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张云凤 哈尔滨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张云凤  页数:343  
Tag标签:无  

前言

大浪淘沙智勇英雄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之战,是一场著名的战争。雄姿英发的少帅周瑜,指挥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多兵马,驻扎赤壁,实施火攻,一举打败曹操二十多万兵马,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光辉战例。这场战争,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形成曹操、刘备、孙权集团三足鼎立之形势,从而为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正史中记载的赤壁之战,文字相当简约。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用了很大的篇幅,将这场战争演义得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起伏跌宕。其中许多人物和故事,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时间长了,影响深了,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似乎赤壁之战就是那样的,曹操是“汉贼”,刘备是“仁主”,诸葛亮智慧无穷,关羽义薄云天,周瑜小肚鸡肠,鲁肃厚道平庸……然而,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历史。《三国演义》所写的赤壁之战,是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恰恰又是虚构成分最多的部分。所谓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筑坛“祭风”、“三气”周瑜,所谓蒋干“中计”、黄盖“受刑”、阚泽“献书”、庞统“巧授连环计”、关羽“义释曹操”,所谓“吴国太佛寺看新郎”、“柴桑口卧龙吊丧”等,这些重大情节均非历史事实,而是虚构的。《三国演义》的内容,素有“七实三虚”之说;具体到赤壁之战,则是“一实九虚”。那么,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到底是怎样的呢?它因何而起?谁跟谁打?规模如何?曹操那样强大,怎么竟会失败?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等,各有怎样的性格,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张云风先生新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赤壁之战》,本着“拔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宗旨,从全新的视角,以丰富的内容,形象地相对真实而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这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又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展示的历史,读后令人耳目为之一新。这部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忠于史实,尊重史实,努力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小说严格取材于正史,参照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展开合理的想象,构思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主要人物、重大事件、时间、地点,包括人物对话和一些细节等,大多都有史料依据。从小说中可以看到,东汉末年,乱世之中,曹操、刘备、江东孙氏父子、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各怀雄心和野心,乘势而起,逐鹿天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经过约二十年的混战,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最后主要剩下曹操、刘备、孙权,分别代表北方、荆州、江东三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利益。小说在社会动乱和豪强混战的大背景下,写出了曹、刘、孙三大集团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曹操雄才大略,刘备坚韧不拔,孙坚、孙策、孙权刚猛果敢;谋士谋划奇计妙策,五花八门;武将纵马驰骋厮杀,刀光剑影;且有几位妖娆美女穿插其间,雪肤花颜,风姿绰约。燕赵鞍马,荆襄舟楫,塞外风雪,江南烟雨。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面,时或鼓角狂飙,烽火狼烟,时或天高野旷,行云流水,张弛疏密,清晰有序,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刘备、孙权,无疑都是英雄,但性格不尽相同。曹操雄中有“奸”有“诈”,刘备雄中有“忍”有“韧”,孙权雄中有“刚”有“鸷”。他们都有雄心大志,都有谋略韬略,都希望由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团,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以建立霸王之业或帝王之业。而这些,是以种种阴谋诡计和血腥杀戮为前提的,广大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一山不容二虎,更不容“三虎”。于是便有了赤壁之战,三大集团之间,进行了一场生死较量。《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贬曹”,所以在描写赤壁之战时,特别美化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智慧,贬低甚至丑化曹操、周瑜和鲁肃。鲁迅先生对此曾有批评,指出:“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张云风的小说,摈弃了“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而是根据史料,客观地真实地展现赤壁之战的真相。从中可以看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就曾和诸葛亮见过面,彼此经历了一个互相观察、了解和试探的过程,刘备需要诸葛亮,诸葛亮需要刘备,这才有了“三顾”,有了“隆中对策”。诸葛亮从实际出发,得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但并未提出孙刘结盟。最早提出结盟并身体力行的人,是鲁肃。正是鲁肃、诸葛亮、周瑜的共同努力,才促使孙权作出了孙刘结盟、共抗曹操的重大决策。诸葛亮出使东吴,没有“舌战群儒”,没有“智激周瑜”,没有“草船借箭”,更没有装神弄鬼地筑坛“祭风”。黄盖献“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等,也非事实。赤壁大战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联军统帅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联军之所以能打败曹操,在于孙刘结盟,在于精诚团结,在于周瑜指挥得当,在于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从曹操方面说,失败则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骄傲轻敌,战略战术上出现了诸多失误。刘备在大战期间表现出了“猾虏”(孙权语)的一面,急于攻取益州,占领地盘,发展势力。周瑜“性度恢弘”,光明磊落,并没有嫉妒诸葛亮,更没有要杀害诸葛亮。他后来是病死的。而不是被“气死”的,他死前也没有说过“既生瑜,何生亮”那样怨天尤人的话。至于鲁肃,“思度弘远”,见识超群,任何时候都高瞻远瞩,着眼于大局和长远,维护孙刘联盟,绝非碌碌无能,只是诸葛亮的陪衬而已。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东汉末年及其以后的三国,既是个烽火连天、战争频仍的时代,又是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时代。张云风的《赤壁之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歌颂了中华儿女立志把分裂变成统一,把乱世变成治世的崇高理想,歌颂了英雄豪杰忠义、仁义、信义、侠义的传统美德,歌颂了勇敢和智慧以及团结精神。全书洋溢着英雄主义的高亢格调,充满阳刚之气和浪漫情怀。在电影大师吴宇森执导的电影巨片《赤壁》即将放映之际,哈尔滨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读小说看电影,看电影读小说,自能增长历史知识,开阔心胸,陶冶性情。我相信,小说的出版,肯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内容概要

