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论辩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张智华、史可扬、 倪震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7-05出版)  作者:张智华 等 著  页数:4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是中华民族摆脱积弱和屈辱,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期,是付出民族抗战和社会动乱的巨大代价而走向繁荣、民主的社会进步期。这样重大的历史进程,必然引发社会文化思潮的激烈论争,围绕着启蒙和救亡、革命和战争、和平和发展,各派学说盛衰纷呈。除旧更新的历史冲动,中西文化的交融汇合,体现在几代学人的思想传承中。学术发展和社会改革、制度建设、民众呼声紧密相联,构成了中国电影文化思潮的时代特色。  中国电影文化思潮是这一历史潮流的一个分支。  作为20世纪新兴媒介的电影,从它传入的那一天起,就和中国社会的演变及民族政治的进程紧相关联。因此,中国电影的思潮论辩、电影批评建构、电影理论模式,就和别的国家明显不同。寻踪中国电影的百年足迹,既可见儒家文化传统的明显印记,更可显示现实政治的深刻烙印。电影和政治互为表里又荣辱与共的命运,恐怕是20世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20年代的“载道”与“娱乐”之争一、历史背景(一)欧美影片占据大量国内电影市场(二)国产影片勉力前行(三)电影批评起步二、电影理论论辩概况(一)电影应“有功于世道人心”(二)电影的娱乐性三、简要评价第二章 30年代围绕中国电影“硬性”和“软性”的论争一、社会文化背景(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传入.(二)中共“电影小组”的成立和活动(三)电影创作的景象二、论辩的概况(一)电影的内容(二)电影的倾向性.(三)电影批评的标准三、论争的影响第三章 40年代围绕国产影片前途的论争一、时代背景二、问题提出的缘由三、双方(或多方)辩论(一)是否限制外国影片进口如何大力发展国产影片(二)是否改变电影政策以促进电影发展(三)如何建立中国电影风格以拓宽电影出路四、论辩的影响第四章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论争一、论争的时代背景(一)电影观念和功能发生变化(二)行政化的电影管理体制(三)中国电影外来参照系的改变(四)中国电影艺术家们电影观念的转变二、对《武训传》的批判(一)批判的缘起(二)批判的概况(三)《武训历史调查记》出笼……第五章 50年代围绕电影方向的讨论第六章 50年代末、60年代初围绕电影特性的论争和理论建设第七章 “文革”中关于电影的几个批判第八章 80年代关于电影观念的讨论第九章 1981年至1985年关于电影的文学价值的辩论第十章 围绕电影理论的发展与演进问题之争第十一章 关于电影娱乐性的论争第十二章 关于“谢晋电影模式应该结束”的论争第十三章 关于第五代电影的评价问题的论争第十四章 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及中国电影现状的论争第十五章 关于主旋律电影的论争第十六章 关于中国电影改革问题的讨论主义参考文献目录结语后记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二)论争促使中国电影向多元化道路迈进谢晋先后导演了二十多部影片,其中《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八部影片,在国内外十六次获奖,其中两次获“金鸡奖”,五次获“百花奖”,他本人三次荣获最佳导演的光荣称号。对于谢晋在新时期所创作的影片的评价,始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对于谢晋电影的批评,最典型的是来自两极:一极是政治上的保守势力,另一极是文化上的先锋派。前者对谢晋电影始终是跟踪追击的,其中心论点就是指责谢晋电影“暴露社会黑暗”。这是一种典型的以维护现实为名义的反现实。后者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恰恰是属于一种以超越现实为指归的不满现实。但它有着对谢晋电影作具体分析的极端。对于一个事物要作正确的评价,分析和批判就必须是同步的,没有分析的基础,批判就属于隔靴骚痒。马军骧在《谢晋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文化构型》中说:“谢晋继承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即美服从于善。美只有体现善、高扬善的光辉、被善所利用支持时,这种美才有价值。伦理喻示——这是绝大多数中国电影工作者创作思想的基石。这种伦理结构是结构的结构——处于最深层的能动结构。其它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都从中生发开去。”应雄在《古典写作的璀璨黄昏》中说:“仔细分析他的作品,我认为可以把他所意指的人道主义更准确地称为‘家道主义’。他贯注于影片里的人道主义始于‘家道’,终于‘家道’,它基本上就是‘家道’。他的写作,基本上就是一种‘家道主义’的价值学写作,并且这种写作‘成’亦‘家道’,‘败’亦‘家道’。”

编辑推荐

《中国电影论辩》:“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电影论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