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作者:陈春生  页数:181  

内容概要

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时代给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群众发挥巨大创造力提供了历史舞台,也造就了与群众需求相呼应的各种历史人物,其中包括地方的改革领导者及从政策研究上为群众创造科学决策提供支持者。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情,又决定了许多群众创造者的成长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由于城乡社会快速发展变革中的矛盾问题在基层表现得最为直接,群众的需求蕴藏在基层,群众的创造和探索也发生在基层,那些在县市立足基层的改革者、政策研究人员面向实际、回应群众、解决问题的探索,不仅推动了地方的发展和制度创新,也为上层决策者提供了作出正确选择的借鉴。本书作者陈春生,就是这样一位致力于“三农”问题研究的县级领导机构成员,他的调研文集紧紧围绕研究解决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一些深得要领、切中要害的分析判断,理论结合实际的思考,深邃的见地,给人以真切感触和诸多启迪,对当前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县域发展富民和“三农”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书籍目录

理论探索
专题研究
实践总结
其他

章节摘录

  尽管如此,山庄窝铺的生活困难尚没有解决。主要存在4难:一是儿童上学难。大多山庄窝铺,仅有几个学龄儿童。因此,所办学校大多为复式班。而且只有1~3年级。4年级(10‘周岁的儿童)则需到外村去住校上学,确实带来诸多不便,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开发。而且,尚有二三十人的山庄窝铺,本村则无学校,小学1年级就需到外村上学,少则2.5公里,多则5公里。实际上,有一部分边远山庄的儿童就无法就学了。如砚瓦沟,共2户10口人,有4个儿童,一个14岁的未进过学校,家长还为其他三个儿童的上学发愁。二是就医难。在调查的84个山庄窝铺中,仅有两个山庄有赤脚医生和医疗点,其他82个村的群众就医则需到十多里甚至几十里外去。因此,大多数群众小病顶着,或自备点常用药。三是米面少,加上吃水难。这主要在部分的山庄窝铺中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加上交通不便,文化生活枯燥,带来了第四难即青年男子结婚难。这些生活中的困难,单靠投资能解决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总不能在每个山庄窝铺都建立一所完全小学,也不能在不足50人的山庄窝铺建立齐备的文体场所吧。因此,我们应当反过来思考问题,改变山庄窝铺的分散格局,给诸项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生活困难,特别是婚娶难引发了人口的急剧流失  山庄窝铺人口结构老化,智能衰退。在实行责任制后,山庄窝铺的男青年在当地结婚的甚少,即使结婚,也是采取换亲的居多。王公乡安乐村,1960年以来成家的13个男子中,招女婿的1个,童养媳1个,本村换亲的9个。就是条件较好的浒泊乡北庄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也由于地处后山区,外村姑娘不愿来,本村的姑娘不愿走。据调查,1989和1990年两年,共有40个青年结婚,绝大部分都是同一村的。在仅有200人左右的小村内通婚,犹如原始社会小氏族内的通婚,必然潜存着令人忧虑的祸患。  ……

编辑推荐

  田间地头的一手资料  土地流转的创新探索  观赏农业的实践经验  和谐三农的发展典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农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