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边足印

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英)罗纳德·诺克斯  页数:232  译者:张晓辉  
Tag标签:无  

前言

罗纳德•诺克斯在英国侦探小说历史上占据了一个相当特殊的位置。他是第一个将研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提到学术高度并发扬光大的人,他也是最早尝试为侦探小说创作制定规条的人。当然诺克斯自己也撰写了几部侦探小说。虽然在人物性格、节奏步调上未见得是上佳作品,但是布局奇诡、文字优雅、娱乐趣味十足,也能跻身经典名作行列。1888年2月17日,罗纳德·阿巴斯诺特·诺克斯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他的外祖父托马斯·弗兰彻牧师博学多才。身为英国国教牧师在印度服务多年,后来被委任为教区主教。诺克斯的父亲埃德蒙·诺克斯担任过曼彻斯特主教。可惜母亲去世很早(1891年去世),一生都在为八个孩子忙碌,而诺克斯是她最小的孩子。虽然母亲早亡,但是诺克斯的儿时生活还是相当平静。他的父亲开朗和善,兄长姐姐带着小诺克斯嬉戏玩耍,他们还编辑一份家庭报纸,常常讨论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故事。诺克斯的四个兄长在各自领域都名声卓著:埃德蒙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担任过《笨拙》杂志的主编;戴利文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好友,二战期间在英国情报部门工作,对密码很有研究,在破解德国密码中扮演重要角色;威尔弗雷德是国教牧师以及圣经学家,撰写过不少圣经研究专著。诺克斯进入了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因为聪明、幽默而颇受欢迎。后来他进入牛津贝列尔学院学习,他是讨论组和辩论协会的常客,显露出文学和口才方面的天分。1910年,他成为三一学院学生,并且开始为将来担任英国国教牧师做准备。1911年,在三一学院格里芬俱乐部的一次聚会上,诺克斯发表了一次演讲,名为《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文献研究》。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1912年的《蓝皮书》上,还收入他自己的文集《讽刺随笔》(1928)。诺克斯模仿19世纪文本分析流派的风格,以一种带有戏谑风格的手法研究福尔摩斯作品,解释了为何会在华生的福尔摩斯记录中发现那么多“严重的矛盾之处”。诺克斯认为,早期的故事,比如《血字的研究》和《红发会》是真品,而《归来记》——1891年发表《最后一案》之后的作品——实际上是伪作,那些都是身无分文、经常酗酒的华生“刻苦研究”的结果,华生“不得不依靠虚构耸人听闻的案件为生,过去他都是忠实记录的”。诺克斯的这篇论文在福尔摩斯的信徒中引起极大反响,将其看做福学研究的基石。柯南·道尔在1912年写信给诺克斯。表达他的“惊讶”——“竟然有人花这样大力气来研究这些东西”,同时承认诺克斯在福学方面的知识远超过他自己。柯南·道尔写道:“我很高兴,你没有发现更多的矛盾之处。”三十年之后诺克斯本人对自己的这篇文章如此受到追捧也相当惊讶——甚至不解。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不能忍受那些有关歇洛克·福尔摩斯的书。可我自己就是始作俑者,这实在让我郁闷。”1912年诺克斯成为英国国教牧师,在三一礼拜堂担任牧师。但是1917年他认定英国教会站不住脚,转而进入罗马教会。1919年他被任命为天主教牧师。同年,他在赫特福德郡的圣埃德蒙神学院担任教师。1926年,他成为牛津天主教牧师,任职期间他有大量的时间研究与创作。实际上。那时诺克斯已经小有名气,他出版了《松散的石头》(1913)、《精神叙事诗》(1918)等。诺克斯开始创作侦探小说的初衷是为了补贴收入。在其处女作《路桥谋杀案》(1925)中,四个爱开玩笑又好装模作样的家伙调查一桩杀人案件。这本书其实是带有某种讽刺侦探小说的意味,就好像E·C。本特利的《特伦特的最后一案》(1913)。可是一经发表好评如潮,而且成功大卖。《星期六文学评论》就赞赏说:“情节合理,富有魅力且轻松幽默。”《纽约时报》则评说道:“《路桥谋杀案》中罗纳德·诺克斯设计的侦探情节,或许除了结尾堪称完美。”因为诺克斯直到最后一章才揭开凶手的身份,《泰晤士报》上便说,他“破坏了侦探小说创作不成文的惯例”,直到小说结尾“才让警察对真凶提出控告”。在1920年代,许多侦探小说的评论家和作家——包括诺克斯、切斯特顿、多萝西·L。塞耶斯等等——都尝试让侦探小说创作中那些不成文的惯例变成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条。