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内幕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埃里克·洛朗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前言

  2006年1月31日,原油价格达到每桶68.25美元,比起年初涨了12%。石油输出国组织(OPEP,以下简称欧佩克)十一国部长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后发表简短公报,称尽管石油需求大幅上升,欧佩克将继续维持现有原油供应水平不变。部长们给出的解释看上去也十分合乎情理:石油价格维持在高位为他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利润。  然而,事实正相反,欧佩克组织维持石油生产现状的真正原因是其成员国没有能力扩大生产,之前其石油储量被大大高估,如今储量锐减。全球石油最大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也面临这种情况。  这个事实被小心地隐藏起来。至少那些知情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公司、石油消费国政府出于对危机引起的冲击以及石油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的考虑,不遗余力地掩盖了这个事实。  其他一些石油国与欧佩克成员国一样面临石油储量减少的困境。最糟的是,一方面储量接近干涸,另一方面石油的消费与日俱增,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  就是这样,我们好像生活在《喧哗与骚动》这出戏的最后一幕。

内容概要

从石油被发现那一天起,就没有哪一种能源物资像它那样影响人类20世纪和21世纪的政治、经济、战争等等。石油保证了世界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造就了世界的繁荣。然而消费者们对这些讯息背后的真相却毫不知情。石油的世界和人们都觊觎的石油一样黑,它加剧了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它挑起觊觎、煽动情感引起背叛谋杀、导致最无耻的操纵。    作者通过和世界顶级政治人物和垄断寡头的交往以及采访,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整整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石油所发生的对世界政治、经济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诸多事件背后的一个个黑幕,读来令人震惊。本书是作者30年来对最接近石油内幕真相的权力人物的面对面专访和深入调查的成果。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二次大战、中东战争、石油危机、伊拉克战争,等等——有着重大的启示。

作者简介

埃里克·洛朗是法国著名的国际政治记者,世界著名的经济、政治评论家、经济预言家。 
他以其30年来调查权力人物极力掩盖的秘密利益和活动为素材撰写的文字大受欧美读者欢迎。其中包括荣登美国《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和亚马逊非文学类排行榜的品种,如:1990年他与皮埃尔·萨兰热合著的《海湾之战》、2003年出版的《大小布什的战争》均售出几十万册,并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还被改编成纪录片。2004年的《9.11事件内幕》同样广受好评,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
他的其他作品如:《被放逐的间谍》、《卡尔·马克思通途》、《哈桑二世》、《一个国王的回忆录》、《科索沃战争》、《大谎言》等,一经面世亦即大受欢迎,成为欧美图书业的阅读热点。

