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杜润生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作者:余展、高文斌主编  页数:507  字数:4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杜润生是中共高级领导干部中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他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连,是时代的缩影。    杜润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人。1913年7月18日出生于山西太谷阳邑村。1927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群众组织抗日反帝同盟会和社会科学家联盟。1933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1935年,在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加入学联,后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总部宣传部部长,华北各界救国会常委。193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被中共山西省委派到太行山地区打游击,建设抗日根据地,历任晋冀豫抗日义勇军三支队队长,太行区党委宣传科科长,太行太岳冀南联合办事处教育处处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员,教育厅秘书主任,太行山六分区专员、二分区专员,太行行署副主任,太原军调小组一二九师代表,太行区党委城市部太原城委书记。    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领导所在的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农民运动,历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中局秘书长,期间一度兼任中共淮西区党委书记,中共豫皖苏四地区党委书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在领导中南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提出了分阶段土改的主张,即先普遍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建好农会,再转入分配土地。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一主张,批示指出:“我们同意杜润生所提的方法……土地改革的正确秩序,本来应当如此”,并以中央名义转发。他还提倡下乡参加土改的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贫苦农民的阶级基础上。    1952年年底,调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任秘书长,兼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争论中,他支持邓子恢的稳步前进的主张,坚持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多种经济并存,并利用有益于生产力发展的私有经济的思路,因而受到点名批评,被解除上述职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了是非,此案得以平反。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兼院党组副书记。先是参与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提出“以任务为经,学科为纬”的思路,把科学规划工作组织起来,完成了规划的制定,为奠定我国科学现代化的基础作出了贡献。1961年,主持《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以下简称“十四条”)的草拟工作。坚持党的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方针和“双百方针”,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纠正那种轻视知识分子的倾向和浮夸的作风,保护了科学家,明确了党和政府科学政策和当前任务。“十四条”在中央批转试行后,成为了中央的政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停职检查,受到冲击迫害。1970年,到中国科学院在湖北潜江的五七干校监督劳动。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后问题得到彻底平反。    1979年,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研究。1982年,国家农业委员会撤销。198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后改为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继续负责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发展战略的研究,为中央和国务院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期间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倡导和推行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即提出在贫困地区可以倡导全面推广土地家庭承包。其他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1981年冬,受中央委托主持起草《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并肯定了责任制长期不变,结束了30年的争论,从此成为中央的决策。这个文件得到了邓小平和陈云的高度肯定,并于1981年12月21日经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经建议,文件在1982年元旦发出,成为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此后,多次受中央委托,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农村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特别是此后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杜润生被公认是有深刻影响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    1989年后,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先后撤销。离职后,他继续从事农村经济和政策研究工作,为改革开放事业进言献策,为农村、农业、农民谋利代言。时至今日,仍坚持不懈。    杜润生是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名誉教授、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名誉主任。著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英文版)、《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论集》(日文版)、《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及《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日文版)、《杜润生改革论文集》、《杜润生文集(1980—2008)》等著作。    编者

内容概要

杜润生是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名誉教授、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名誉主任。著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
《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 (英文版)、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论集》
(日文版)、《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及《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日文版)、
《杜润润生改革论文》、 《杜润生文集(1980—2008))等著作。

