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知青的223封家书

出版时间:2009年4月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陆融  页数:488  译者:沈志明 注释  
Tag标签:无  

前言

  早就听说本所同事沈志明收到一套完整的“知青家书”,尽管我已从“老三届”研究进入到“文革”社会史的研究,仍然盼望它能早日问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出版“中国当代社会史料丛书”系列图书的眼光和担待,将其纳入计划后,便嘱我为之作序。  我以为,关于“知青人”和“知青运动”的研究,再也不能纠缠于“苦难说”的自说自话,“无悔说”的自娱自乐了。它有待于突破——向学术领域突破,向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方向突破——即它必须超越情感、意绪的发泄和倾吐,标树以史料开发为中心的研究进路,构建以问题解答为中心的研究框架,以至于形成诸如以非常时代与正常人性为参照;以人口迁徙与城乡互动为参照;以青年运动的方向和特征为参照;以“文革”政治路线和人心向背为参照等等的研究“范型”。所以,当下关于“知青人”和“知青运动”研究的重心,应该是俯下身子去开掘和寻觅——云南知青陆融的这部家书,正是这么一个原始的矿藏。它从1970年5月25日,即第一封家书起始,到1979年1月31日,即最后一封家书终止,历时8年半,共计累积了223封家书。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的是当年一名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后,在1970年5月至1979年1月期间写给家人的223封书信。这也是他在这一期间写给家人的所有书信。如今,整整30年过去了,这批家书保存得如此完好、齐全,实属罕见。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年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生活、劳动、学习情况,十年知青岁月的心路历程,并以一个普通青年的视角,断断续续地触及了一些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作者的经历在知青这一群体中是有较强代表性的,他的家书对于了解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了解和认识知青这一特殊的群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序言/金大陆1970年5月25日——1972年4月8日1972年7月13日——1973年12月18日1974年2月25日——1976年4月19日1976年8月3日——1978年2月22日1978年5月13日——1979年1月31日附录 关于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瞿林仙同志死亡原因情况初步调查报告 瞿林仙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往事重提话当年/沈志明  田一平

章节摘录

  亲爱的爸爸、妈妈、奶奶、哥哥、弟弟:您们好!  第3封回信我是于9月2日夜里写的。写好以后由于有些事,耽搁了时间,未来得及寄出,结果第三天(昨天)下午收到了爸爸于上月23日给我寄出的第2封来信。今天又有同学告诉我,他后天就要离开这里,回沪探亲,并问我有什么东西要带回家。我想,干脆再写一封信,连同第3封信一起托他带给您们,估计他到上海是9月15日左右。  这个同学是老上海,比我们这批早来这里一年半,现任加工房会计,和章丽鸿是一个单位,名叫“谢鸣乐”,我和他是比较要好的,我们也经常在一起玩,有时我到章丽鸿那里去,也少不了要到他那儿去玩一下,所以关系挺不错。今托他带给您们信两封(我放在一只信封里)。爸爸穿的90公分男圆领汗衫两件,望收下,代我向他表示谢意。该同学很会饮茶,您们可多泡些茶招待他。  收到家中来信,知悉一切都好,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次家中相隔那么长的时间才给我来信,记得还未有过,真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看来这次地震受影响的地区会不少,不知现在到底如何?有消息望来信告知。骏弟南京那儿情况如何,也望来信顺告。  我们这里已接到农场防震办公室转来云南省地震办公室最近的通知,通知的主要意思是:(1)原滇西片有破坏性地震预报,现已解除;(2)我省9月份发生七级地震的异常不明显,搬到外面住的可以搬回家。(3)我省是个多震区,动员大家要提高警惕,发生异常情况,随时向地震部门联系。主要意思是这些。接此通知后,大部分人员都已搬回原来住的瓦房,我还没搬,准备明后天搬。反正走几步路就到了,不搬也没什么。看来我上一封信写的有关这一方面的事只是多此一举,您们看过就算了,更不必放在心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个上海知青的223封家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2条)

 
 

  •   家书抵万金。看知青书信,了解那个年代。
  •   对那场影响全国的火热运动,相关的书籍已经很多很多了,包括回忆性的,但是以系列书信形式的还不很多见,现在的回忆多带有岁月磨砺的痕迹,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当事人的思想和意识,而这本“原始的”书信,使我们了解当时一个普通青年在那场大潮中的激情、梦想、困惑、怀疑和某种自我和时代的否定。
  •   这些知青的信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让我寻找历史发展的密码。
  •   知青的历史
  •   通过这些家书,再结合其它资料来看,能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   家书抵万金。那个时代的家书更是如此。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时代的气息。
  •   看看这类的家书 感慨万千
  •   很有感触,又回到那上山下乡的日子,那时的人是多么单纯啊。
  •   非常真实,便于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
  •   从一个角度原汁原味儿的记录那个年代的故事
  •   通过这些文字,更真切地了解那个年代
  •   偶然见到此书,读读,了解那个远去的时代。
  •   首先涉及的是建国后比较重要的历史时期,所关又是目前较为重视的基层社会一般民众的心态,这样看来,整套丛书都有一定的价值!
  •   佩服作者的线索角度,文字朴实
  •   一段历史的民间记录
  •   特殊年代一代人的命运!
  •   翻开此书,历史就在眼前,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会永远记得。
  •   非常直率可爱的真实的有意思的一娃
  •   包装好。少有真实的书
  •   适合喜欢社会史方向的童鞋,资料详实
  •   到手的时候书很旧,所以里面的内容没太关注,因为不支持上门退货,所以就将其放在书架的一角!
  •   包装严实,还不错的
  •   记住那段历史,忘记意味着背叛
  •   正在看!值得回味的一段历史!
  •   看介绍挺好,吸引人。
  •   此书我还在看!值得回味的一段历史!
  •   个人史,有趣
  •   主要是这方面的出版物太少了,将就下吧
  •   超值的正版书
  •   不错的好书,折上半价入手
  •   知青的年代很现场
  •   很好,价格很便宜,纸质也还行,封面有点旧,有点家书的味道
  •   看了一部分 能够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   一部史料性质的书。告诉你一些文革下乡青年的故事
  •   有意思的一本书,了解那段历史是不错的。字体还可以。
  •   了解那个疯狂的时代的现场文本,非理性的时代,非理性的思维,非理性的举动,让今天的我们感到困惑和茫然。甚至是后怕。。。。。。
  •   印刷质量、纸张质量都不错。字大小也合适。内容可以正如书名,可以用来了解一下那段历史。
  •   很想了解那一段历史
  •   搞研究的可以看,用作闲读有点儿太细致了。
  •   读别人的故事,感受自己的人生
  •   书简直像是二手的,不过胜在便宜,算了。书翻过觉得对得起买的价钱。
  •   原定价太高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