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周来达 宁波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周来达  

内容概要

《宁波文化研究工程•特色文化研究: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共分三篇。第三篇“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是全书的重头戏。选取了其中具有一定代表的16支曲牌,分别对其牌名之由来、曲牌的定则、流播及其在平调中的基本情况和该曲牌是从何传入、怎样传入平调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宁波文化研究工程•特色文化研究: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不仅丰富和拓宽了平调的文化内涵和我市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彰显宁波文化发展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建设宁波文化大市,实现文化产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其他被保护的“非遗”项目的抢救保护,也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周来达,浙江象山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工作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大百科全书•越剧音乐》辞条撰稿人。长期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自2000年以来有《中国越剧音乐研究》(台湾版)、《百年越剧音乐新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曲谱暨考释》、《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曲艺音乐》(合著)、《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戏曲》(合著)和本著等6部学术专著。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百年越剧五个“一”》、《管窥二千五百年孟姜女音乐的传播》、《对当代戏曲音乐创作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学术专著《百年越剧音乐新论》等曾获全国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奖和国家级最高政府奖“山花奖”。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编 当代视野下的曲牌 一、曲牌的兴衰 (一)曲牌的孕育和形成 (二)曲牌的成熟和丰富 1.曲牌的成熟 2.从词到曲的嬗变 3.曲牌的丰富 (三)曲牌的衰落 1.曲牌停滞生产,总量不增,意味着曲牌已经停滞发展,开始衰落 2.曲牌体受到了极度冷落,曲牌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3.曲牌不能固守自律,内涵质变,这是曲牌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曲牌创作方式的转变 (一)案头上的“倚乐填词”创作方式之出现 (二)案头上的“倚律填词”创作方式之出现 (三)场头上“倚主调填乐”结合“依字行腔”创作方式的出现 (四)“作曲包揽制”歌剧化创作方式对曲牌体音乐的影响 三、曲牌之成为不可再生性历史资源 (一)“倚乐填词”、“倚律填词”、“倚主调填乐”和“依字行腔”等曲牌创作方式,产生小了新曲牌 (二)狭义上说,明清民歌、小调都不是曲牌 (三)明中叶后的戏曲,并没有产生新曲牌 1.高腔并没有创造新曲牌 2.昆曲和昆曲改革,同样没有产生新曲牌 3.集曲,只是增加了由南北曲牌派生的曲牌类型 第二编 当代视野下的平调声腔 一、平调和平调声腔的形成 (一)标志平调声腔已经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平调和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1.从平调老艺人的口碑中,看平调和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2.从平调名称出现的时间,看平调和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3.从平调曲牌的由来,看平调和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4.从宁海本地班与甬昆“长期合班演出”情况,看平调和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5.从拥有自己的剧目、曲牌和演技的时间,看平调和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6.从平调曲牌联缀音乐体制的形成时间,看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7.从平调音乐平调化、本土化改造的时代,看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8.从平调声腔独特风格形成的年代,看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9.从平调形成多种说法中,看平调声腔形成的时间 二、平调曲牌的特性 (一)平调曲牌传播的集约性、多途径和重复性 (二)平调曲牌的有“则”不“定”性 (三)平调曲牌套式的“有套无式”性 (四)平调曲牌形态的多样性 (五)平调曲牌旋律的板腔性 (六)平调曲牌音乐的本土性 (七)平调和平调音乐风格的独特性 第三编 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 一、点绛唇 二、不是路 三、甘州歌 四、桂枝香 五、皂罗袍 六、画眉序 七、叨叨令 八、端正好 九、倘秀才 十、风入松 十一、六么令 十二、紫花儿序 十三、醉花阴 十四、喜迁莺 十五、刮地风 十六、山坡羊 附录一《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综合表(1)、(2) 附录二 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对本课题评审意见书摘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有关“倚主调填乐”和“依字行腔”创作法的产生、功过得失等具体探索,有意者请参见拙著

编辑推荐

《宁波文化研究工程•特色文化研究: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是宁波文化研究工程,特色文化研究项目和宁波市社科院的规划课题之一,是周达来先生运用音乐学、词曲学、旋律学、戏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平调的剧种音乐进行潜心研究后而产生的丰硕成果和学术专著,这是一部研究戏曲音乐的力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