  赤壁之战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充满阳刚之气和浪漫情怀。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刚猛桀骜的孙权、高瞻远瞩的诸葛亮、英武潇洒的周瑜、胸怀大局的鲁肃,以及一大批谋士和武将等,从自己或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出发,金戈铁马,鏖兵角逐,表现出了中华儿女渴望建功立业、维护国家统一的崇高理想,忠义、仁义、信义、侠义的传统品德,以及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用刀与剑、血与火,书写了壮美昂扬的篇章,赤壁因此而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  本书严格取材于正史,忠于史实,尊重史实,努力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客观地真实地展现赤壁之战的真相。

作者简介

张云风,江苏射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行政和编审工作.酷爱中国文学与历史。近二十年来.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秦宫花后——赵姣娥》、《汉宫枭后——吕娥姁》、《汉宫艳后——卫子夫》、《晋宫妖后——贾南风》、《汉武大帝》、《唐明皇》;专著《中国帝王事略》、《中国宰相事略》、《中国将帅事略》、《中国后妃事略》、《中国宦官事略》、《中国外戚事略》、《中国帝王轶事》、《帝王儿女大观》、《中国著名山水诗评注辞典》、《历代名人与西安》、《辉煌热土话西安》、《俗语趣话》;历史故事集《二十四孝》、《诸子百家故事大观》(部分);以上共六百余万字。另于各地报刊发表文史小品八百多篇.共一百余万字。

书籍目录

1.乱世英雄2.豪强混战3.落魄皇帝4.徐州拉锯5.江东俊杰6.官渡争锋7.父兄基业8.北方统一9.新野求贤10.隆中对策11.安内攘外12.风云突变13.骁将虎胆14.威迫使命15.孙刘结盟16.少帅风采17.赤壁对峙18.火烧乌林19.输家赢家20.政治联姻21.将星陨落附录:正史评价人物(选录)赤壁之战示意图后记