在为(1928年最佳侦探小说》所撰写的序言中,诺克斯制定了他认为可以促进公平解谜的十条法则,史称“推理十诫”。这十条分别是:1.凶手必须早在故事的前半段出场亮相,而且他的思考脉络禁止被读者一览无遗。2.理所当然的,故事中绝对不可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媒介。3.绝对不允许有神秘的房间或通道。4.禁止使用当下尚未发明制产的毒药,也不可利用繁复难懂、需要长篇解说的器械工具来犯案。5.角色人物中,绝对不可以有中国人。(当时作品中中国人总是有很多神秘力量,故而禁止有中国人。)6.决不可透过意外事件和直觉能力来破案。7.侦探自己绝对不可以犯罪。8.侦探不可特意着眼于无关案情的线索,以免误导读者。9.侦探身旁那位忠心却有点笨拙的朋友,绝对不可隐瞒其思维;这个角色的智商,最好能在一般人的平均智力之下。10.故事中禁止有双胞胎的设计,除非一开始就告知读者。接下来的一本书《三个水龙头》(1927),诺克斯就很好地履行了自己制定的十诫。被害人是一位富有的工业家,他在一家乡村旅馆中瓦斯中毒而死。调查这桩命案的则是诺克斯笔下最受欢迎的名侦探——迈尔斯·布莱顿。这位布莱顿侦探不是警方侦探,也不是私家侦探,而是就职于“莫名保险公司”的调查员。这家保险公司名称古怪,但是规模庞大,特别以承接高风险高保费的业务著称。书中描述布莱顿“三十出头,身材魁梧,脾气好,稍微有些没精打采”。和之前的《路桥谋杀案》一样,诺克斯叙事比较缓慢,总是爱唠叨,甚至有时还打断故事情节,插入一些轻松幽默的评论。因此,《三个水龙头》开头,我们看到的不是案件而是布莱顿的生活:“该怎么说呢?他的生活就是他的妻子。我知道——我知道让你的侦探结婚是个错误。但是这不是我的错。”一次大战期间,布菜顿曾经在英国情报部门工作,那时他被年轻的安吉拉所迷倒.于是闪电结婚,没想到婚姻还很幸福。布莱顿在诺克斯的其他几部侦探小说中也有出场。《闸边足印》(1928)讲述了一桩失踪案。两位堂兄弟泛舟在泰晤士河下游,一位中途离开,另一位却在河上失踪不见,因为涉及大笔遗产,布菜顿便深入牛津调查疑踪。《筒仓陈尸》(1934)一书,他调查一桩发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死亡事件。《筒仓陈尸》是最能代表诺克斯作品风格的小说,将他的游戏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且强调公平解谜。《星期六文学评论》说它包含了“离奇的案件、动作场面、妙语连珠的对话还有让人惊讶的结局”。《仍然死亡》(1934)中布莱顿调查的是一桩车祸案。一位年轻人驾驶新式运动赛车撞死了园丁唯一的孩子。《芝加哥论坛报》评价道:“聪明且好心的诺克斯神父不知道如何写一个真正的骗子,但是他知道如何写(侦探小.说),这篇故事……有趣、流畅而且谜团重重,远超过一般水平的谋杀故事。”诺克斯的下一部小说《双重反间》(1937),布菜顿陷入一场寻宝游戏中。有评论家指出这部书中诺克斯在旁枝末节上着墨太多。或许诺克斯开始厌倦创作侦探小说了,而且他的主教一直认为牧师创作犯罪题材作品是很不体面的事情。此后诺克斯便搁笔不再创作侦探小说了。后来,诺克斯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分发挥到翻译《圣经》上,重新翻译了《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1957年8月24日,诺克斯因为肝癌去世。在诺克斯去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再来看他对侦探小说的贡献,不能不感叹其地位之崇高。他投身侦探领域的时间并不长,却留给后人相当多的财富。他是福尔摩斯学术研究的带头人,他是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理论的奠基人,当然,他也是最优秀的侦探小说作家之一,创作出了至少三部经典作品(《路桥谋杀案》、《闸边足印》和《筒仓陈尸》)。侦探作品列表:长篇作品:路桥谋杀案(The Viaduct Murder,1925)三个水龙头(The Three Taps:A Detective Story Without a Moral,1927)(布莱顿系列)闸边足印(The Footsteps at the Lock,1928)(布莱顿系列)筒仓陈尸(The Boay in the Silo,1933)(布莱顿系列)依然死亡(Still Dead,1934)(布莱顿系列)双重反间(Double Cross Purposes,1937)(布莱顿系列)合撰作品(与侦探俱乐部成员合撰)铲子(The Scoop,1930)屏风后面(Behind the Screen,1931)漂浮的旗舰(The Floating Admiral,1931)短篇作品:密室行者(Solved by Inspection,1931)倒下的偶像(The Fallen Idol,1935)动机(The Motive,1938)

