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

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徐建华  页数:498  

前言

  “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河床不抬高,污染不超标”,是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标志。其中,河床不抬高的关键是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特别是粗泥沙。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黄河下游泥沙的严重淤积,使得每年有16亿t泥沙进入黄河,其中约有1/4淤积在下游河道,使下游成为“地上悬河”。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共同的影响,使黄河的水沙关系极不协调,造成黄河下游主河槽泥沙淤积加重,河道内又出现了3~5m高的“悬河中的悬河”,呈现出“槽高于滩,滩又高于背河地面”的局面,称之为“二级悬河”。  现已初步查明,1960年前三门峡水库未建成的“自然”水沙情况下(淤积物取样分析得知,后同),下游河道主槽淤积物中,d≥0.05ram和d≥0.10mm的粗泥沙分别达76.1%和50.7%。如此之多的粗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特别是位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右岸的皇甫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孤山川等5条支流,产生的d≥0.05mm和d≥0.10mm的泥沙分别占到河龙区间相应沙量的50.0%和87.0%。强烈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大量的泥沙输入下游,使下游河道淤积抬高,形成潜在的洪水灾害,直接威胁着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倡导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今天,加强这一特殊地区的治理与合理开发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下游河槽减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列为水土保持科研基金项目,1997年水利部科技司(科技项[1997]29号)将其确认为水利部科技计划项目(sR9727)。其研究目的是:明确对黄河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危害最大的泥沙即粗泥沙,界定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范围,并根据该区内部的地面组成物质和侵蚀强度的差异进行亚区划分,提出治理开发方略。2000年该项目完成。研究得到的结果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km2,占河口镇至桃花峪区间总面积的22.8%,年均可产生的泥沙达11.82亿t,占中游年均输沙量的69.2%,其中粗泥沙量(d≥0.05mm)达3.19亿t,占中游总粗泥沙量的77.2%。由此说明,黄河下游淤积泥沙主要来自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因此,加强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是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关键所在。

内容概要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物粒径分析、基于自然地理背景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宏观判析、黄河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粒径分布研究、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及成果简述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五节 主要研究成果第六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二章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第一节 三门峡水库淤积情况第二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河床质法)第三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钻孔法)第四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平衡法)第五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组成成果分析第六节 小浪底水库运行与淤积情况简介第七节 小结第三章 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物粒径分析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情况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床质钻孔取样断面布置和计算方法第三节 黄河下游滩槽淤积物粒径对比分析第四节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分析(钻孔法)第五节 不同时段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组成分析第六节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分析(平衡法)第七节 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综合分析第八节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中粗泥沙界限的初选第九节 小结第四章 基于自然地理背景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宏观判析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第二节 地貌第三节 地层与产沙第四节 岩性与产粗泥沙的关系第五节 侵蚀产沙营力对产沙的影响第六节 植被盖度与产粗泥沙第七节 气象水文与产粗泥沙第八节 前人对有关强烈侵蚀产沙区域的研究第九节 小结第五章 黄河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粒径分布研究第一节 取样点的布设及取样方法第二节 侵蚀物粒径分析第三节 小结第六章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第一节 黄河中游输沙模数图的绘制第二节 界定指标的确定第三节 不同输沙模数级粗泥沙区域分布及产沙量分析第四节 不同输沙模数级粗泥沙来源区支流分布第五节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确定第六节 小结第七章 重点支流特性深化研究第一节 重点支流的遴选第二节 重点支流特性分析的内容及方法第三节 重点支流特性分析第四节 重点治理支流信息表现第五节 小结第八章 黄沙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分区研究第一节 历史上部分有关黄河流域(中游)分区(带、片)研究成果简述第二节 多沙粗沙区治理分区的划分第三节 分区结果合理性论证第四节 小结第九章 多沙粗沙区各治理分区水资源量评价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水资源分区第三节 降水、蒸发第四节 地表水资源量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量第六节 水资源总量第七节 泥沙第八节 多沙粗沙区来水来沙对黄河水沙的影响第九节 小结第十章 多沙粗沙区治理分区经济社会调查评价第一节 调查评价指标的遴选第二节 调查评价的方法第三节 经济社会调查结果与分析第四节 水土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第五节 小结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第一节 结论第二节 建议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 构筑控制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附录二 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8月5日)附录三 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9月24日)附录四 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12月9日)附录五 专题会议纪要(2005年3月29日)附录六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任务书的批复附录七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课题阶段成果专家咨询意见附录八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补充完善)部分专家咨询意见附录九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项目验收意见附录十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专家鉴定意见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