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出版时间:2009-8-1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那多  页数:184  字数:9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其实书的封面上该是“那多灵异手记”,但我还是习惯把这个系列称为“那多手记”。“灵异”二字是从接力出版社出版《幽灵旗》开始,和我商量着加上去的。这一次万卷出版公司重出,编辑也觉得要加,否则新的读者也许会搞不清楚这是些什么小说,没准是纪实文学呢,哈哈哈。好吧,为了再多卖出几本,就加上这两个字,有什么办法,哈哈。但我总觉得不如“那多手记”来得干净利索,同时我也喜欢它的平淡无奇。就如这个系列小说的格局一样,由一个平淡的新闻弓!出,往往开篇不紧不慢地叙述,在某个地方忽然一转,就此被水底急流卷去了。我一直想着,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仿佛平凡得很,你可以数十年就在某个小圈子里打转,直到死去。但它又经不起琢磨,经不起观察,经不起追问。否则,就要闹出大动静来,很可怖的。这次重新出版是一次梳理,手记系列最早在南海出版公司出过三本,分别是《坏种子》《凶心人》和《铁牛重现》,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后一本本该叫《铁牛重临》的,无端端被他们改了,如今改回。而后,自《幽灵旗》始,就在接力出版社了。

内容概要

我将要被带去哪里?另一个世界?还是,归于永恒的寂静。这一次,怕是逃不过了吧。

作者简介

那多,曾经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后来因为 对睡懒觉的迫切生理需要,跳槽到了媒体,成为一名记者,终于等到懒觉睡厌的时候,开始对记者这项最自由的工作感到不自由,而后辞职在家一心写作。由于向来想象力丰富,夜晚穿梭在梦境与梦境之间,一切真实在那多脑中都会形成奇幻的映射,而新闻记者写文章却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一丝不苟,剧烈的反差终于在某一天找到突破口,火山般喷发出来,结成一个个的故事。
  新奇的幻境在那多脑中不断形成,有的荒诞而搞笑,于是有了《三国事件簿》;有的神秘而诡异,于是有了《那多手记》;有的在宿命中有着令人回肠的爱情,于是有了《星座爱情小说》,那多变幻着角色,在各个幻境间跳跃,不亦乐乎。对许多一辈子只有一两次风格突变甚至一个风格到老的作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对那多,却是天赋本能,信手拈来。
  那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要求——好看,无心追求在文学史上有何建树,对他来说,只要读者觉得好看,就已经足够。

书籍目录

Chapter 01 谁是那多Chapter 02 线索中断Chapter 03 第二篇手记Chapter 04 早就公开的秘密Chapter 05 第三篇手记Chapter 06 夜半深渊Chapter 07 过年Chapter 08 尾声

章节摘录

Chapter01谁是那多没有新闻。以往我写手记,有一个惯例,就是放一则新闻在最前面,因为接下来要叙述的故事,和这则新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这则新闻背后的秘辛,有的是这则新闻所引出的事件。总之,让大家一开始就看到这个新闻,对于了解后面的故事,很有好处。此外,也好让大家知道,我所讲述的东西,尽管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并非胡编乱造。可是这一次,是个例外。这次我要说的,是《那多手记》的源起,如果没有这件事,或许大家就不会看到这一篇篇的《那多手记》。这件事,并不是由什么新闻引起的,尽管要把这件事说清楚,在某些必要的时候,我不得不举出一些真实的新闻,但不是现在。这件事情,发端于2001年的7月初,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写出这篇手记,原因很简单:我才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人表达能力再好,总也要等到他自己搞清楚想表达的东西以后,才能告诉别人吧。