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之王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法)保罗·霍尔特  页数:238  译者:王琢  
Tag标签:无  

前言

混乱之王是英国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是指在圣诞节期间扮演小丑的人。那是三四百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圣诞节远比现在的风俗要“荒诞”得多。如果有大雪和冰冻,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悲剧……——保罗·霍尔特究竟是什么决定性的因素会促使一位作者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这个问题我们很难定量地解释清楚。我们比较清楚的是:当作者精心地准备好故事的主线之后.真正决定一部推理作品是否成功的因素是作品中的侦探的个性。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作家们费尽心机、花样百出地创造与众不同的侦探形象。歇洛克·福尔摩斯,作为推理文学的鼻祖和国王。他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侦探。于是,他诞生之后就一直被无数的作家模仿、调侃、丑化、诋毁——我不需要一一列举了。后来出现了不少出身尊贵的侦探,有些是很有教养的,另外一些则是荒唐之徒;我们见过痴迷于兰花的侦探、盲人侦探、独臂侦探、残疾侦探、夜不能眠的侦探——他们发表着奇谈怪论,抑或胡言乱语……但是没有哪位作家想到创造一个像奥斯卡·王尔德那样的侦探形象。这位奥斯卡·王尔德才华横溢.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名垂青史。现在,以王尔德为蓝本的侦探形象终于诞生了。在这本书中,欧文·伯恩斯出场了。他是一个脾气有点儿古怪的人,在画廊里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顿首惊呼.喜欢故意出洋相——别人越是不知所措他越是开心。不过他也有严肃的时候,比如说当他遇到那些需要推理天赋的奇案。简单来说,普通公众认为他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人物。保罗·霍尔特好像故意要混淆他笔下的侦探和那位著名的剧作家王尔德,他所创造的欧文·伯恩斯“身材高大,体胖,饱满的嘴唇,厚重的眼皮”,他总是“威风凛凛的,毫不矫揉造作”。他刚一出场的时候就引人注目:橙色的呢子西装,配着蓝色的扣子:胖乎乎的手指捏着一枝不太饱满的玫瑰花……保罗·霍尔特显然很欣赏他所设计的人物和他的出场仪式——堪比一幅绘画精品。

内容概要

  曼斯菲尔德家族几个世纪以来都受到“混乱之王”的骚扰。“混乱之王”是一项古老的圣诞习俗,是年轻人推选出来的胡闹大王,他穿着奇怪的服装,戴着面具,浑身都是铃铛。但是有一年,叫做‘彼得·约克’的‘混乱之王’意外地淹死在了冰冷的湖水里。他的幽灵展开了报复:在接下来的几个圣诞节里,曼斯菲尔德家族的成员经常神秘地死去。  几个世纪之后,曼斯菲尔德家族几乎忘记了这场噩梦。但是“混乱之王”又回来了,两个村民和查尔斯·曼斯菲尔德的养子都死得很蹊跷。最让人惊奇的是:雪地上毫无脚印,凶手似乎真是一个足不沾地的幽灵。又是一个圣诞节,悲剧似乎又要上演了。一位和曼斯菲尔德家族关系密切的女人向欧文·伯恩斯求援,这位唯美主义侦探能够平息“混乱之王”吗?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王琢,推理小说爱好者:网名apwangzh,阿迷推理论坛(www.cnajs.com)上的活跃分子。个人兴趣广泛,尤好阅读;通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文作品。曾赴加拿大及法国留学,回国后在某外企任信息工程部总监。200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推理小说,并参与和校对阿加莎的传记、剧本和非推理小说等作品。2006年起定居法国,致力于原创和翻译。目前已完成5本小说的翻译工作,并以“王小牛”为笔名发表了原创短篇系列。

书籍目录

01 死神的铃声02 有人给我安排了一项奇怪的任务03 雪地里的身影04 他们熄灭了灯火05 白色的面具06 在雪地中散步07 混乱之王08 一扇敞开的门09 幽灵,你在吗?10 欧文的指示11 一桩不可能的谋杀12 最后的准备工作13 血色圣诞节14 死神长着翅膀15 维德科恩德的调查16 阿丽亚娜的线团17 轮到哈瑞了18 湖边的幽灵19 脚也有发言权20 欧文做出解释21 自寻烦恼22 这和艺术有关23 尾声