书籍目录

中国农民的忠诚代言人,农村改革的积极推动者
 祝贺杜润生同志百年诞辰有感/王郁昭
杜老:吾友亦吾师/何康/
对杜老我是既关心又操心/杜瑞芝
杜润生是位思想家
 在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论坛上的发言/吴明瑜
农村改革的动力和领导
 在农村改革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沈祖伦
为农口树起“非常民主、非常活跃”的传统
 在农村改革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杨泽江
感受农村改革三十年/王庭栋/
高人点拨总在关键处
 杜润生与引黄入晋工程 /郭裕怀
我了解的杜润生/张根生
和杜老相处几十年
 在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论坛上的发言/刘 堪
杜老对我的熏陶和感染/吴象/
智慧老人杜润生/段应碧/
杜老是我由衷敬佩的睿智长者/陆子修
回忆杜润生同志难忘的几件事/郭书田
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回顾与思考/陆学艺
严谨民主的学风/吴镕/
为起草中央农村工作文件“打工”
 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赵文欣
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卢 文
从土地包干到户谈起
 在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论坛上的发言/吴 硕
杜老是农村改革的元勋,农村改革是中国崛起的起点
 庆贺农村改革30周年暨杜老95华诞/黄道霞
祝杜老九九生日快乐/黄道霞
从“老九不能走”说起
 五个一号文件起草过程中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若干问题断想/王西玉
回忆改革家和思想家杜润生/姚监复
杜老往事点滴/翁永曦/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我心中的杜润生及其对我生命的影响 /何道峰
杜润生是一位乐于、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领导/张路雄
杜老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陈锡文
从农村问题研究组到农村发展所/杜鹰
在杜老的晚辈学生中我是幸运的/林毅夫
智慧老人杜润生引领民主二三事/张木生
“假如你是毛主席
 第一次见杜润生 /王小强
可敬的一位精神导师
 杜老印象/高以诺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是在中国农村改革开始后才认识杜润生的。当时我在安徽滁县地委丁作,所以我只能结合安徽省的实际,对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说起。 一、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又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有功的。 1977年6月,因“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捂了8个月的盖子,中央采取果断措施,改组安徽省委领导班子,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他到安徽后,一方面领导全省人民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调整各级领导班子;一方面恢复生产,把安徽的农业搞上去。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已经解放30年了,安徽农村还是那样穷,农民生活还是那样苦时,他流了泪。他在调查研究中总结各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开始起草了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省委六条”)。万里说:“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人,没有人的积极性,一切无从谈起。”“调动人的积极性要靠政策,只要政策对了头……群众就会积极起来,农业就会上得快。”他提出:“我们是一条方针——以生产为中心,一个规定——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 “省委六条”,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正式公布后,全省广大干部热烈拥护,拍手称快,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此,《人民日报》于1978年2月3日,发表了《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的文章,并加编者按:“中共安徽省委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边破边立,把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省委第一书记亲自动手,省委负责同志深入实际,就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经过三个多月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调查、酝酿讨论,产生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安徽省委这样深入实际,注意调查研究……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和作风的一个好榜样”。安徽“省委六条”是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它是清除“四人帮”极左流毒、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信号。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向有关省的领导讲到安徽的六条。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从农村突破的序幕。 在贯彻“省委六条”的过程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的情况下,安徽省广大农民冲破了“两个凡是”和各种“左”的禁锢,创造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大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制,万里冒着巨大风险和种种压力,对农民的创造满腔热情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1980年1月3日,安徽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开始时万里说:“邓副主席讲了,80年代是关键的年代。今年一开始我们就研究农业,要把农业搞上去。农业问题主要讨论三条:第一条是政策,核心是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第二条是规划,要因地制宜。第三条是普及科学种田,大力培养干部。”他号召大家解放思想,认真研究一下政策问题,提高对责任制的认识。

后记

2008年,当《杜润生文集(1980—2008)》三卷集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后,我们与该社负责人商量,鉴于杜老已将此文集作为封笔之作,为此考虑在适当时候将他人撰写的回忆杜老的文章汇编成册,仍由该社出版。2009年5月,前往北京医院看望杜老。告之准备编辑上述一书的打算,获老人认可。此后,2011年着手收集相关资料。在多方努力下,《我认识的杜润生》一书,在老人百岁生日之际与读者见面,为杜老祝寿!    收入本书的文章,主要记述的是杜老在农村改革中的往事。文章作者大多长期与杜老共事,或在他领导下工作多年,相识已久,相知较深。他们深深怀念那段思想活跃、风气民主、讲求实际、开拓进取的岁月,认为那是自己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工作经历。为使读者从更广泛的角度了解杜老,本书还收录了部分媒体的报道。但由于收集的资料有限,遗漏和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参加本书资料收集和编辑工作的还有:曹力群、陈兆枫、李剑、杨劲筠、王梅等同志,特此致谢!    编者

编辑推荐

《我认识的杜润生》收入余展和高文斌主编的《我认识的杜润生》的文章,主要记述的是杜老在农村改革中的往事。文章作者大多长期与杜老共事,或在他领导下工作多年,相识已久,相知较深。他们深深怀念那段思想活跃、风气民主、讲求实际、开拓进取的岁月,认为那是自己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工作经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认识的杜润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