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营变革调查(上下)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作者:崔传义  页数:822  

前言

在新中国60周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回顾农村所走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中央近年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感想很多。我感到农村工作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对待农民,要讲农民的权、责、利,并使之制度化。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但农村人口仍占多数,算上已是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获得公平待遇,仍是农民身份的农民工,比例更高,而且城乡差距明显。如果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农民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很好落实和维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会在大部分人口中得不到切实体现。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过去是、现在也是我国变革、发展的决定性的一个力量。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况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党团结一切爱国力量,领导进行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改革为重要内容的革命战争,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向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转型,农民、农业、农村依然是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什么时候的政策、办法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增进和维护,农业、农村就繁荣,社会各个方面就都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的政策、办法损害农民的权利,农村发展就停滞、甚至倒退,各方面就都要受到严重影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近30年,对农民、农业、农村产生深刻影响的有几件大事。一是新中国成立初,继续在新解放区推进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夙愿,成为土地的主人,迎来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二是出于防止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两极分化和适应工业化的考虑,通过农业合作化、集体化,推进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有三件大事深刻影响农村。    一是新中国成立初,继续在新解放区推进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结束了千年封建地主制度,迎来农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二是出于防止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两极分化和适应工业化的考虑,推进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但在土地私有变为集体所有的过程中,土地的生产经营也由一家一户经营变为共同耕种、农民集体生产劳动,加之计划经济体制,使瞎指挥、大锅饭、平均主义,又伤害和束缚了农民。    三是农村实行大包干家庭承包制成为中国改革的第一声春雷,打破了人民公社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大包干家庭承包制使农民重新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条件下获得了土地自主经营、收益的基本权利,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体制的基础,迎来农村发展变革的新时期。有人说这是8亿农民继土地改革之后的第二次解放,是中国变革的第一推动力,或称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    本书有关实行家庭承包制的调查报告,来自改革初我参加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滁县地区6年改革的实践。尔后的材料,是在安徽省政府、中央农研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形成的。这些围绕农村经营变革的断断续续以事实为依据的调查研究材料,因改革的连续性连接起来,记述农村改革在什么背景下发生(即改革前的农村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由此初步形成的体制框架,体制变革的实质和推动力,正在和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在此,谨结合全书内容对农村社会变迁谈几点感受。

作者简介

崔传义 1944年12月生,山东成武县张石店村人。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
  曾在安徽省滁县地区工作11年,在那里参加了实行农业“大包干”的农村改革。此后调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1987年到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1990年转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崔传义一直致力于研究三农工作。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作者对农业经营制度、批发市场、农村技术革命、农业保护与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多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著有《中国农民流动观察》,合著《中国县市改改革纵横》、《中国农业服务模式》、《农民就业与中国现代化》、《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

书籍目录

序~序二序三前言讲农民权责利的经济社会变革题记农户大包干、市场、中间组织和政府_农户经营、农业大包干篇  1949~1978年农村制度变革与经营体制问题  万里和安徽农村改革    一、深入了解农民生活要求,把边缘化的农民奉为主体    二、突破“左”的禁锢,围绕农民积极性,放宽农村政策    三、突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实行联产计酬、“双包到组”    四、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使包产(干)到户由不合法到合法    五、坚持民主、科学和改革精神  以民为本,尊重农民的选择        ——读《为农业大包干报户口的人——王郁昭》    一、改革前农村、农业、农民的情况和问题    二、为农业大包干报“户口”的过程    三、发扬农业大包干务实、民本、创新的改革精神 解决干部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问题    ——来安县广大公社对干部实行奖惩制度的调查 运用经济办法管理农村经济    ——嘉山县横山公社经营管理的调查  这里条件不差,农民为什么那样穷   ——凤阳县梨园公社调查记录 从责任制谈责任田   ——滁县地区部分县、社、队生产责任制情况的调查评述 农民的第二次解放   ——来安、凤阳县委两同志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关于老观陈大队核算问题的调查 搞大包干,不搞交产到队统一分配   ——滁县地区1980年农业责任制情况报告     一、大包干实现大增产和“三增加”     二、关键是调动千家万户农民的积极性     三、大包干与经营管理上的突破 农村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制度上的变革  ——论联产责任制与农业集体所有制生产关系    一、对集体经济认识的问题和制度缺陷    二、农村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扬弃    三、稳定联产责任制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自愿组织经济协作   ——桥头公社包干到户后逐步发展多种联合的调查 包干到户促进了农业机械发展   ——嘉山县太平公社的调查 科学种田的春天到来了   ——天长县郑集公社农民科学种田协会的调查 路子越走越宽广   ——石坝公社采取多种办法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发挥政策威力,普及农业科技,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包干到户后的新趋向   ——滁县地区出现新的专业分工、协作和联合的调查 农村政策还有很大潜力   ——陈庭元同志谈农业形势和农村政策 承包荒山荒水,发展林果养殖 创办家庭式企业,支持专业户扩大经营规模 论农村改革的历史作用   ——兼谈对城市改革的推动……下册

章节摘录

插图:公社同志们体会到,过去单靠行政命令,开大会,发号召,甚至点名批判,常常是声势大,收效小;即使下队蹲点,也是浮在日常的表面工作上,工作很被动。采用经济办法,把生产经营的好坏与干部社员的物质利益统一起来,由于经济利益的客观督促,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起来了,各方面的管理加强了,这种经济动力是长期起作用的东西,灵得很。对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实行科学管理,干部必须改变作风,把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深人研究人民公社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无论是定产到组、以产计工,还是各种定额管理办法,以及物质奖惩制度、口粮按劳分配加照顾,社队干部和群众都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争论,公社党委进行了大量调查,坐下来研究,钻了一个又一个问题。12月上旬,公社党委副书记龚荣刚和公社经管员、党委委员刘继恩,又深入翟庄大队胡西生产队,和生产队干部社员一起,研究制定了生产队与作业组签订各项合同的办法,为在全公社推广合同制取得了经验。社员说,干部办事实实在在,不说空话,我们更有劲头了,明年农业生产一定能搞好。横山公社运用经济办法管理人民公社经济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由于时间短,缺乏经验,在少数生产队发生了一些问题,正研究解决。一是在提出口粮实行按劳分配加照顾以后,大多数实际参加生产劳动的社员拥护,人口多、劳力弱的社员有些担心。特别是一些干部、职工的家属,平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少,有的还在社、队企事业单位工作,报酬较高,口粮又是三七开,生活过得比较自在。现在实行新的管理办法,他们有抵触情绪,说:“这样搞,还有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可是,社员们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说:照老办法,劳力多、小孩少的家庭口粮不够吃,劳力少、小孩多的家庭口粮还多余,这合乎按劳分配吗?光靠吃公粮、烧公草,还想比拼命干活的宽裕,要这样的“优越性”,还管不管群众的积极眭?没有群众的积极性,哪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大家讨论认为,实行定产到组、以产计工,口粮按劳分配加照顾,在社员之间是会有差别的,但是,这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基础上的差别,不是穷平均,是在富的条件下的差别,就是困难户,按绝对收入来算,也会逐步提高。这种差别,不是占有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差别,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而且在社会主义时期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究竟怎么实行口粮按劳分配加照顾,还要通过试行,不断总结经验。

编辑推荐

《中国农村经营变革调查(套装上下卷)》是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村经营变革调查(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