章节摘录

“生活中尽是巧合。这句话很巧妙,非常适合展开一个绝妙的故事!”欧文·伯恩斯的戏剧《还是当阿齐·波尔比较好》就是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这出戏剧让伦敦的观众们忍不住落泪——是喜悦的泪水还是痛苦的泪水?这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那部作品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其实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起争议)。我借用了欧文的这句话,就是为了让那些不熟悉欧文·伯恩斯的朋友们对他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句话和几年前我所目睹的怪事(也就是我现在打算叙述的内容)息息相关。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而是按照我对于案情了解的顺序来介绍。这样一来,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就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我当时所感受到的迷茫、焦虑、担忧和恐惧。我当时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于谋杀案还毫无经验;这个奇案对我的震撼可想而知。当然了,欧文那时也是二十多岁。生活中尽是巧合,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和欧文相识的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和欧文相遇的时间比案件的主要情节早大概一年。我们的相遇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而且我们很快又相遇了。这不仅再次证明了“生活中尽是巧合”的说法,而且也是这个凄惨的故事的真正的开端。我第一次见到欧文是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圣诞节前两天的下午。在伦敦的主要街道上挤满了兴奋的人群,他们欢快地在融化的雪水中行走着,他们挤到商店的橱窗跟前去欣赏里面漂亮的圣诞装饰。在橱窗里,冬青树和雪白的花边装饰把琳琅满目的商品衬托得更加耀眼,牢牢地吸引住了看热闹的人们。至于我,我则是兴致盎然地观察着我的同胞们,我和他们一样开心,甚至比他们更兴奋。十五天之前,我乘船到达了朴茨茅斯。我离开了南非——一个美丽的国度;我的父母永久地留在了那里。他们在一年前的火车事故中丧生了,那是发生在开普省的惨剧。我的父亲是开普省的高级行政职员,他不仅工作出色还善于理财;所以我现在不用为经济担忧,可以从容地谋划我的未来。我为什么选择回到英国?为了忘记让我心痛的记忆?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很久以来,我都认为自己天生有艺术细胞。我能够感觉到内心中强烈的欲望,可是那种感觉是模糊不清的,我始终无法确定自己的天分应该用在哪一种艺术形式上。于是我尝试了各种艺术领域:文学、音乐、建筑学、绘画。我很快明白了一点:我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而且通向我的“艺术”的道路绝不会在南非——而是在伦敦,巴黎,或者罗马这样的城市里。于是,到达英国之后十几天里,我都在伦敦的街头闲逛。我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未来,寻找属于我的那个难以捉摸的“艺术”形式。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我找到一个讲究“纯粹艺术”的人,而且我们成了好朋友。应该怎样形容欧文·伯恩斯呢?我永远忘不了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用胖乎乎的手指捏着一枝不太饱满的玫瑰花;他身材高大,体胖,饱满的嘴唇,厚重的眼皮;他总是威风凛凛的,毫不矫揉造作,很讨人喜欢。他的眼神里常常带着一点儿忧伤,但是这并不能掩盖那双眼睛里悄悄闪烁着的聪慧的光芒。他穿着一身橙色的呢子西装,在人群中很显眼;西服的后面还有一个蓝色的扣子,非常引人注目。“您要这枝?”卖花的姑娘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还有他递过来的那枝花,“我不想影响你的选择,先生。不过,如果您只是选一枝的话,我建议您另选一枝。