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婚姻形态研究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高兵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有关周代婚姻形态研究的专著。全书四章。第一章通过对商代婚姻制度的追溯,探讨了西周王朝的同姓不婚制度、周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金文中所反映的媵婚制度。第二章探讨了春秋时期婚姻形态的特点、春秋时期的流亡婚姻和华戎通婚,还研究了春秋时期的媵婚制度和婚姻礼仪。第三章通过对齐、楚两个国家婚姻特色的分析以及对春秋时期婚姻伦理观念的考察来提示春秋时期的婚姻形态。第四章先考察来揭示春秋时期的婚姻形态的特点,继而选取秦、中山两国的婚制进行个案研究,最后探讨战国时期的婚姻伦理观念。

作者简介

高兵,1956年生,山东济宁人。秦汉史硕士、先秦史博士。1992年获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00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独立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编或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西周婚姻形态 第一节 商代婚制述论  一、从族外群婚到一夫一妻制”  二、从一夫多妻婚到嫡庶妻等级婚制  三、《周易归妹》反映的商王室内婚制 第二节 周人的周姓不婚制度  一、从母系婚制向父系婚制的转变  二、周人的同姓不婚制度 第三节 周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对周王朝建立前嫡庶妻等级婚制发育程度的估计  二、周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形成  三、从继承制度的变化看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发展 第四节 从金文看西周的媵婚制度  一、作器者名义  二、无媵字媵器  三、西周媵器铭文反映的媵婚制  四、西周媵器铭文反映的“父母之命”  五、西周媵器铭文反映的婚姻关系第二章 春秋婚姻形态(上) 第一节 春秋婚姻形态的特点  一、君权对转房婚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干预作用  二、从少数民族与中原国家转房婚的差异看君权的干预作用  三、政治联姻随客观形势和主观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四、出现贞女烈妇强调男女有别谴责、惩治婚外性关系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流亡婚姻和华戎通婚  一、春秋“流亡婚姻”考述  二、华戎通婚 第三节 春秋媵婚制度  一、媵婚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春秋媵婚制的基本内容  三、春秋媵婚制的本质特点 第四节 春秋婚姻礼仪  一、婚礼的产生  二、婚礼的发展  三、春秋婚礼的内容及其特点第三章 春秋婚姻形态(下) 第一节 齐国的婚姻制度  一、齐公室“血缘婚”考  二、齐巫儿婚俗探析  三、周文化的婚姻礼制 第二节 楚国的婚姻制度  一、楚国的嫡庶妻等级婚制及其特点  二、楚国的婚姻礼仪及其特点  三、楚国的婚姻伦理观念及其特点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婚姻伦理观念  一、贞节 观念  二、改嫁观念  三、恋爱婚姻观念  四、择偶观念  五、贞节 观念与男女有别思想辨析  六、孔子的婚姻伦理观念第四章 战国婚姻形态 第一节 战国婚姻形态的特点  一、从社会制度的变化看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  二、媵婚制消失的原因  三、聘娶婚制逐渐成为婚姻的主要形式  四、以“七出”为主要内容的离婚礼规的出现 第二节 秦国婚姻制度和婚姻伦理研究  一、秦君嫡庶妻等级婚制及其特点  二、秦国庶民婚制及其特点  三、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 第三节 中山国婚制初探  一、中山王室贵族的嫡庶妻等级婚制  二、中山妇女“游徙而嫁”的婚俗  三、中山之民“男女无别”的遗风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婚姻伦理观念  一、以孟荀为代表的儒家的婚姻伦理观念  二、儒、法、管、墨诸家婚姻伦理观念的共同特点结束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代婚姻形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我在这方面不是专家,不过总体上觉得著者的金文功底还是比较扎实的,研究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文献综述方面,比较全面!但是其中的一节提到“同姓不婚”的问题,我似乎觉得还缺乏说服力!后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去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价格不贵,推荐了
  •   比较详实的小书,值得仔细看。
  •   待看!
  •   此书很薄,而且反映的是2007年前的研究成果,内容和体例都比较老套
    不过聊胜于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