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动研究策略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高耀明,李萍 著  页数:120  字数:1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小学教师是教育学知识的创造者,他们之所以害怕研究,不是因为没有研究能力,而是因为几乎从未得到过有用的研究训练。本书从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视角,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和国内外研究案例,揭示了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描述了行动研究的资料收集技术,分析了行动研究过程的操作要领,希望能为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情景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一种可以参照的策略路径和操作框架。

作者简介

高耀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教育系,1998年在厦门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主持全国教育科

书籍目录

导言1.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  1.1  实践导向  1.2  反省思考    1.2.1  技术层面反省思考    1.2.2  价值层面反省思考  1.3  协同研究  1.4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策略2.教师行动研究的资料收集技术  2.1  资料收集技术    2.1.1  教师个人叙事性记录    2.1.2  传记    2.1.3  文献资料    2.1.4  局外人的观察记录    2.1.5  访谈    2.1.6  影子研究    2.1.7  三角检核法  2.2  研究日志的撰写    2.2.1  关于田野笔记    2.2.2  研究日志的撰写      2.2.2.1  撰写研究日志的一般建议      2.2.2.2  备忘录(memo)与深度反思(in-dcpth reflections)  2.3  资料收集中的反省思考3.教师行动研究的模式与研究历程  3.1  行动研究的模式    3.1.1  行动研究的技术模式    3.1.2  行动研究的实践模式    3.1.3  行动研究的解放模式  3.2  行动研究的历程    3.2.1  寻找研究起点    3.2.2  澄清研究起点    3.2.3  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    3.2.4  行动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实验行动研究    3.2.5  公开教师的知识4.结语与研究报告实例  4.1  结语:中小学教师是教育学知识的创造者  4.2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实例    4.2.1  报告一:响鼓仍需重锤敲    4.2.2  报告二:在线学习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方式及其指导    4.2.3  报告三:初中作文教学之行动研究  4.3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评论    4.3.1  行动研究是教师的专业实践    4.3.2  反思性实践者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4.3.3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渗透研究精神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  行动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取向(QUALITATIVE RESEARCH ORIENTATION)。“行动研究是一种进行研究工作的方式,而非一种方法,盖此种研究方法是在强调,由实际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情景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个情景中来应用,至于研究的设计与进行,仍需采用其他各种研究方法。”(贾馥茗,杨深坑,L999:105)“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常常“是由个人进行的,有时也和‘局外人’合作进行”。(凯米斯,1994a:32—36)教师行动研究“特别指在教育情景中,由教育专业工作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用以改善教育专业实践,并获致教育理想的行动研究。”(陈惠邦,1998:15)总之,教师行动研究既是一种研究取向,又是教师的一种专业实践,是教师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系统而公开的解决过程。教师行动研究之所以被用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取决于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  1.1 实践导向  “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模式,将改善实践作为重点。这种模式指导教师进行实践上的决策,改善他们的教学策略。”(PARSONS &BROWN,2005:7)因此,实践导向是教师行动研究的最基本的特征。阿尔特利齐特等从六方面具体描述了教师行为研究的实践导向特征。(Altrichter,Posch & Somekh,1997:7—8)  行动研究由教师发起,虽然长期的行动研究需要许多人共同合作以维持进行研究的动力,但外部专家的角色仅仅是提供支持,而不对实际进行的研究负起责任或掌握研究的方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师行动研究策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