内容概要

  约翰·布托爵士死前留下五万英镑的遗产,遗嘱规定长孙德雷克二十五岁时可以继承;若长孙死亡,则由次孙内格尔继承。  这对平素不相往来的堂兄弟,一起泛舟同游泰晤士河。结果,德雷克神秘失踪,内格尔却在水闸闸门处下船离开。随着物证逐渐发现,案情也越来越扑朔迷离。  保险公司特聘探员迈尔斯·布莱顿受命前来调查,终于揭穿这一奇诡案件的内幕。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纳德•诺克斯 (Ronald A.knox) 译者:张晓辉张晓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创意策划人。曾经参与主典推理文库的第划和编辑工作。译著有《一九八四》(奥威尔著,吉林出版集团即将出版),《异端的根利》(茨威格著,吉林人民出版社)等。

书籍目录

01 堂兄弟02 船屋水闸03 独木船在漂流04 莫名的怀疑05 波吉斯先生的故事06 阿基米德实验07 照相机不说谎08 公共餐厅的晚餐09 内格尔动身10 钞票的隐情11 埃罗穆斯奎克先生12 小岛揭秘13 追踪在持续14 平底船上的游客15 遗产再分配16 布莱顿初玩“韧性”牌17 奎克先生消失18 揭开伪装19 内格尔的一面之言20 过程的重建21 摸索的深夜22 另一方的一面之言23 布莱顿再玩“韧性”牌24 游刃有余25 后记

章节摘录

罗纳德•诺克斯推理十诫◎罗纳德·诺克斯\文ellry\译什么是侦探小说?这个问题不能做如下的简单划定,诸如侦探小说就是侦探——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扮演主角的小说。你可以写一本专业侦探为主人公的小说,他不想和他的妻子继续生活在一起,因此在58章和别人私奔,就像现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做的一样。这也许不是一篇侦探小说。侦探小说必须有解谜作为主要的诉求;这个谜在开始部分被清楚地呈现给读者,它的目的是唤起好奇心,这种好奇在结局处得到满足。这儿,以我的看法,我将侦探小说和“惊险小说”(shockerS)严格划分开来。惊险小说在本质上不是侦探故事;它们不会唤起人的好奇本能。假如我去了一家夜总会,一位绿眼睛的迷人女士在走过我身边时掉下一块手帕,我客气地弯腰拣起来,此时她对我耳语道:“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去克伦威尔花园568号,如果你在唐街地铁车站遭到暴徒袭击。记得问他们粉红屋的口令”——这几乎是我所说的惊险小说的一成不变的开头,实在激不起什么好奇心。这不是谜;这只是明显的谎话。人们不会和我说这样的事情,我不必麻烦去克伦威尔花园。我们立刻知道那位女士是一位骗子,也许只是一位无辜的骗子,她正被勒索恐吓所强迫以达成歹徒的目的:小说中有一伙国际歹徒,策划破坏欧洲的安宁,他们将英国的情报出卖给不知名的外国组织。我们预先能确定歹徒的动机是不正常的。男女主人公的行动近乎白痴;我们开头介绍的那些事情在结尾不会解释,因为那时读者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些事。或许作者也忘记了。这不是侦探小说。侦探小说的精华——此刻我想到的是那些占据一本书篇幅的作品;我们随后才会想到短篇小说——是那些发生在故事开始的情节。当然,也为了将主要人物安排出场,让我们观察他们的特点。实际上,对我来说弗里曼·威尔斯·克劳夫兹先生①的小说的一个弱点是他常常在很早就将一具完全陌生的尸体呈现在我们面前——他错失了让我们唤起同情心的机会;我们稍后在书中会发现——如我们所想——这个人对我们来说始终是陌生的,冷漠也没有得到改善。但是在侦探小说的第三章——最迟了——帷幕应该突然上升露出犯罪,最好是谋杀已经施行了,等待调查。小说的实际情节现在结束了;相关事件也许会继续发生,但是恐怖和暴力在侦探出场之前就结束了。故事的兴奋点只是罪犯脱离嫌疑或者某个无辜的人被判有罪。因此。可以看出侦探小说本质上和其他类型的小说不同。一般的传奇文学关注这样的问题:“将要发生什么?”——如果你不将现代色情小说也包括在内的话,它的关注点是“事情会发生么?”但是侦探文学关注“发生了什么?”按照荷马的说法称之为倒叙。一般的传奇文学——我们可以想一下——是由厌倦本职的历史学家发明的,他们发现自己(像大部分历史学家一样)不能写出真实的过去,并且希望(就不像大部分历史学家了)坦诚他们的无能,就坐下来写某种文学.他的所有人物都是按照他所想的方式行动表现,因为这些人在他大脑之外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可以假想第一个侦探小说作家也许是一个科学家,他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难题。为了挑战传统或是为了提出新问题,而这种问题是需要重新解释的,他试图设计一个他自己能解开的谜题,因为只有他对此感兴趣。一般小说讲求综合能力,侦探小说讲求分析;一般小说以顺叙的形式从开始到完成,侦探小说以倒叙形式从完成到开始。人们对没有发明某种骗子电影有些遗憾。片子中犯罪像是真的发生那样呈现在镜头前,但是使用倒片放映的形式以达到悬疑的效果。