2001年上海的夏天很炎热,对常常在外面跑的记者来说,炎热比寒冷更难熬,常常一个夏天跑下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得脱层皮。当然,老兵油子不在此列。那时我自然还不是老兵油子,非但不是,在新闻岗位上,是个新到不能再新的新兵。因为,我才刚和《晨星报》签下“卖身契”,成为一名正式的记者,连记者证都没办出来,只好拿着工作证和名片出去采访,好在大多数时候有名片足够了。不过,那个时候,我的身份虽然只是个刚刚签约的新人,可是我自认为已经有些资历了,毕竟从大三开始,我就到《晨星报》实习,在《晨星报》跑新闻的时间要比在学校多得多,更别说大四了。报社里的记者编辑都混了个脸熟,写起新闻来也早已不是当初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其实,抛开身份不谈,在《晨星报》当一个好的实习记者,和一个正式记者的收入不会相差太多,因为收入里的最大一块就是稿费,《晨星报》这类新兴都市报,在多劳多得这一点上做得还是不错。对我而言,转正的最大好处在于,我有了自己的地盘。从前采访回来写新闻稿,得候记者们的空当,看哪台电脑空下来了,赶紧和人家赔上笑脸打招呼,借用一下,写完稿子还要托人家传进报社内部的采编网络。为了不让别人等得不耐烦,更多时候我先写在纸上,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录入进电脑。有时候写到一半就得“挪窝”,怎一个“烦”字了得。转正以后,就可以拥有正式的办公桌,一块用隔板围起来的方寸之地,一张转椅,一个活动柜子,最重要的是,写字台上的那台属于我专用的电脑。我运气好,正碰上报社购入一批新的办公设备,所以从电脑到活动柜都是全新的,惹得同事们一阵羡慕。不过,分配大橱时就没这么好运气,我找到那个属于我的橱,打开一看,挂衣服的地方还好,旁边几个格子里乱七八糟,堆着不知道哪位的东西。分派给我这个橱的总务部门的小吴说,这个橱有段时间没人用了,前主人早就跳槽,所以这里面的东西随我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当然是好东西自己留下,其他的统统扔掉了。不过闻着里面散出的微微霉味,我怀疑是否还能从里面找出什么自己想要的东西来。是的,各位现在能在这里看到我写的《那多手记》,就源于这次整理。在那时,我已经有了一些和常人不同的经历,在之前断断续续一年多的实习记者生涯中,尽管没碰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可是足以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让普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经历,还是有那么一两次的。也不知为什么,我一当上记者,自然而然地,就会注意到许多别人不会关注的细节,又或者说,麻烦天生会往我身上撞,偏生我又不习惯躲。几次下来,让我和一些老记者一样,对表面的东西,越来越不信任,天知道眼前这有条有理运转着的社会机器,骨子里都是些什么?然而有奇怪的经历,不代表我就一定得写下来告诉别人,虽然我有写的冲动,但是整天写新闻已经很累了,干吗还要给自己增加新的压力?最重要的是,我写出来了,会有多少人相信?在写与不写的犹豫之间,或许只要稍稍加一个砝码,就立刻会有改变,而接下来我的遭遇,可不止一个砝码那么简单。因为,我居然看见了一个范本。那个橱里从上到下一共有三个格子,每个格子都乱七八糟的,一些看起来很不错的盒子,打开来,全是某某企业开业时赠送的人造水晶摆设,属于所有礼物中最没用的那种,造型不是一幢大楼就是上海的标志东方明珠电视塔及几座大桥,往往很沉重地背回报社,就此扔在一边,如果隆重地摆在桌上,定会遭人暗暗耻笑。无用的礼品之外,是一些比较专业的书籍,比如海关的税表、外贸法规类书,可以想见当年这位前辈一定跑过这些条线,但对于我,这些书却一点用也没有,我毫不犹豫地把这些书扫入垃圾筒。倒是一些空白信纸、信封被我留了下来。整理到最后一个格子的时候,我看见一本硬面记事簿。这是一本黑色的硬面本,我信手翻开。我正好缺这样一本采访本,如果这本子没有用过的话,我就不客气地留下自用了。是用过的。几乎写了满满一本,我从后往前翻,直翻到第一页,惯性地让这本本子合上,但我却猛地再次翻开。因为刚才一闪眼间,我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如果在网上用GOOGLE搜“那多”,会搜到一大堆类似“那多好啊”之类的词,因为这两个字在人名之外,还有太多的搭配方式,所以我这时虽然有些意外,但也没有太惊讶,不过翻开来再看一眼这一点点的好奇心,还是有的。