件的时间类型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概念和原则似乎已被当成了一种“常识”,乃至被某些人奉为金科玉律,但是所谓“常识”也许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东西,它也许正是遮蔽我们视野的东西。本书追求的是打破现状,以便到达新的研究境界,从作者的立场出发,作者力图在书中阐释这样一种观点:这些概念中有许多并不是基本的时间范畴,它们是衍生的产物,因此并不是“碰不得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