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 小型的复活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老舍  页数:178  字数:1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老舍的作品尤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而他的中短篇小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马裤先生》等篇,或深沉厚重或幽默风趣或诙谐讽刺,都写得各有特色,其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有的还胜过长篇作品。此外,老舍在剧作方面也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茶馆》、《龙须沟》等均为中国话剧的扛鼎之作。    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隆重推出《老舍小说精汇》。本书为系列之一,收录的是《正红旗下》和《小型的复活》两部作品。   作家老舍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老舍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语言讽刺幽默,诙谐轻松,作品深受人民喜爱。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隆重推出《老舍小说精汇》。本书为系列之一,收录的是《正红旗下》和《小型的复活》两部作品。

作者简介

老舍(1899.2.3-1966.8.24),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 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 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严重迫害后自沉于太平湖中。有《老舍全集》十九卷。

书籍目录

正红旗下小型的复活自传难写自拟小传小人物自述

章节摘录

正红旗下假若我姑母和我大姐的婆母现在还活着,我相信她们还会时常争辩:到底在我降生的那一晚上,我的母亲是因生我而昏迷过去了呢,还是她受了煤气。幸而这两位老太太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到时候就被亲友们护送到坟地里去;要不然,不论我庆祝自己的花甲之喜,还是古稀大寿,我心中都不会十分平安。是呀,假若大姐婆婆的说法十分正确,我便根本不存在啊!似乎有声明一下的必要:我生的迟了些,而大姐又出阁早了些,所以我一出世,大姐已有了婆婆,而且是一位有比金刚石还坚硬的成见的婆婆。是,她的成见是那么深,我简直地不敢叫她看见我。只要她一眼看到我,她便立刻把屋门和窗子都打开,往外散放煤气!还要声明一下:这并不是为来个对比,贬低大姐婆婆,以便高抬我的姑母。那用不着。说真的,姑母对于我的存在与否,并不十分关心;要不然,到后来,她的烟袋锅子为什么常常敲在我的头上,便有些费解了。是呀,我长着一个脑袋,不是一块破砖头!尽管如此,姑母可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我大姐的婆婆进行激辩。按照她的说法,我的母亲是因为生我,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的。据我后来调查,姑母的说法颇为正确,因为自从她中年居孀以后,就搬到我家来住,不可能不掌握些第一手的消息与资料。我的啼哭,吵得她不能安眠。那么,我一定不会是一股煤气!