价钱都是一样的,您手上拿的这枝。说实话……”“我说的不是‘这枝’,我说的是‘这些’,”欧文纠正说,他抑扬顿挫地把每一个音节念得清清楚楚,“我手上拿的这枝是我不打算要的。”卖花姑娘哑口无言地站在那里,完全搞懵了。然后她结结巴巴地说:“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先生……”“这枝花,”他把那枝花举到了可怜的姑娘的鼻子下面,“我不要这枝花。”“我……我完全不明白您的意思……”欧文缓慢地环视了一下周围,他的眼光最后落到了我的身上:“我在使用这个国家通行的语言,不是吗?这位先生,您觉得我说得不够标准吗?我认为我的话再清楚不过了:我手上拿着的这枝花是我不打算买的花;也就是说我要买其他的花,剩下的花我都要了。”年轻的卖花姑娘惊愕地转了一下她的大眼睛,仓皇地扫视了一下她所有的商品。欧文一直在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我,我只好机械地回答说:“嗯,当然,您说得很清楚,非常清楚……您打算都买下来,除了这一枝。”这时候已经有不少人聚拢在卖花的摊位前面,他们和我一样对这个插曲感到好奇。很显然,这位阔绰的买主很难带走所有的花。不过,让我吃惊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带着潇洒的派头,欧文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他把钞票放到柜台上,就放在那个目瞪口呆的卖花女郎的面前,然后用满不在乎而戏谑的口气说:“我想这些应该足够了。我请您把这些花送给简·巴克尔小姐。她住在贝勒特然姆酒店,就说是欧文·伯恩斯先生的敬意。”卖花姑娘已经一个字也说不出了,她点了点头表示遵命。这位买花人又转头对我说:“这些玫瑰真的很漂亮,对吗?我跑遍了伦敦,就是为了找到这个季节最漂亮的玫瑰。”“先生,这是暖房里种出来的。”卖花女郎骄傲地说。她已经开始麻利地把花包成一个豪华的大花束。买花人毫不迟疑地转过身,招呼一辆正好开过来的出租马车。等车夫把车停稳,他就用洪亮的声音喊道:“去里根街的格力商店!快,我赶时间!”马车夫愣了几秒钟,表情和刚才的卖花姑娘一样惊愕。这个时候,周围已经聚集了很多的围观者,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奇人的古怪行径。他们脸上的表情也和那个马车夫一样。马车夫扭过头,朝街的对面看了一眼。在一家商店的橱窗上方,在赭红色的底色上是几个漂亮的、鲜红的大字——“格力”。马车夫又转头看着他的乘客,他皱着眉头说:“里根街的格力商店?您是这么说的吗?”“当然,我想我刚才就是这么说的……”马车夫用大拇指朝商店的方向一指:“那家商店就在对面,您难道不知道?”“嘿,怎么这么多问题!”欧文·伯恩斯喊了起来,“我当然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我可从来不让马车送我去没有名气的地方!”“可是,既然您赶时间……”“您知道我赶时间,对吗?那还磨蹭什么?告诉我,您到底送不送我去那家商店!我可耽误不起时间,真见鬼!”马车夫放弃了争辩,仰头望天了。欧文摆足了架子,气哼哼地钻进了马车。他刚一坐好,马车夫就扬起了鞭子。我和周围的一大群人都盯着那辆马车,我们看着马车跑到最近的十字路口,调了头,然后又停到了我们的跟前——不过这一次是在马路的另一侧。我看着欧文·伯恩斯走进了商店,心想这下子没有什么看头了。我完全猜错了:刚过了一分钟,商店的门被猛地推开了;一个商店的员工扯着嗓子问周围有没有医生——有一个人刚刚晕倒了。一大群人都拥到了格力商店的门口,我也跟了过去。躺在商店里不省人事的正是欧文·伯恩斯,这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他醒过来之后说的话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他周围的人都在用关切的目光看着他。大家都焦急地等着他开口说话。“老天爷,真可怕!这家商店里的装饰如此糟糕……我的眼睛实在受不了了。赶紧把我弄出去,快!”在此我要声明一下,格力商店的内部装饰虽然算不上精美,但绝对是得体的。这个欧文·伯恩斯在捣什么鬼?难道他真的讲求美感到了如此挑剔的程度,以至于一点点不协调都会让他昏厥过去?我竖起了耳朵,围观者正在议论纷纷:“这人肯定是从牛津来,想要哗众取宠,仅此而已……”“您说什么,诗人?一个疯子,对!”“诗人和疯子都差不多,不是吗?”“我认出来了!我们上次在皮卡迪里广场上见过他。他一边走一边欣赏一株含羞草!”“……他差点儿引起一场交通事故。有一束花将要被公共马车的轮子碾到了,他就扑过去抢救……”“他钟情于那个美国女演员,简·巴克尔。这并不奇怪:他和那个女演员一样——没教养!”“这是一个疯子!”