重新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行的几个字,我的眉头就不由皱了起来。“那多手记之失落的一夜”。相信看到这里,许多人会非常惊讶。老实说我当时反倒没有太惊讶的感觉,因为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写《那多手记》,所以看到这个标题,除了对“那多”这两个字感到意外,并没有其他的感觉。不过这样一个标题,足够让我看下去了。流畅的文字,玄奇的故事,以及心中越来越大的疑惑,就让我站在衣橱边,一口气把这篇不到一万字的手记看完。等到我终于抬起头的时候,脖子已经酸得不行了。以下是这篇手记的全文,现在我确信全文登出不会有什么版权上的问题,而这篇手记,也绝对有让人一口气读下去的吸引力。那多手记之失落的一夜揭开千年地宫之谜5月11日凌晨,杭州的夕照山格外地不平静。千年雷峰塔的地宫内珍藏了些什么?一个尘封了千年的悬念正待揭开。上午9时整,发掘工作开始。本省及来自北京、上海、济南、郑州等全国各地的近百家新闻媒体都将镜头对准了这一著名佛塔的地宫口。吴越地宫经历了1000多年的岁月风霜。据测地宫距塔首层地面2.6米,地宫口用一块方形石板密封,石板上则压着一块750公斤的巨石。今天吊启巨石用的是最原始的办法:铁链加绳索。在链条相击的金鸣声中,沉睡千年的巨石慢慢醒转,随着巨石缓缓上升,夕照山红土紧紧夯卫着的地宫开口了。千年地宫终于触手可及了,但覆盖在地宫口的石板却有着千年高龄,从任何一边开启都有令石块碎裂的危险,于是专家决定先将石板原先裂开的小块撬走,然后再整块扳起。11时18分,石板被成功开启。千年的面纱终于被撩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和一尊佛像出现在众人面前,使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兴奋。但是,由于地宫已被水浸泡过,埋在地下的文物位置混乱,陷于淤泥中无法搬动。人们遗憾地无法当场知晓,这深藏了千年的铁函里究竟装了些什么。2001/03/12《浙江日报》游手好闲地渡过了四年大学生涯、又不是新闻系毕业的我,竟然被这家沪上知名的报社录取了,实在令我有些意外。应聘前我并未存多少希望,毕竟这里相传是复旦帮的天下,不是复旦新闻系毕业想在这里的新闻部留下,除非才华出众不然就要有关系。也许算是际遇吧,无论如何,我现在已经是一个记者了。由于部里所有的条线都已经满员(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没条线可分还要招人),我是没有固定的新闻线索来源的,我成了个游荡者。只要有突发事件,或是重大事件,都归我报道,千斤重担压在身,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不过,我那多姿多彩的记者生涯,也由此而始。建党80周年就将临近,作为沪上的主流媒体,根据惯例和上面的要求,我们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相关的人物报道。我这次被派到的任务,是去做一篇冯立德的专访。冯立德,今年48岁,壮年。国内考古界后起之秀,主持过多项重大考古,比如今年三月杭州的雷峰塔地宫考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做人物专访的习惯,是事先多搜集一些此人的信息,然后选择一个切入点。而采访冯立德,切入点无疑是几个月前他刚主持过的雷峰塔地宫考古。然而,当我上到冯立德的个人网页,去搜寻更多我想要的信息时,却发现了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冯立德的个人网页有个很配他行当的名字:千古之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过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2条)

 
 