我也调查清楚:自从姑母搬到我家来,虽然各过各的日子,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义支使我的母亲给她沏茶灌水,擦桌子扫地,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她的确应该心安理得,我也不便给她造谣:想想看,在那年月,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负兄弟媳妇,还怎么算作大姑子呢?在我降生前后,母亲当然不可能照常伺候大姑子,这就难怪在我还没落草儿(注:落草儿——降生。落读作lào(涝)。),姑母便对我不大满意了。不过,不管她多么自私,我可也不能不多少地感激她:假若不是她肯和大姐婆婆力战,甚至于混战,我的生日与时辰也许会发生些混乱,其说不一了。我舍不得那个良辰吉日!那的确是良辰吉日!就是到后来,姑母在敲了我三烟锅子之后,她也不能不稍加考虑,应否继续努力。她不能不想想,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着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在那年代,北京在没有月色的夜间,实在黑的可怕。大街上没有电灯,小胡同里也没有个亮儿,人们晚间出去若不打着灯笼,就会越走越怕,越怕越慌,迷失在黑暗里,找不着家。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按照那时代的科学说法,这叫作“鬼打墙”。可是,在我降生的那一晚上,全北京的男女,千真万确,没有一个遇上“鬼打墙”的!当然,那一晚上,在这儿或那儿,也有饿死的、冻死的,和被杀死的。但是,这都与鬼毫无关系。鬼,不管多么顽强的鬼,在那一晚上都在家里休息,不敢出来,也就无从给夜行客打一堵墙,欣赏他们来回转圈圈了。大街上有多少卖糖瓜与关东糖(注:糖瓜与关东糖——又叫“灶糖”,祭灶时的供品,用麦芽做成。)的呀!天一黑,他们便点上灯笼,把摊子或车子照得亮堂堂的。天越黑,他们吆喝的越起劲,洪亮而急切。过了定更(注:定更——即初更,晚上七时至九时。),大家就差不多祭完了灶王,糖还卖给谁去呢!就凭这一片卖糖的声音,那么洪亮,那么急切,胆子最大的鬼也不敢轻易出来,更甭说那些胆子不大的了——据说,鬼也有胆量很小很小的。再听吧,从五六点钟起,已有稀疏的爆竹声。到了酉时左右(就是我降生的伟大时辰),连铺户带人家一齐放起鞭炮,不用说鬼,就连黑、黄、大、小的狗都吓得躲在屋里打哆嗦。花炮的光亮冲破了黑暗的天空,一闪一闪,能够使人看见远处的树梢儿。每家院子里都亮那么一阵:把灶王像请到院中来,燃起高香与柏枝,灶王就急忙吃点关东糖,化为灰烬,飞上天宫。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这不能不叫姑母思索思索:“这小子的来历不小哇!说不定,灶王爷身旁的小童儿因为贪吃糖果,没来得及上天,就留在这里了呢!”这么一想,姑母对我就不能不在讨厌之中,还有那么一点点敬意!灶王对我姑母的态度如何,我至今还没探听清楚。我可是的确知道,姑母对灶王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肃。她的屋里并没有灶王龛。她只在我母亲在我们屋里给灶王与财神上了三炷香之后,才搭讪着过来,可有可无地向神像打个问心(注:问心——拜一拜。心字轻读。)。假若我恰巧在那里,她必狠狠地瞪我一眼;她认准了我是灶王的小童儿转世,在那儿监视她呢!说到这里,就很难不提一提我的大姐婆婆对神佛的态度。她的气派很大。在她的堂屋里,正中是挂着黄围子的佛桌,桌上的雕花大佛龛几乎高及顶棚,里面供着红脸长髯的关公。到春节,关公面前摆着五碗(注:碗——供品的单位量词。旧俗,过年时,献给神佛供品的底坐,常垫以饭碗,内盛小米,与碗口齐平,并覆盖红绵纸,然后上面再摞月饼、蜜供等食品,谓之一碗。)小塔似的蜜供、五碗红月饼,还有一堂干鲜果品。财神、灶王,和张仙(注:张仙——送子之神。传说是五代时游青城山而得道的张远霄。宋代苏询曾梦见他挟着两个弹子,以为是“诞子”之兆,便日夜供奉起来,以后果然生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都成为有名的文学家。)