后记

亲爱的布莱顿夫人:谢谢你写信问候我。你说你这样做仅仅出于好奇心的驱使,然而我希望不仅如此。诚然,自从警方得到报告,知道德雷克藏身于此——且据说此一消息乃得自无线广播——我即来此令人快意的比利时小镇。我总觉得有义务前来,看他是否得到照料。我见到,那些修女对他可谓无微不至,因此我实在有些多此一举。下面我即答复你的问题——是的,我认为布莱顿先生对所有细节之分析均正确无误。其中的一些可疑之处,嗣后已经揭示,如:德雷克为何只留给我如此之少的时间,处理此一假造的谋杀。这其实是我的责任,因我比之演练的时间耽搁得更久,才从密利登桥旅店动身。按他的计划,我们至少应提前半小时到达船屋水闸,我才可以充裕地赶上火车。然我既离开较晚,时间也便延误;德雷克颇为气恼,却无法帮我划船——因他计划好要表现出慵懒昏睡的神情。若我更准时的话,我的那“不在场证明”势难成立。反之,若我们更其准时的话,德雷克便会在水闸主流河道上超过菲利斯,案件也会更加复杂。桥上的脚印实在有所准备。德雷克努力要使人相信,我刻意要令大家认为凶手来自于比华兹,事后亦从比华兹逃走;他倒退走路虽只是为了迷惑,知道警方终竟能够看穿——或许,只有吸毒成瘾的家伙才会这样大布迷阵,认为警方能够搞清楚其中的三分之一。他早知道,你们会以为底片乃是我无意中从口袋掉落出来的。除去德雷克弃船登岸之后的去向而外,我也没有什么可说。自然,他真的经过了南汉普顿和勒阿费尔,直接前往巴黎。他在当地的社团当中寻到庇护,那里的人毫不提问,甚至留长胡子亦无人理睬。德雷克便留起连鬓胡,满心期盼着能够听到我被捕的消息——然而未能如愿,报纸亦没有承认他已经溺水而死。于是他离开巴黎到此地,也放弃了瓦勒斯的名字。他重新开始吸毒,很快便昏倒街头,被送进医院。修女们并不知道布托其人,且阿尔玛姑婆去世时他正在病榻,无从看报。在警方追踪到他之前,他竟然不知道国内的事件发展。另有一事关系到德雷克,你或许没有兴趣,但对我却是关系甚大。他和一个法国女孩订了婚。她得知他的下落,便赶来他的病床前。若是他们没有结婚,我便走了大运。那情形极其浪漫;德雷克当场写好遗嘱,要把遗产留给妻子,且平静地指定我做见证人,我真是尴尬得可以。因此,阿尔玛姑婆的遗产,我这个布托家族传人究竟分文未得。然而。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与德雷克初见的情形。我差不多一到这里便见到他。他坚持要单独与我会见,我很害怕,还是强撑着去了。这可怜人,他那崩溃的样子煞是可怕;他不断抽泣,如同痛哭失声。他不断地说着他如何编造罪名要陷害我,低声下气,让我心头怜悯;他说,是毒品把他害得发狂,出此下策实非得已。他说,他没有想到这会送我上绞架——这个我当然不信。然而我只能呆坐不动,不断说着:“哦,不必说啦,真的不必说啦。”看得出,他一直有话要对我说——然而,我想不出会是什么。到底他还是说了。医院已经为他戒了毒,他现在拼命也想再尝一口。他的行李当中还藏了一些;然而他不敢找医生或者修女,把毒品拿来。他要我帮助他,替他拿来。我自然对他说,还是不用为好,要是这样吸下去,便如同自杀一样。他说,他不在乎这个,他的一只脚已经进了坟墓,撑持几天也是无聊。我想和他争辩,护士便请出了我;她说,我不能再多和他说话,不能让他太累。我去到德雷克的行李那里,果然按他的描述找到了毒品。我把毒品放在口袋里,便走了出去。德雷克真的没有说错.而且我了解得更多。医生告诉我说,这可怜人完全没有希望,他厌烦生命——我完全相信,他是想服上些毒品把生命了结掉,而不愿熬到最终咽气。我天性中还存有一分兄弟的情感,这劝我把毒品给他。然而我也清楚,这些毒品立刻能要他的命——医生便已经警告了我;况且,还需要经过三个星期,他才会年满二十五岁,这意味着祖父那五万英镑马上便归我所有,而不至于给那毫不领情的混账保险公司拿走。我站在桥上沉思。思绪总拉我回到古景旅店。