  •   “那多手记”系列十本,最有特色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过年》。      一方面,《过年》的故事把时空转换的科幻套路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也是我个人看来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是它不停留于科幻故事背后的玄妙科学理论,而是把这种理论与中国传统神话传说结合起来,一方面在科学的层面引用了前沿性的时空假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让这种前沿性的理论与某个很“中国”的传说有机结合,既有首创性,但又不会如同某些玄幻小说天马行空般胡编乱造,仍然在科幻的层次下让人震惊与不断回味。      故事起源于主人公那多自述为什么开始写“那多手记”这个系列,引出来一连串发生在他身上莫名其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怪事件。这里,《过年》遵循了那多手记一贯的“造疑”过程,一个悬念套着下一个悬念,每个尝试解释前面悬念的过程往往都会引出一个新的疑团,环环相套,本来是应该通向迷惑隧道尽头的路却一点点变得越来越黑;但随着信息量的加大,一个破碎拼图的所有碎片终于一点点被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时候,最后的谜题突破便强劲有力,令人赞叹。      这里,我很想附带说一下“那多手记”系列的第一本《凶心人》。尽管这本几乎不能被称作科幻小说的作品中并未有什么玄妙的科学理论假说作为支撑,但那多铺展悬疑的本事在手记系列的第一本作品里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里,悬疑不仅被建筑,同时也被多方位多角度的尝试解决——读者能够想到的试验、方法都被主人公在故事中采用了,不存在劣质悬疑小说中那些显而易见的漏洞,或者本来有很容易想到解决办法,但作者为了故弄玄虚而让人物装傻发呆从而“强迫”悬疑的继续。从《凶心人》这一个故事读者便可对那多的思辨能力窥豹一斑。      回到《过年》这个故事里来,除了情节的安排,我之所以认为它是“那多手记”系列中最精彩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那多所提及“以时间为面,空间为轴”的另一个层次上的世界。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每个人都熟悉的世界可以说都是“以空间为面,时间为轴”的。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大致相同(至少是非常相似)的时间体系,我们来自于过去,生活在现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断预测我们的未来。在时间轴界定的这个平面上,人与人物与物的区别基本是物理性质上的,除了长宽高体积密度质量等等差异,另一个重要差异就是我们在这个平面上所具有的不同空间位置。而从基本的几何学中我们知道,一条直线可以界定以这条线为轴的无穷多个几何平面。如果联系多重宇宙的物理假说,那么我们可以说,一个平面可以被理解为由一种可能而界定的一个宇宙。由万千的可能性差异所形成的万千“平行”宇宙都依据着一个相同的时间轴,不管在哪个世界里,我们都来自于过去,生活于现在的某个点上,无一例外的走向未来。如果用形象点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我们生活的这个多重宇宙世界,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台超级投影机把现实三维世界中所有物体的影子 投射(数学上叫做“映射”)到一个叫做“原始空间”的平面幕布上,这个幕布的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时间轴;多重宇宙可以被理解为从这个轴发出的所有类似幕布。如果这些幕布足够密集,那么从远处看来,这些幕布会形成一个类似于以时间轴为中轴的圆柱体。当然,这个“圆柱体”并没有上下底边或者外围,因为我们既不知道时间的起始与终结,也不知道我们生活的空间——宇宙的边缘究竟在哪里。      现在,如果依照《过年》中新颖的假说,假设存在一个“以时间为面,空间为轴”的另类世界,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在一个限定的空间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生物所看到的将是每个空间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情形有点像神话故事中的能人异士可以知过去,见未来,俯瞰整个历史长河似的,玄妙得令人惊叹。如果时间的平面是存在的,那么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时间的单向性就会被颠覆,因为在同一个平面上,从同一个点出发,可行方向应该是四面八方发散性的,那么生活在这个平面空间里的生物必然会拥有“时间旅行”的能力。      