(就是“打出天狗去,引进子孙来”的那位神仙)的神龛都安置在两旁,倒好象她的“一家之主”不是灶王,而是关公。赶到这位老太太对丈夫或儿子示威的时候,她的气派是那么大,以至把神佛都骂在里边,毫不留情!“你们这群!”她会指着所有的神像说:“你们这群!吃着我的蜜供、鲜苹果,可不管我的事,什么东西!”可是,姑母居然敢和这位连神佛都敢骂的老太太分庭抗礼,针锋相对地争辩,实在令人不能不暗伸大指!不管我怎么不喜爱姑母,当她与大姐婆婆作战的时候,我总是站在她这一边的。经过客观的分析,我从大姐婆婆身上实在找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是呀,直到如今,我每一想起什么“虚张声势”、“瞎唬事”等等,也就不期然而然地想起大姐的婆婆来。我首先想起她的眼睛。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不管她是要表示欢迎,还是马上冲杀,她的眼总是瞪着。她大概是想用二目圆睁表达某种感情,在别人看来却空空洞洞,莫名其妙。她的两腮多肉,永远阴郁地下垂,象两个装着什么毒气的口袋似的。在咳嗽与说话的时候,她的嗓子与口腔便是一部自制的扩音机。她总以为只要声若洪钟,就必有说服力。她什么也不大懂,特别是不懂怎么过日子。可是,她会瞪眼与放炮,于是她就懂了一切。虽然我也忘了不姑母的烟袋锅子(特别是那里面还有燃透了的兰花烟的),可是从面全看来,她就比大姐的婆婆多着一些风趣。从模样上说,姑母长得相当秀气,两腮并不象装着毒气的口袋。她的眼睛,在风平浪静的时候,黑白分明,非常的有神。不幸,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来了阵风暴。风暴一来,她的有神的眼睛就变成有鬼,寒光四射,冷气逼人!不过,让咱们还是别老想她的眼睛吧。她爱玩梭儿胡(注:梭儿胡——一种纸牌。“玩梭儿胡”又叫“逗梭儿胡”,后文“凑十胡”也是这个意思。)每逢赢那么三两吊钱的时候,她还会低声地哼几句二黄。据说:她的丈夫,我的姑父,是一位唱戏的!在那个改良的……哎呀,我忘了一件大事!你看,我只顾了交待我降生的月、日、时,可忘了说是哪一年!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戊戌政变(注:戊戌年——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指这年六月光绪皇帝推行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又叫“百日维新”。)!说也奇怪,在那么大讲维新与改良的年月,姑母每逢听到“行头”、“拿份儿”(注:行头——戏曲术语,指演员扮戏时所穿戴的衣服、头盔等。行读作xíng(型)。拿份儿——即“戏份儿”,戏曲赏的工资。最早的工资按月计算,叫“包银”,后来改按场次计算,即是“戏份儿”。)等等有关戏曲的名词,便立刻把话岔开。只有逢年过节,喝过两盅玫瑰露酒之后,她才透露一句:“唱戏的也不下贱啊!”尽管如此,大家可是都没听她说过:我姑父的艺名叫什么,他是唱小生还是老旦。大家也都怀疑,我姑父是不是个旗人。假若他是旗人,他可能是位耗财买脸的京戏票友儿(注:票友儿——指不是“科班”出身的、偶一扮演的业余戏曲演员。与下文“玩票”同义。)。可是,玩票是出风头的事,姑母为什么不敢公开承认呢?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那年月,尽管酝酿着革新与政变,堂堂的旗人而去以唱戏为业,不是有开除旗籍的危险么?那么,姑父是汉人?也不对呀!他要是汉人,怎么在他死后,我姑母每月去领好几份儿钱粮呢?直到如今,我还弄不清楚这段历史。姑父是唱戏的不是,关系并不大。我总想不通:凭什么姑母,一位寡妇,而且是爱用烟锅子敲我的脑袋的寡妇,应当吃几份儿饷银呢?我的父亲是堂堂正正的旗兵,负着保卫皇城的重任,每月不过才领三两银子,里面还每每搀着两小块假的;为什么姑父,一位唱小生或老旦的,还可能是汉人,会立下那么大的军功,给我姑母留下几份儿钱粮呢?看起来呀,这必定在什么地方有些错误!