书籍目录

1  我们的世界不喜欢面对现实 从未有过的石油短缺 一个被精心掩盖的真相 “浸没在石油中的美国” 始作俑者欧佩克组织 国王的复仇 中央情报局(CIA)在行动 “100万桶1美元一桶的石油” “巴列维的政权很稳定”2  1859年第一个钻井和石油的飙升 石油比水更便宜 全世界消耗600万吨 170公里的公路 人们开始竞相追捧石油 “怎样支付我的报酬?” “需要侵略性的对外政策” 一个秘密外交 “强盗和落魄者的结盟”, “三百人控制着西方世界” “飘荡在黑金的海洋中” 是互助,更是为利益勾结 欧佩克成立前31年 与纳粹的合作 “战争,一个瞬间的现象” 五万美元的罚金3  会见艾伯特·斯佩尔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假的” “希特勒亲自任命我” “我们为了石油而侵占苏联” “我们曾经是有远见的人” “石油与战争的世纪” “一种精神上的失败” 石油阴魂不散,令人窒息 “西方挑起的阴谋” 纳赛尔,希特勒 “人类文明的中枢神经” 年收益10亿美元4  “石油不是我们的” “石油像水一样廉价” 1.2~1.8美元一桶 美国政府的仁慈 “反面我赢,正面你输” “红色酋长” 过分的决定 “儆佩克不存在” “你们人为地制造损失” “石油界的教父” 中央情报局提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时只用了两行字5  利比亚是巨大转折点的源头 世界商业舞台上最大的探险家 卡扎菲的愤怒 美国的石油比轴心国更多 钳子卡紧了 石油工业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抉择于隐退和溃败之间 “所有的人都离我而去”6  对石油的贪欲 “致歉或要求致歉” “世界似乎沉默了” “世界上最好的词语” 奇特的经历 夸大危机 一个“奇迹般的偶然” 给高价开绿灯 “所有的调查都将销声匿迹”7  朝圣者是王国的唯一资源 伊本·沙特想要找水 “对我们来说有点太远了” 伊本·沙特的幻觉 丘吉尔虚张声势 石油促使工业飞速发展 对手美国的鼓励 1970年起美国石油产量下降 沙特的石油承诺 美国战略的一个主要棋子 一个关于沙特石油的令人忧虑的现实 没有发现新油田 经篡改的发现量8  莫斯科侵犯了禁运政策9  挑逗与背叛10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暮年11  壳牌的跌落地狱12  中国主宰的时代13  中央帝国14  “这个地区发生的一切都令我们担忧”15  尤达和绝地武士们16  石油和投机商人17  对我们依赖程度的盲目后记参考书目参考的研究,报告和文章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低廉得如同象征性收费般的石油价格,使富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收益和高速的经济发展。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认识,石油危机引发了过度的恐慌情绪。  在美国太平洋东岸的城市,比如在洛杉矶,我看见车辆在运营的加油站附近排成长龙,此时司机们仍旧开着引擎和空调,消耗的汽油比他们将要购买的汽油还要多。美国消费者陷入恐慌,他们驾驶着车子,计量仪上显示的数字接近于零,他们只想着要加满汽油、储藏汽油。那一年美国和欧洲还都经历了寒冬,进一步使全球石油需求激增。尽管石油供给并未太糟,但是面对需求的突增,市场渐渐供不应求,使得石油价格飞涨。  令人畏惧的石油短缺和每桶5美元的高价,使得消费者十分不安,只能耐心期待石油恢复到之前合理的价格。  一个被精心掩盖的真相  1973年的危机为廉价石油和石油公司的统治地位敲起了警钟。大型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球80%的石油出口。在石油禁运最严重的时候,“七姐妹”即七大石油公司:埃克森(Exxon)、壳牌(Shell)、德士古(Texaco)、美孚(Mobil)、BP石油、雪佛龙(Chevron)和海湾石油(Gulf)公布的利润是前所未有的。如埃克森的利润比前一年增长了80%。利润主要来自这些公司的石油储备。  大型石油公司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如今他们很大一部分权利被他们之前所蔑视的生产国夺走。但消费者们怀疑这些公司和石油生产国有勾结,他们的怀疑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链上的主要环节结合成了最不可能结合的联盟,这是长期以来一直隐藏着的真相,我们会在下一章详细描述。如果这种联盟不存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也不会发生。  石油价格是同样的现象。1973年底,每桶原油价格超过了5.2美元,在两个月内达到了11.65美元。与表面现象相反,石油价格翻了四番不是简单的石油禁运导致的,从今以后,石油价格将会持续不断地白行上升。  造成的对石油短缺的恐慌,歇斯底里的气氛弥漫在工业国家,导致了石油价格的上升。消费者们的行为就像被宠坏的孩子,自私自利,不愿面对现实,这种行为也导致了石油危机。  一个有趣的情形:舆论不愿意对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作出限制。政客们缺乏活力,未能作出有效反应,为将来做好准备。用行政手段控制消费可能会导致民意支持下跌,这是政客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点,于是他们决定降低公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颁布命令制止工业能源浪费。这些举动唯一的结果就是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23%。这是完完全全的幻象,正如第四共和国政府重要人物亨利·克耶(Hernri QueuilIe)所说:“没有政治决议,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没法解决。”  “浸没在石油中的美国”  两位英国记者达文波特(Davenport)和库克(Cooke)早在1923年就看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已经浸在了石油之中。没有石油,美国寸步难行。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有车,剩下的人正在为买车而在存钱。”他们的观察是十分公正的。  50年过去了,美国成为见证这场危机的首选之地。我在纽约下榻的酒店正对着中央公园,从酒店的房间眺望纽约,我看见曾经照亮整个曼哈顿的摩天大厦被巨大的黑色深渊所吞没。这是美国战后第一次经历物资短缺。11月27日,尼克松总统发布全国紧急令,旨在控制石油价格、石油生产及分配,然而,这个命令收到相反的结果,使混乱更加严重。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总部所在地,这个美国北方工业重镇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之中。市中心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陷入了一片黑暗,只剩下公路右侧的大型霓虹灯广告牌在黑夜之中闪烁着灯光,上面写明这一天中从山上的汽车流水线上出产汽车的确切数字。  几十年以来,通用是全球第一大公司,总部坐落于底特律市中心的摩天大楼,拥有八十多万名员工,彰显着跨国公司的巨大实力,在之前的战争和危机中都不受任何影响。然而1973年冬天,通用公司也陷入了持久艰难的危机之中。  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还是美国式生活和经济增长的象征。但是这个行业事实上已经处于衰退之中。在1948年发明了自动变速后,除了保险杠的厚度和铬涂层外,再也没有任何创新。一位通用的负责人告诉我,生产一辆雪佛兰或一辆凯迪拉克的成本相差不超过500美元,但是出售时两款型号的售价相差近一万美元。1973年的危机似乎宣布了汽车从大生产线上和高消费领域中的消失。简而言之,这是汽车世界的末日,但不是全世界的末日,远远不是。美国汽车工业的苦难可以简单地从汽油价格的变化中看清:1974年每加仑汽油的价格达到了55.1美分,而之前的价格只有38.5美分。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6%,却消耗了全球产出能源的33%。  始作俑者欧佩克组织  1973年11月27日,尼克松总统疲惫地出现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美国正在经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程度更甚于二战时期。”

编辑推荐

  很久以来,大量的谜团一直围绕着石油。《石油内幕》首次向读者揭开了蒙在这黑色黄金上的面纱,披露了始终被精心掩盖的真面日:  ——为什么1973年的石油冲击只是操纵的结果?  ——为什么世界储油量的公开数字是虚假的,是被几个产油大国故意夸大的?  ——华盛顿又是如何利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来引发苏联的解体?  ——为什么在9·11事件前6个月,伊拉克的未来石油开采图表会成为一个“秘密公司“的工作文件?  世界著名的经济政治评论家.经济预言家埃里克·洛朗的代表作  作者30年来对最接近石油内幕真相的世界顶级政治人物和垄断寡头面对面专访和深入调查的成果。作者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石油所隐藏的对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事件背后的一个个黑幕,读来令人震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油内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从石油政治的角度解读世界局势的来龙去脉,分析深层原因,读后很受启发。
  •   围绕着石油问题 与我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很想了解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