既然如此,如果让空间作时间平面的轴,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怎么解释与时空紧密相连的多种宇宙假说呢?我想那多大概不会是首次提出如此假说的科幻小说作者,但他却通过一种非常形象的手段,用中国的民间传统神话故事,简单明了的解释了二者的关联。这里,联系原本的多重宇宙假说,因为空间具有非唯一性,或者说,每一种概率上的可能都可以被理解为一重空间,那么变作“轴”的空间就不能像时间为轴的情况具有单一性;同时既然对于每个空间来说,至少按照当前的物理理论假说,时间线索是只能有一条的,所以,以某个空间为轴的时间平面就也只能有一个。由此可以想象,这个以空间为轴,以时间为面的世界整体呈现出的状态应该是片状层次性的,就如同一摞层叠在一起纸张。当然,“片”与“片”,“层”与“层”之间是紧密接触的,并没有真正纸张间的空隙相隔。用数学语言来说,由于决定空间位置的概率方程具有连续性,所以这些由“片”,由“层次”所组成的片状世界其实又如同一摞被充分压缩而完全变作一体的无限延展的“纸块”,当然,这个“纸块”并没有我们所理解的一个块状物体所具有的三维,它无边无际,除非新发展的物理假说能够给衡量“纸块”长宽的宇宙界定边缘,给衡量“纸块”高度的时间也加上一个“期限”。      这个神秘的世界在《过年》一书中被构筑起来之后,那多点睛的神来之笔在于他把“年”这个生活在中国古老神话中的怪兽放到了这个世界里。“年”成了在以时间为面,空间为轴的世界中能够穿梭时间面的灵异生物。“年”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年”有生有死还有吃喝拉撒(当然这些作为生物体的功能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生物有根本性差异),有看似不可思议但解释起来却也在自筑逻辑体系中完全合理的细节表现。读到这里,即使那多并不是第一位引用时空转换概念,甚至不是第一位在故事里构筑时空调换世界的作者,但他把几乎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老神话对象与这样的科幻世界相结合,辅以铺展悬疑的写作方式,真可以说是中国新兴科幻界中不可多得的奇思妙想,直叫人手不释卷,读到欲罢不能。      小说写到这个程度,可以说已经是非常成功的科幻作品了。当然,那多的作品在文学性上有所不足,对科学假说的引用基本从大层面出发,细节解说细致分析处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如果单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那多的构想属于粗线条类型,骨骼坚实,但血肉略显单薄。不过如果仅从科幻小说的创作意图与最重要的科幻基本点出发来评论,那他的作品在科幻的强度与悬疑的推进上都相当成功,在中国的科幻作家中已经不可多得。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那多竟然还不满足于单纯的科幻,在“那多手记”系列的很多故事叙述中或者结尾,他总要加入一定的哲学思辨,把单纯的科幻故事上升到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当中。比如在《铁牛重现》当中,主人公小翠与那多都反复重复的一句话是“生命于我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它有任何不明不白
  •   那多的书都很好看,很吸引。书的包装、纸张、印刷都很好。对184页的书来说真是厚实。不过呢,我反而希望纸张再薄些,字体可以再大些,行距就再小些吧,省几页纸,印刷清晰就行了。不是为了成本低、价钱低,而是希望书能薄一点,家里书太多,放不下了。
  •   喜欢那多的异灵手记系列 每次拿到书都舍不得一口气读完 这本的精彩程度和《幽灵旗》 《返祖》不相上下 喜欢
  •   曾经看过一本他的书,这本也不让我失望。那多的书不能用简单的玄疑来诠释。读懂了的话,那里所写的是生命思考的另一种方式。我喜欢能从事物正反两面看待问题的角度。能写出这样书的那多,我不认为是凡胎,呵呵。
  •   那多的小说总是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
  •   喜欢那多在书中提出的理论,故事也很好
  •   这是高中时候看的第一个那多的故事~当时迷得不得了~那时候萌芽和那多真的是很珍贵的回忆~买来收藏~不错不错~