不管是皇上的,还是别人的错儿吧,反正姑母的日子过得怪舒服。她收入的多,开销的少——白住我们的房子,又有弟媳妇作义务女仆。她是我们小胡同里的“财主”。恐怕呀,这就是她敢跟大姐的婆婆顶嘴抬杠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姐的婆婆口口声声地说:父亲是子爵,丈夫是佐领,儿子是骁骑校(注:子爵——古代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等。清代子爵又分一二三等,是比较小的世袭爵位。佐领一 八旗兵制,以三百人为一“牛录”(后增至四百人),统领“牛录”的军官,满语叫做“牛录额真”,汉译“佐领”,是地位比较低的武官。骏骑校——“佐领”下面的小军官。)。这都不假;可是,她的箱子底儿上并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有她的胖脸为证,她爱吃。这并不是说,她有钱才要吃好的。不!没钱,她会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名义去赊。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我说她“爱”吃,而没说她“讲究”吃。她只爱吃鸡鸭鱼肉,而不会欣赏什么山珍海味。不过,她可也有讲究的一面: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注:暖洞子——温室。)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摆在关公面前;到春夏之交,她要买些用小蒲包装着的,头一批成熟的十三陵大樱桃,陈列在供桌上。这些,可只是为显示她的气派与排场。当她真想吃的时候,她会买些冒充樱桃的“山豆子”,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既便宜又过瘾。不管怎么说吧,她经常拉下亏空,而且是债多了不愁,满不在乎。对债主子们,她的眼瞪得特别圆,特别大;嗓音也特别洪亮,激昂慷慨地交代:“听着!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下来,欠了日子欠不了钱,你着什么急呢!”这几句豪迈有力的话语,不难令人想起二百多年前清兵入关时候的威风,因而往往足以把债主子打退四十里。不幸,有时候这些话并没有发生预期的效果,她也会瞪着眼笑那么一两下,叫债主子吓一人跳;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她的刚柔相济,令人啼笑皆非。她打扮起来的时候总使大家都感到遗憾。可是,气派与身分有关,她还非打扮不可。该穿亮纱,她万不能穿实地纱;该戴翡翠簪子,决不能戴金的。于是,她的几十套单、夹、棉、皮,纱衣服,与冬夏的各色首饰,就都循环地出入当铺,当了这件赎那件,博得当铺的好评。据看见过阎王奶奶的人说:当阎王奶奶打扮起来的时候,就和盛装的大姐婆婆相差无几。因此,直到今天,我还摸不清她的丈夫怎么会还那么快活。在我幼年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很可爱的人。是,他不但快活,而且可爱!除了他也爱花钱,几乎没有任何缺点。我首先记住了他的咳嗽,一种清亮而有腔有调的咳嗽,叫人一听便能猜到他至小是四品官儿。他的衣服非常整洁,而且带着樟脑的香味,有人说这是因为刚由当铺拿出来,不知正确与否。无论冬夏,他总提着四个鸟笼子,里面是两只红颏,两只蓝靛颏儿。他不养别的鸟,红、蓝颏儿雅俗共赏,恰合佐领的身份。只有一次,他用半年的俸禄换了一只雪白的麻雀。不幸,在白麻雀的声誉刚刚传遍九城(注:传遍九城——九城,即九门,指明代永乐十八年重修的北京内城九门: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朝阳、西直、阜城。后来人们常以“九门”、“四九城”来代指北京城内外。传遍九城,即传遍了整个儿北京城。后文“誉满九城”也是这个意思。)的大茶馆之际,也不知怎么就病故了,所以他后来即使看见一只雪白的老鸦也不再动心。