编辑推荐

《混乱之王》:古典推理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混乱之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价格便宜!书的品相也好!
  •   一直喜欢保罗霍尔特的小说,古典推理的风格。现在很少有作家是这种风格了。
  •     本书作为欧文?伯恩斯的登场之作,地点依旧选择在了作者钟爱的伦敦,按照卡尔的说法:“对于推理作者来说,伦敦是最好不过的背景。”的确,迷雾、四轮马车、路灯、昏暗而狭小的街道,当这些元素融进墨色的夜里,灵魂深处仿佛能够听到惴惴不安的鸣叫。再加上“混乱之王”这个古老而又鬼魅的传说,故事甫一展开便是诡谲异常,并始终弥漫着一股阴森,其恐怖气氛决不亚于绫辻行人的《钟表馆的幽灵》或是乔瑟尔?雪利登?拉?芬努的作品。而在刺骨的悚然之外却交织着温柔的浪漫,这一点则显然是继承了其偶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表现手法。通过构建强烈的场景反差,霍尔特笔下的危机感则更加具有逼人的压迫感。  贯穿全书的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有关“混乱之王”的传说,暗线则是查尔斯?曼斯菲尔德的大女儿斯比勒,这两者因被“混乱之王”最后杀害的三人都是对斯比勒所倾慕之人而自然的杂糅在一起。  推理圈内曾有人说“真正的大师是不屑于诡计的”,对于这一说法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单纯使用解谜在短篇小说中尚可,但对于长篇推理小说而言若迷题被赤裸裸的摆在读者面前反而会变得苍白无力,没有复杂的诡计安排那么故事便没有了厚度。霍尔特在恪遵公平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营构出足以误导读者的“叙述性诡计”,在故事结束时给与了读者一个目瞪口呆的惊愕。读者就好似书中的“我”,各种各样的情况接踵而至,线索错综复杂,“我”被反复的引导与误导着。而霍尔特则...化身为欧文?伯恩斯,在“我”绞尽脑汁却依旧困惑不已时跳出来拨开迷雾,指明一切。  有句俗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推理小说而言“好的结局则是成功的一半”。若是在布满陷阱之后连作者本人都晕头转向,最后草草收尾,那么这部小说只能是不及格。《混乱之王》的结局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合理”与“惊奇”,因其是“雪地密室”的题材,单是做到“合理”那么便该是及格以上。古典推理中迷人的“雪地密室”历来是不容易完成的,特别是对于黄金时代之后的作家们,因为黄金时代的前辈们几乎已经用遍了所有使脚印消失的方法。若是再加上其令人“惊奇”的部分(此处涉及泄底还是请读者自行去领略其中的超乎寻常吧),那么这部书的结局决不亚于任何一部黄金时代的作品。不过唯一让笔者稍感遗憾的是结局的处理略显呆板、僵硬,伯恩斯好似解释物理定义一样滔滔不绝的对困惑的“我”展开了五宗命案的讲解,其实若将第二十一章穿插入最后两章中,相信会使结局在保持原有冲击力之外整体线条更加柔顺、丰盈。  本书另一特色则是保罗?霍尔特除了一如既往的继承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编织情节和英国气息及狄克森?卡尔的“不可能犯罪”的概念之外,在书中更是广泛的采用了众多名家在黄金时代不同时期的特色。如书中加入了更多的心理活动及人格分析,这一点吸取了埃勒里?奎因后期作品如《脸对脸》、《另一方玩家》中哲人的味道;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则是师从詹姆斯?哈德利?契斯,霍尔特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渲染焦虑的情绪;故事整体的编排属于范达因派;而全书的迷团设计中更是到处充满了G?K?切斯特顿笔下布朗神父的影子。  另外,霍尔特在秉承了西方推理的严谨之余也融入了一部分日本推理所特有的鬼魅,其小说在多处都留有日本本格推理的痕迹,宏大诡计、妖异气氛皆与日系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有人说此部小说留有新本格的痕迹,这个观点笔者并不赞同,因其无论共同起步点或是标准格式皆不符合或接近岛田庄司提出的新本格创作七大定律。    英国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伊丽莎白?鲍温在《小说家的技巧》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小说三要素”的概念,即人物、情节、环境。并进而指出:“凡是小说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或是你没有料到的平面上,他们写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而我们应该知道,故事的检验标准,正在于它是否是向前发展的。  这一点在《混乱之王》中是应该得到首肯和赞扬的,毕竟保罗?霍尔特在将诡计作为支撑物的同时并没有压缩或是简化古典推理的灵魂——“解谜”,没有因为设置各种内在及外在的陷阱而弱化甚至混乱了正确的方向,这点在现今的推理界是并不多见的。书中侦探欧文?伯恩斯的原型为英国天才作家、诗人、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如王尔德一样,伯恩斯也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迷恋一切充满艺术感的东西。正是由于其接手的案件也都是最高深莫测的、最具有艺术感的犯罪,于是便将人们一下子从现代派的暗黑血腥、鬼魅玄幻、枪林弹雨中重新带回到了古典推理小说的世界,那个处处充满了不可能的世界,那个谋杀是优雅而富有魅力的世界。 阅读更多 ›
  •   书本装订不错,故事本身一般。较一般的推理小说本书可读性不高
  •   凶手的手法值得肯定,而案情的铺陈,人物的设定就让人失望。另外,一再提示的,以唯美艺术家为蓝本的华丽丽的侦探也没有显出特别的味道。像王尔德那样的才华和品位不是随便就能扮演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