章节摘录

1.乱世英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皇帝荒淫,外戚专权,宦官乱政,朝廷横征暴敛,军阀拥兵自重,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加上自然灾害,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了太平道教首领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称做黄巾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总数达到三十余万人,烽火燃遍京城洛阳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汉灵帝惊慌失措,赶忙调集全国兵马,进行血腥镇压。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却大大动摇了东汉王朝的根基。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荒淫一生的汉灵帝一命呜呼,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汉少帝执政期间,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中常侍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为了争权夺利,斗争趋于白热化。何进刚愎自用,不听众多文官武将的劝阻,执意宣召并州牧董卓率兵人洛阳,助灭宦官。八月,张让狗急跳墙,设计杀死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典军校尉曹操等,.立即率兵入皇宫,大开杀戒,杀死宦官两千多人。张让一伙劫持汉少帝及其弟陈留王刘协,逃至黄河边。袁绍等穷追不舍。张让上天无路,人地无门,跳进黄河淹死。董卓率领兵马赶到,掳走了汉少帝和刘协,骄兵悍将,耀武扬威地进了洛阳。董卓是个野心家、阴谋家,更是个恶魔、豺狼。他急于专权,并图谋篡夺刘汉天下,所以在九月,强行废掉并杀死汉少帝,立了年仅九岁的刘协为皇帝,史称汉献帝。董卓自任太尉,掌握了军权。十一月,他又自任相国,掌握了所有的军政大权。董卓奉行顺者昌、逆者亡的政策,-打击迫害异己,重用亲信,很快培植起一个权势庞大、杀人如麻的奸党集团。主要成员有义子吕布,女婿李儒,“四大金刚”李儋、郭汜、张济、樊稠等,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这样一来,原本混乱的世道,更加混乱了。’乱世出英雄。有志气有血性的豪强,耻于与董卓同流合污,纷纷离开朝廷,组织力量,开始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暮色苍茫时分,一名中年壮汉,头戴武士冠,身穿灰葛袍,腰悬佩剑,骑一匹黄骠马,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缓缓出了洛阳东门。出了东门,他双腿一夹,5鞭一扬,喝了声“驾”,黄骠马四蹄蹬开,沿着宽阔的大道,如飞似的驰向东方。这名壮汉名叫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本姓夏侯,祖上过继给曹姓宦官做养子,故改姓曹。曹操宦官祖父曹腾,曾任大长秋,封费亭侯;父曹嵩,官至太尉,袭封费亭侯。曹嵩因为致仕,早就离开洛阳,迁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居住,所以避开了何进、张让之乱,安然无恙。曹操青少年时聪明机警,任侠放荡,经常弄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如故意装疯逃避读书,纠集伙伴抢人家新娘之类。因此,时人都说他不会有什么出息。独有两位名士桥玄和何颐,认为曹操命相不凡,称赞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暗暗得意,又去找一位名叫许劭的高人,评价自己。许劭不愿说什么,怎奈曹操软磨硬泡,非让许劭评价不可。许劭端详曹操许久,说:“你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喜欢许劭的评价,怀着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心理,步人仕途。他二十岁时举孝廉,担任皇帝的侍从,转任洛阳北都尉,管理社会治安。当地住有许多豪门贵族,仗势横行,胡作非为。曹操很有魄力,制作二十余根五色棒,悬挂于衙门左右,发出文告说,凡有犯禁者,一律严惩。一天夜间,他带人巡夜,发现宦官蹇硕的叔父犯禁,强抢民女。曹操严厉执法,捉住那个恶霸,处以棒杀,活活打死。此举大快人心,曹操因此升任顿丘令,成为一县之长。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征召曹操为议郎,拜骑都尉,参加镇压黄巾军。曹操镇压黄巾军相当卖力,因功升任济南相。“相”,两汉时封国所设的官职之一,地位相当于郡守。曹操治理地方,敢作敢为,施刑猛烈,全境肃然。何进看重曹操的才干,提拔他为东郡太守。而他却另有打算,称病不就,退归田里,读书射猎。其间,他博览群书,尤好兵法,曾为《孙武兵法》作注,而且摘录古代军事家的名言,编成《接要》一书。不久,何进召他赴洛阳,任命为典军校尉。曹操也是诛灭宦官的激进派,但反对何进宣召董卓率兵进洛阳。董卓擅自废立皇帝后,任用曹操为骁骑校尉,欲与议事。曹操嘴上答应,心里却犯嘀咕。因为董卓暴虐不仁,实是一个窃国大盗和独夫民贼。他经过一番思忖,毅然决定离开洛阳,变易姓名,逃回陈留找父亲去了。董卓发现曹操不辞而别,勃然大怒,说:“这个曹操,不识好歹,我待他不薄,他却以怨报德!”当下,董卓命以朝廷名义,发下文书,捉拿曹操,特别注明:凡生擒曹操或献其首级者,赏千金,封列侯;敢有窝藏者,与曹操同罪。朝廷文书迅速发至州郡。这天,曹操行至中牟(今河南中牟),将要过关。守关亭长对照悬赏的画像,把他捉住,押解着去见县令。县令三十岁左右,身材修长,面皮白净,明亮的目光一闪一闪的,显示出精明和机智。他见曹操,猛一愣,屏退衙吏,单独审问。曹操声称自己复姓皇甫,是个商人。县令冷笑,说:“你不姓皇甫,也不是商人。”曹操说:“嗨,那我是谁?”县令说:“我在洛阳求官时,认识不少朝廷官员。你其实是典军校尉,姓曹名操,字孟德,对不对?”曹操自觉晦气,干脆承认,说:“不错,我就是曹操,你准备拿我怎样?”县令说:“敢问孟德犯了何罪,朝廷为何悬赏捉你?”曹操听县令称呼自己的字,心头一喜,说:“这都是老贼董卓使坏。他擅自废立皇帝,独断朝政,还任命我当什么骁骑校尉,充当帮凶。