在冬天,他特别受我的欢迎:在他的怀里,至少藏着三个蝈蝈葫芦,每个都有摆在古玩铺里去的资格。我并不大注意葫芦。使我兴奋的是它们里面装着的嫩绿蝈蝈,时时轻脆地鸣叫,仿佛夏天忽然从哪里回到北京。在我的天真的眼中,他不是来探亲家,而是和我来玩耍。他一讲起养鸟、养蝈蝈与蛐蛐的经验,便忘了时间,以至我母亲不管怎样为难,也得给他预备饭食。他也非常天真。母亲一暗示留他吃饭,他便咳嗽一阵,有腔有调,有板有限,而后又哈哈地笑几声才说:“亲家太太,我还真有点饿了呢!千万别麻烦,到天泰轩叫一个干炸小丸子、一卖木樨肉、一中碗酸辣汤,多加胡椒面和香菜,就行啦!就这么办吧!”这么一办,我母亲的眼圈儿就分外湿润那么一两天!不应酬吧,怕女儿受气;应酬吧,钱在哪儿呢?那年月走亲戚,用今天的话来说,可真不简单!亲家爹虽是武职,四品顶戴的佐领,却不大爱谈怎么带兵与打仗。我曾问过他是否会骑马射箭,他的回答是咳嗽了一阵,而后马上又说起养鸟的技术来。这可也的确值得说,甚至值得写一本书!看,不要说红、蓝颏儿们怎么养,怎么蹓,怎么“押”,在换羽毛的季节怎么加意饲养,就是那四个鸟笼子的制造方法,也够讲半天的。不要说鸟笼子,就连笼里的小磁食罐,小磁水池,以及清除鸟粪的小竹铲,都是那么考究,谁也不敢说它们不是艺术作品!是的,他似乎已经忘了自己是个武官,而把毕生的精力都花费在如何使小罐小铲、咳嗽与发笑都含有高度的艺术性,从而随时沉醉在小刺激与小趣味里。他还会唱呢!有的王爷会唱须生,有的贝勒(注:贝勒——满语王或侯的意思,是清代的世袭爵位,地位仅次于亲王和郡王。)会唱《金钱豹》(注:《金钱豹》——传统戏剧,演孙悟空降伏金钱豹的故事。),有的满族官员由票友而变为京剧名演员……。戏曲和曲艺成为满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不但爱去听,而且喜欢自己粉墨登场。他们也创作,大量地创作,岔曲、快书、鼓词等等。我的亲家爹也当然不甘落后。遗憾的是他没有足够的财力去组成自己的票社,以便亲友家庆祝孩子满月,或老太太的生日,去车马自备、清茶恭候地唱那么一天或一夜,耗财买脸,傲里夺尊,誉满九城。他只能加入别人组织的票社,随时去消遣消遣。他会唱几段联珠快书。他的演技并不很高,可是人缘很好,每逢献技都博得亲友们热烈喝彩。美中不足,他走票的时候,若遇上他的夫人也盛装在场,他就不由地想起阎王奶奶来,而忘了词儿。这样丢了脸之后,他回到家来可也不闹气,因为夫妻们大吵大闹会喊哑了他的嗓子。倒是大姐的婆婆先发制人,把日子不好过,债务越来越多,统统归罪于他爱玩票,不务正业,闹得没结没完。他一声也不出,只等到她喘气的时候,他才用口学着三弦的声音,给她弹个过门儿:“登根儿哩登登”。艺术的熏陶使他在痛苦中还能够找出自慰的办法,所以他快活——不过据他的夫人说,这是没皮没脸,没羞没臊!他们夫妇谁对谁不对,我自幼到而今一直还没有弄清楚。那么,书归正传,还说我的生日吧。在我降生的时候,父亲正在皇城的什么角落值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注: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迷信的人认为灶王是一家之主,祭灶之礼,必须由男子祭拜,妇女不得参予;月为太阴星君,中秋拜月,也只能由妇女行之,男子不得参予,故俗谚谓之“男不拜(圆)月,女不祭灶”。),自古为然。姑母是寡妇,母亲与二姐也是妇女;我虽是男的,可还不堪重任。全家竟自没有人主持祭灶大典!姑母发了好几阵脾气。她在三天前就在英兰斋满汉饽饽铺买了几块真正的关东糖。所谓真正的关东糖者就是块儿小而比石头还硬,放在口中若不把门牙崩碎,就把它粘掉的那一种,不是摊子上卖的那种又泡又松,见热气就容易化了的低级货。她还买了一斤什锦南糖。这些,她都用小缸盆扣起来,放在阴凉的地方,不叫灶王爷与一切的人知道。她准备在大家祭完灶王,偷偷地拿出一部分,安安顿顿地躺在被窝里独自享受,即使粘掉一半个门牙,也没人晓得。可是,这个计划必须在祭灶之后执行,以免叫灶王看见,招致神谴。哼!全家居然没有一个男人!她的怒气不打一处来。我二姐是个忠厚老实的姑娘,空有一片好心,而没有克服困难的办法。