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史话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兴华,周晓娟 著  页数:138  

内容概要

  《文化宁夏怂:枸杞史话》讲述了枸杞是华夏大地上最古老而又最神奇的养生保健植物。宁夏枸杞及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枸杞果酒等产品饮誉海内外,宁夏枸杞已成为著名的国际品牌。宁夏枸杞在国内外的这一辉煌地位,是生活和曾经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炎黄子孙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造就的,与其在华夏民族文化史中的崇高地位是一脉相承的。枸杞文化是华夏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枸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宁夏枸杞文化是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

作者简介

  周兴华,1943年生,宁夏中卫人,副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后任中卫县副县长、宁夏博物馆馆长、宁夏文物局副局长,现为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曾应邀在意大利、克罗地亚的一些学术单位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岩画讲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岩画、长城等文物古迹的调查研究,首先发现了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灵武岩画;首次提出了宁夏境内遗存有西周长城、秦皇长城、汉武长城、清修长城等观点。国内外媒体对其学术活动、学术著作均作过评介报道。出版专著有《中卫岩画》《宁夏古迹新探》《岩画探秘》《解读岩画与文明探源》《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塞上古史钩沉》,主编出版有道光版《标点注释中卫县志》《中卫县志》。    周晓娟,宁夏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评审中心质检工程师,工程硕士。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 枸杞文化源远流长环境篇香山是枸杞的原产地香山是炎黄古帝的图腾神山香山览胜种植篇原始社会枸杞作为神奇果树载于《山海经》三皇五帝时代枸杞作为“上品”列入《神农本草经》殷商时代枸杞种植载于甲骨文西周时代枸杞种植载于《诗经》汉唐时期枸杞栽培载于《千金翼方》宋元时期枸杞种植实行园圃栽培明清时期中卫枸杞甲天下古往今来枸杞有“十全之妙用焉”饮食篇史前酒讯商周枸杞佳酿秦汉枸杞“神仙”服食酒唐宋枸杞“返老还童”酒元明枸杞宫廷御酒明代医圣李时珍论枸杞酒乡篇中卫酿泉香山百年烧坊中卫古代酒俗中卫古代酒诗科研篇跋语后记

章节摘录

  香山古称“崇吾山”。“崇吾山”在《博物志》中又写作“参隅山”。“香山”古代称“香巖山”,“香巖山”系“参隅山”之快读,“参隅山”转音即为“香巖山”,今简称为“香山”。由此可知香山即古之“崇吾山”,魏晋南北朝亦称“牵屯山”“牵条山”。香山是祁连山余脉的东缘。黄河流出青藏高原,从黑山峡冲出峡谷,在沙坡头拐成一个月牙形的大弯后进入中卫平原,向东流去。据专家研究,该黄河大弯形成于黄河第V级阶地的形成时期,成型于黄河第Ⅲ级阶地形成之后,在距今10万年-28万年之间。这正是早期智人出现并走向晚期智人的时期。香山就位于甘肃、宁夏黄河东南岸的这个月牙形大弯中,这里是从祁连山地、河西走廊走进黄河边的第一块可猎可牧可耕之地。据古《中卫县志》记载:香山“其地周环约五百余里,东南接壤灵州胭脂川,西南与靖远柴薪梁、高峰子、芦沟联界。山巅高约十里,旧建香岩寺。其山地可耕牧。山民随水而居,多穴处为土窑,喜牧畜,旧称七十二水头是也。然田皆旱地,全赖雨旸时若。……天景山,在宣和堡东南。由香山寺口至宁安之南,远望峰峦屏列,苍翠可挹,殆香山一大支,或称天成山云。又《广舆记》有天都山,殆即此”。香山腹地的“七十二水头”,即指香山旧有七十二处天然泉水。香山东南支脉天景山,地处古清水河流域,最适宜枸杞生长;宁安(今中宁县)自古以来就是现今中国驰名商标“中宁枸杞”的主产地。清代《中卫县志》“药类”条载:“枸杞,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人药甘枸杞,皆宁产也。”清代乾隆年间中卫知县黄恩锡咏枸杞诗说“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宁安位于天景山东北麓,枸杞又名“天精”“天精子”“天精草”,天精山(天景山)源于此地盛产“天精草(枸杞)”,天景山或许是天精山的俗写。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枸杞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