后记

台湾大地出版社社长吴锡清先生具有敏锐的职业嗅觉,当得知吴宇森导演拟拍电影巨片《赤壁》的时候,立即打电话给我,约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定名为《赤壁之战》。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其后却颇为踌躇。因为在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赤壁之战早有最精彩、最生动的描绘,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我以同样的题材写作小说,又能写出什么新意呢?于是,我重新阅读《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典籍,特别阅读了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重新阅读,受益匪浅,使我对赤壁之战的人物和故事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奉蜀汉为“正统”,带有浓厚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竭力美化刘备,贬低甚至丑化曹操。小说的内容“七实三虚”,具体到赤壁之战,则是“一实九虚”,其中绝大多数重大情节都是虚构的,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情理。特别是曹操、周瑜、鲁肃的形象,被严重歪曲了。比如曹操,其“奸”掩盖了其“雄”,自私,诡诈,残暴,狂傲,有时还很愚蠢,一会儿“奸雄”,一会儿“汉贼”,令人生厌;周瑜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从孙刘结盟之始就企图杀害诸葛亮,所设计谋无一成勃,最后竞被活活“气死”;鲁肃厚遗平庸,糊里糊涂,老是上当,始终充当诸葛亮陪衬的角色。小说美化刘备,自然要美化其阵营中的人物,特别是关羽和诸葛亮。刘备根本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而书中却写了“三英战吕布”,还让关羽“温酒斩华雄”。实际上,华雄是被孙坚等人斩杀的,关羽沾不上边儿。关羽斩颜良是事实,斩文丑以及“过五关斩六将”则无根据。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更是没影儿的事。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被放在主角的位置,未卜先知,无所不能。他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就连大战的决定因素——东风也能“借”来,装神弄鬼,近乎妖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穷极心机。比如“智激周瑜”,竞把曹植的《铜雀台赋》写作时间提前两年,并加以篡改,以便达到“激”的目’的。而周瑜居然相信,“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日:‘老贼欺吾太甚!’”如此等等悖于史实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使我写作《赤壁之战》有了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运用可靠的史料,展现赤壁之战的真相,力求客观、真实和准确。客观、真实和准确只是相对而言,指重大情节要有典籍依据,而不是主观臆想或胡乱编造。为此,我确定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从曹操逃离洛阳写起,着力描写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程,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半部分从曹操大军南下写起,着力描写赤壁鏖兵,包括起由、经过、力量转化、胜败原因及其影响,写到周瑜病死为止。最末一节,概述三大集团由三足鼎立演变为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人和事,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筑坛祭风”、“三个锦囊”、“柴桑吊丧”,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蒋干“中计”,阚泽“献书”,关羽“义释曹操”,刘备赴东吴“招亲”,吴国太“看新郎”,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等,一概舍弃,淡化诸葛亮的作用,突出周瑜和鲁肃的作用,努力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当然,我的小说也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主要是刘备三顾茅庐中的“二顾”,火烧新野,周瑜和诸葛亮设计杀蔡瑁、张允,实地调查赤壁一带的物候风候,黄盖之子黄柄诈降等。这些虚构和想象,有助于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合理性。还有大乔、小乔和孙尚香三位女性,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事迹甚略。我给她们增写了少许故事,使之成为能够站立起来的艺术形象。古时,有人问一位著名画家说:“画人画鬼,孰易孰难?”画家回答说:“画鬼易,画人难。因为世上无鬼,怎么画都可以;而人是实实在在的,画人要做到形似神似,很不容易。”我写《赤壁之战》,深有同感:写虚容易写实难。写虚好比“画鬼”,随意涂抹,不存在真与不真、像与不像的问题;写实不同,好比“画人”,起码要画得真画得像,不能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写作历史小说,尤其是这样。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容歪曲、篡改和编造。时下有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片面追求商业价值,常常“戏说”甚至“恶搞”历史,用虚幻的荒诞不经的故事取悦、误导读者和观众,实是对历史的践踏和亵渎!历时五个月,《赤壁之战》完成初稿。放置了半年,最近略加修改和润色,算是定稿。为使读者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赤壁之战的形势,特作“附录”二则:一为“正史评价人物(选录)”,一为“赤壁之战示意图”。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小说即将出版之时,恳望“公婆”们喜欢并关爱“丑媳妇”,给予评头论足,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张云风2007年12月16日于西安附言:拙著长篇历史小说《赤壁之战》,由台湾广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文经阁于七月初出版,北京瀚涛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黄明陆先生,立即决定代理出版该书简体本。这里谨致谢忱。张云风2008年7月15日

编辑推荐

《赤壁之战》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赤壁之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