姑母越发脾气,二姐心里越慌,只含着眼泪,不住地叫:“姑姑!姑姑!”幸而大姐及时地来到。大姐是个极漂亮的小媳妇:眉清目秀,小长脸,尖尖的下颏象个白莲花瓣似的。不管是穿上大红缎子的氅衣,还是蓝布旗袍,不管是梳着两把头,还是挽着旗髻,她总是那么俏皮利落,令人心旷神怡。她的不宽的腰板总挺得很直,亭亭玉立;在请蹲安的时候,直起直落,稳重而飘洒。只有在发笑的时候,她的腰才弯下一点去,仿佛喘不过气来,笑得那么天真可怜。亲戚、朋友,没有不喜爱她的,包括着我的姑母。只有大姐的婆婆认为她既不俊美,也不伶俐,并且时常讥诮:你爸爸不过是三两银子的马甲(注:马甲——蒙马之甲,代称骑兵。)!大姐婆婆的气派是那么大,讲究是那么多,对女仆的要求自然不能不极其严格。她总以为女仆都理当以身殉职,进门就累死。自从娶了儿媳妇,她干脆不再用女仆,而把一个小媳妇当作十个女仆使用。大姐的两把头往往好几天不敢拆散,就那么带着那小牌楼似的家伙睡觉。梳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万一婆婆已经起床,大声地咳嗽着,而大姐还没梳好了头,过去请安,便是一行大罪!大姐须在天还没亮就起来,上街给婆婆去买热油条和马蹄儿烧饼。大姐年轻,贪睡。可是,出阁之后,她练会把自己惊醒。醒了,她便轻轻地开开屋门,看看天上的三星。假若还太早,她便回到炕上,穿好衣服,坐着打盹,不敢再躺下,以免睡熟了误事。全家的饭食、活计、茶水、清洁卫生,全由大姐独自包办。她越努力,婆婆越给她添活儿,加紧训练。婆婆的手,除了往口中送饮食,不轻易动一动。手越不动,眼与嘴就越活跃,她一看见儿媳妇的影子就下好几道紧急命令。

编辑推荐

《正红旗下小型的复活》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隆重推出《老舍小说精汇》,《正红旗下小型的复活》为其中的一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正红旗下 小型的复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1条)

 
 

  •   从初中时代开始读老舍先生的文章,平生自己做主购买的第一本书是老舍先生的散文集,深深地被老舍先生的幽默睿智平实的文字吸引,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些文字,吴组缃先生家衔着草药的小花猪,何荣先生一边戒烟一边抽着冒黄烟的土烟,马宗融先生不疾不徐的在开会的途中劝架、拉家常,还有老舍先生写的那些小动物们,等等,看这样的文字真是轻松愉快心境平和。
    这散文集里节选了先生的《正红旗下》,因为是节选,那时小总以为有完整版的,后来才知这是老舍先生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未能完成的原因实在令人痛心,我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如果老舍先生不那么耿直决绝,现在我们能看到更多先生的作品,但我想以先生的品性他是宁为玉碎的。
    虽然后来买的老舍先生小说集里有《正红旗下》,但我还是买了这本,反复体味这未完成的遗憾与美!
    这个版本纸张字体装帧都很好!
  •   老舍的作品,已经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喜欢来形容,诙谐的笔锋,隐晦的内涵,是现代文人所普遍缺乏的气质。尤其那种笑中带泪的调侃,让纸上的生活描写顿时立体仿佛置身其中一般。不愧为大师。《正红旗下》未完,是文学界乃至文化社会的遗憾,他对这个没落的民族遗老遗少的生存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对那个不曾经历的时代,和那个不曾接触的民族了解的十分透彻,以自传式的写法将身边的人物性格和发生的故事以及民俗民风娓娓道来。只可惜时代造就了命运,老舍先生弃我们而去,留下了这半部未完的遗作,也许正是这遗憾,才让我们更加深了对它的热爱和研究探索,更加回味无穷......
