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与神圣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岳麓出版社  作者:高华平  页数:3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代的哲学思想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道家思想或明或暗地指导着汉人的政治生活和文艺实践,这也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  本书从佛教和道教的文化视野,对汉唐之间中国文学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本书认为汉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应该从当时道家思想的传播中得到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些主要特点,与当时佛道二教及其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通过对两晋南北朝及隋唐佛教僧侣诗文创作的考察,初步勾画出了中古时期中国佛僧侣文学的轨迹。

作者简介

  高华平,1962年生,湖北省监利县人,文学硕士,哲学博上,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已出版《中国学术批评史论略》等10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书籍目录

道家思想与汉赋创作及汉代文论阮籍、嵇康与酒及道释宗教之关系论两晋佛教僧侣的文学创作“心无义”与“以玄对山水”——论“心无义”的形成及其与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关系“即色游玄”的一代名僧——支遁谢灵运佛教著述研究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兼论晋宋间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士族宗教信仰的分野与南北朝文学的差异“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南北朝佛教僧侣文学概述唐代的著名文僧南岳玄泰禅师及其《畲山谣》唐代诗僧的僧诗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赞体的演变及其所受佛经影响探讨后记

章节摘录

  道家思想与汉赋创作及汉代文论  汉代文学表面上遵循的是儒学思想,但就大多数作品的内容来看,则实为道家价值观与审美理想的显现。这就是,它认为依儒家学说而建立起来的礼乐文饰制度,以及宫苑、京都、畋猎,全都太豪华奢侈,故应该归于节俭——如道家所主张的那样:见素抱朴,返璞归真。因为《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但是,道家思想对两汉文学的影响尚不止于此,它已深入到汉人的思维结构之中,在汉人创造赋——这种新型的文学体裁时,也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于:  1. 汉赋设为问答的形式源于《庄》、《列》寓言体。  众所周知,典型的汉大赋形式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设为主客问答。如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中设为子虚、乌有、亡是公的对话,扬雄的《羽猎赋》中拟为“子墨客卿”与“翰林主人”的问答,班固《两都赋》中“西都宾”与“东都主人”、张衡《二京赋》中“冯虚公子”和“安处先生”的对话,等等,都是这一形式特点的见证。也正因此,上述主客问答形式的赋作是应视为一篇,还是分为两篇,很多都存在争议: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之赋,《汉书·艺文志》称为《天子游猎赋》,显然是视为一篇,但《文选》却明明分为两赋;班固的《西都》、《东都》二赋,《文选》亦分作两篇,但历代文集都在二赋前载有《两都赋序》,显然前后又互相矛盾;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也常被人视为两赋,但李善《文选注》却说:“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不仅视张氏赋为一篇,连班固的《西都》、《东都》在他看来也只是一篇。  典型的汉大赋这种假设问答的形式从何而来呢?自汉代起,历代论者都认为汉代文学重模拟,汉赋的形式特点主要是源于对“楚辞”的因袭模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凡俗与神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