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尹锡南  页数:589  字数:4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包括了语言修辞与诗学话语建构、宗教哲学与诗学话语建构、文学传统与诗学话语建构、梵语诗学的发展轨迹、西方诗学的历史演变、印度与西方诗学的发展规律等。

作者简介

  尹锡南,男,土家族,1966年12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生,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2002)、文学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四川大学,2006年),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985工程“南亚与中国藏区创新研究基地”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印度Sardar Patel University英语及梵语研究生系访问学者(2004-2005年),现在主要研究印度文学、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参加教育部重大项目“冷战后印度的安全战略研究”,还参加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211建设项目“全球化时代的中西诗学比较”和“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文论比较研究”,负责撰写并完成中国与印度文论比较、印度与西方文论比较部分。2004年以“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的课题获得台湾中流与喜马拉雅奖学金项目的资助。2004年,专著《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2005年,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2006年完成博士论文《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以19世纪以来的英国作家为例》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在该博士论文已经修改完毕,题为《英国文学中的印度》,即将出版。现在正在撰写《印度的中国形象》,计划2007年12月完成,2008年出版。

书籍目录

绪 论上编 宏观性比较研究 第一章 东西异同: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文化土壤  第一节 语言修辞与诗学话语建构  第二节 宗教哲学与诗学话语建构  第三节 文学传统与诗学话语建构 第二章 源远流长: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梵语诗学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西方诗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印度与西方诗学的发展规律中编 专题性比较研究 第一章 双峰并峙:《诗学》与《舞论》的戏剧理论比较  ……下篇 延伸性比较研究结语 从梵语诗学出发超越“中西中心主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多审美话语的比较支点。由梵语诗学家新护的老师最先提出,而由新护发扬光大的味论中的“普遍化”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较诗学价值。味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和雪莱等人的浪漫主义诗歌理论,克罗齐的艺术直觉论,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非个人化”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文艺符号学奠基者卡西尔及其女弟子苏珊·朗格的相关符号学理论等进行比较。西方诗学对于审美心理或文艺心理学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印度味论原理相通的。波阁的艳情味理论与弗洛伊德的原欲论也值得作一番比较分析。  欢增开创的韵论和味论一样,属于梵语诗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中国和西方比较诗学研究界最为重视的诗学话语之一。欢增在代表作《韵光》中论述了诗歌语言的暗示作用即韵的功能,还据此对诗歌进行分级。欢增的韵论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韵论思想极其接近,也值得与西方诗学特别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如马拉美、爱尔兰诗人叶芝、法国伯格森的直觉主义美学观等进行比较。欢增的诗歌等级论和中、西诗学家都存在思想交汇点。欢增的“画诗”论与西方诗画论值得比较。韵论与德里达的解构诗学也存在思想交叉。本部分还将涉及推理派关于诗的想象与推理亦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关系的辩论,这在西方诗学中同样存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