  •   老舍先生的书就是深刻啊。正红旗下写的很真实很生动,描写清末旗兵的真实生活,反映了当时大家庭的生活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映射腐败的清王朝及中国那段屈辱史。各种人各种性格,人物塑造非常真实丰满。要了解国民性,只看二流作家的书就足够,要了解人性,还需看一流作家的作品。而且亲卖的书纸张非常好,价格也蛮便宜,很值的好书
  •   老舍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幽默醇厚,很可惜正红旗下没有写完。书也很好,但不喜欢封面。
  •   太好的一本书,本来买给孩子的,结果自己更喜欢.孩子却因对过去的不了解,读不下去.老舍先生的文字智慧,机敏,幽默,读起来让人笑声中带着泪痕.太可惜这篇自传还只开了个头就因他的离去而结束了.
  •   冲着老舍先生的作品买的,在书店看过才买的,包装很完好,很满意。
    老舍先生的作品一向是有保证的,值得看
  •   老舍的文字很精彩,文笔也很流畅,语言大师。
  •   我看过的老舍写的最好的书
  •   老舍的书一直是我的最爱!怀念老舍先生!
  •   老舍先生的文章自然没话说
  •   不错,我喜欢老舍
  •   一本一本凑来买,有意思,好像在从散落民间的古籍中寻觅,哈哈,正红旗下—小型的复活
  •   正红旗下 小型的复活 还有自传 精装版的没的说i
  •   语言大师的作品就是不一样啊,太好了。
  •   非常满意:包装精美,纸张讲究,拿到手一看,还是精装本。当当的发货速度挺快的。
  •   简单看了几页,还没静下心来。
  •   老北京的味道
  •   如果写完就好了。太可惜了。
  •   他要是写完了多好,才这么点!
  •   老板让看的一本书,用来练习口术,还很内涵,非常好!
  •   商品不错,书很好,快递也很快
  •   硬皮包装,很值得收藏,纸质很好!
  •   送给孩子的 顺便看了看永远看不到的结尾,遗憾!
  •   精装版,但是封面设计很差劲,是给同学买的。
  •   封面不错,印刷的很好
  •   不错啊 装帧、纸张,都很满意。
  •   装帧质量不错,找了好长时间的书。
  •   书看起来有点薄,我希望是完整的吧
  •   佳作,笑得我流泪。
  •   《正红旗下》是老舍未完成的自传,值得读读,了解旗人生活和那个时代。
  •   很棒的小说!老舍先生的小说,永远都赞!
  •   纸张不错 质感很好 读着老舍先生的书 看看老舍先生生活的世界 感受老北京生活
  •   老舍的经典,可惜未完成
  •   内容很好,毕竟是语言最好的一本书,书本质量不行
  •   学习到不少有意义的北京知识
  •   应该很不错,还没有看呢?
  •   给朋友的孩子买的,自己还没有看,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外观很不错,硬质的皮,不容易坏
  •   老舍先生得作品很经典!但写个《正红旗下小型的复活》还以为是两篇小说呢,读的很起劲呢突然就没有了书里写着未完读者订书的时候怎么能看得见?与其这样,我就直接去买小说《正红旗下》了
  •   内容很好 其它一般般
  •   对方说还可以挺好的,相信亚马逊
  •   特别喜欢的书,印的也好
  •   主要想看《正红旗下》,经典不必多说。
  •   很有意思,可惜没写完,总的来说内容很少,不建议买精装本。
  •   京味十足的经典之作,之可惜没有完成,但不影响书作之美。
  •   老舍先生的书,真好。推荐。
  •   名家之作,很好。 这一套值得珍藏。
  •   这本书装帧很精致,适合收藏。而且正红旗下这部小说也很有意思,只是老舍先生没有写完……对喜欢老舍的读者来说,内容值得看,书值得买。
  •   非常喜欢,印刷非常好,内容当然更没的说啦~
  •   名家经典之作,不必多说了。
  •   我是看了钱海燕的文章才买的这本书。因为她说她7岁的时候看这本就笑得东倒西歪的。我很想看看。可惜老舍没有完成这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