  •   很喜欢那多的书,把一套都买了
  •   买到手还没有看,期待着,就凭那多,买了。
  •   这本书大学就看过了,中间看了很多遍,是看的那多的第一本手记,非常非常喜欢。买来放在书柜里收藏的
  •   读的那多的第一本书,从此爱上那多
  •   以后可以考虑多买几本那多的
  •   那多的书都很喜欢~
  •   那多的书,原来看过了,就想再买本留个纪念
  •   那多的书很不错~
  •   像他一贯所做的那样,那多的灵异依旧动人心弦。
  •   富于想象的设计,大胆的构思,很好看尤为突出的一本,行距比较大,内容上算是一个口袋本,相对现在的价钱超值。个人特别喜欢,阅读量上也正好,读着不累
  •   作者想象力真的很丰富,能从这样的一个点想到很多的事件,空间,时间,有趣。
  •   很好看,就是开始时有点看不懂
  •   是在特价书市买的,但出乎意料的好看,引人入胜。
  •   这个书很好看,内容很精彩。而且价钱还是超级划算的。值得一读。
  •   作者想象力及其丰富,不一般
  •   从一次读此类书,写的非常不错,看书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
  •   创意很好,巧妙的把短篇小说融到了中篇小说中,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很多
  •   哇哈哈哈我猜到结果了耶!!很好的故事,结尾的理论我脑子又不够用了
  •   图书挺好的还是正版的~~哈哈
  •   那多的书一直要看的。喜欢
  •   很棒的书。值得推荐
  •   喜欢那多的书(⌒▽⌒)
  •   书买的太多,还没看
  •   恩。。。偶尔小怀念下过去躲在课桌书堆下的日子~~~
  •   非常非常刺激非常非常精彩
  •   天马行空,喜欢~~
  •   关于时空的幻想~~!
  •   那多的书,一直以来都会给人一种除了文字以外的思考,这本过年,初一看,感觉会与题目不符,但是前期的铺垫却很好的引申出了后面的事实,这不仅会让我们去思考更多的关于时间与空间永恒的哲学话题,是一本拿起来就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推荐喜欢思考及悬疑的朋友们阅读。
  •   这是为了补梁应物和那多经历的事情的资料才买来看的,作者写得一如既往地还行。对于年兽这东西描写得太奇妙了。
  •   那多灵异里很不错的一本。
  •   那多的书也买了不少了,虽然批评声一向不少,但是我还是很喜欢
  •   很喜欢那多的书,而且价格也不贵,享受了一餐想象之宴
  •   三个故事不错,只是之间没发现特别的联系。总之还可以。
  •   一直很喜欢有神秘感的作品
  •   史上最快物流!昨天傍晚下的单,今天中午就收到了,quickly!书还没看,不过看评论应该不错,给个好评先。
  •   没有包装所以封底有点脏,试了下橡皮暂时还擦不掉。。。当让书的内容很好
  •   内容非常吸引人,让人看了就不想放下,但封皮太脏了
  •   书有点脏啊。。。字挺大的 还行吧
  •   还好不是很难理解
  •   挺有意思的,结构很完整,总能引人往下读
  •   萌芽上看完了,买回家收藏用
  •   看着是那多写的就买了 感觉那多的作品应该还是有可读性的
  •   一直想看这本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一个很不错的悬念开头,用一种很新奇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人们流传了很久的&;ldquo;年&;rdquo;,很喜欢。
  •   不是对书内容有什么意见,主要尼玛书到手发现有损坏,有破损,严重影响了哥的阅读心情啊。。
  •   感觉更像儿童科普读物
  •   看过一年都忘得差不多了
  •   比较牵强的情节
  •   里边内容有很多和作者出的同系列的别的书有牵连,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加进去的东西,会让人觉得是为了卖另几本书,感觉很不舒服,还有小半就读完了,希望后面能好点
  •   虽然很喜欢这本书,但实在是太脏了!敢问书商们平时都把书随便堆在哪儿的啊,这点差评!
  •   用券把那多的灵异手记买齐了
  •   好看 可以一口气看下去
  •   帮没有买的 很好 比书店便宜
  •   和卫斯理系列有的一比
  •   关于那多的书
  •   :过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