打开的窗子,泻进的阳光,伊顿桥上隆隆的车声,草地上那只蠢孔雀。我记得你说的每一句话。你说过,要是我躲在树后面等着杀人,那人却掉进了河里,我会跳进河里去搭救。你说过,要遵守游戏规则,因为这是我们不能逃避的。当时我一脸的轻蔑,发誓不会这样做,觉得你实在是刻板到家。哦,现在我身临其境,遇到的正是相同的历练。面前是我一直厌恶的人,在他临终的病床旁,我都感觉不到有一点点尊敬。再加上,不过两个星期以前,他还想方设法要给我栽个谋杀的罪名,送我上绞架。还不仅是要不要杀他的问题。我是否把他最希望得到、能给他解脱的毒品提供给他?用了毒品会把他杀死,这不过是相关的伴生效果。道德和情感在我心中交战,而我的报酬将是五万英镑的巨款——可怜的祖父啊,他怎么会想这笔钱落入外人的手里?更糟糕的是,你竟然言中——影响了我的还不是你的期望,你也没有给我什么期望,不过做了几桩预言。这预言在我理智上的反应,是想证明你的错误;我真想对你说,你大错特错。然而我却没办法做到啊。有什么怪异的东西拦阻着我,不许我这样做。那不该是道德的考量,因我还不知道,近四五年来我曾有过一点点的道德意识。我亦不怕有人发现,因德雷克病入膏肓,不会有人吃惊他竟然一命呜呼。那仅仅是一种荒谬的感觉,仿佛只能遵守这游戏规则:不去干预,看德雷克是否能活到二十五岁生日。除了遵守规则,我别无选择。于是,我的手——而不是我的理性,亦不是我的愿望——把那包东西扔进河里。第二天,那法国女孩又来,德雷克也显得较为振作。医生说,他的病情有了点好转,然而还是没有希望。几天以后,到九月二日晚,我感到了心中一种奇特的平衡。我不希望德雷克死,也不盼望他生;他的生死,我已经不去考虑。我成了超越这一切的旁观者;对于上帝播弄我和德雷克的这游戏,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兴趣。我努力睡去;起床时见到有个牧师在忙着,还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然而事情还没有完;直到生日那天的上午十点,他不可思议地去世了——而显得非常快乐。嗯,我没有作弊。要是这算是美德,它的报酬便是喜乐。我的继父在美国给我找到了工作,是所谓“从底层做起”的工作,这使我终于成了奎克先生。那迷人的纯洁世界,必将抚平欧洲的那些遭际给我内心带来的波涛;如果我们日后重逢(我觉得很不可能啊),你会发现我是在大西洋彼岸,给你解释二加二等于四的道理。上帝啊,请不要安慰我,请不要祝贺我。这样的结局出自必然,也归于必然。我非常高兴,当初没有动手进行干预。非常感谢你。

编辑推荐

《闸边足印》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谨守“侦探小说十诫”的古典解迹经典,浓郁的英式推理,侦探小说黄金时代先知罗纳德•诺克斯以超人智慧诠释古典解谜,案件的复杂性锋如迷宫,拨云见日的解答让人大呼过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闸边足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黄金时代作品的风格,比较温和,节奏也缓慢,众多的推理元素如不在场证明,一人分饰多角等也一如早期推理作品中给人比较粗陋感觉。本书几乎全书都没有血,不见尸,习惯了尸横遍野的重口味读者就别去找郁闷了。
  •   我将永远保存。做为师友际遇的纪念。
  •   翻译太差!!吉林的比新星的翻译差上何止一个档次!!根本看不下去!!我恳请译者用快递寄到本人这里由本人重译!!
  •   实在是乏味的让人没法看下去,也看过很多翻译的侦探恐怖小说,这本真是让人难以下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