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荡的世界

出版时间:1998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作者:龙应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个动荡的世界,ISBN:9787810362979,作者:龙应台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这个动荡的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那时候龙应台还是个记者,以记者的身份去了很多国家进行采访,讲述了90年代一系列的国际大事,如巴以战争,东德西德合并,苏联解体,海牙审判,90年代的台湾等等。书写的不枯燥,很容易读下去,并且很少带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是通过一个旁观者的笔调去记录一些事情。感触很深,尤其是看到巴以和谈时,拉宾作为一个士兵出身,一直打到将军的总理,赞成巴以和谈,他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然而,就在他说完这段话不久,就在演讲现场被激进分子刺杀,他把自己暴露在枪口下,甚至没穿防弹衣。总有这么一些人,明明知道会有牺牲,却还是坚持去做一些事情。另外印象深刻的还有海牙审判,听命于上级命令,屠杀平民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究竟该不该得到惩罚?如果南京大屠杀之后,也有这种审判,是否可以让这些打着执行命令旗号的人,在动手屠杀的时候想一下,他们面对的这些人同样是人,在战争结束后,他们逃不过惩罚。
  •     依然是龙应台沉稳,凝练的文字。多国生活工作的经历是她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还原事情的真相。
      
      书中分别用不同的章节介绍了德国,以色列,古巴,台湾等地区的不同方面。对于这几个国家,地区,大多数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而这本书精彩之处在于龙应台通过她在当地的生活工作所遇到的事情来反映处一个国家,地区的特殊面貌。
      
      阅读当中最深的体会是当你开始对一个地方产生自己的思考时,你会对他有个模糊的印象。通过不断的阅读,你会渐渐的将那个印象具体化,并最后认为这就是那个地方真实的样子。其实,通过几本书,几个纪录片,远远不能够还原一个地方的真实面貌。更何况那可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住着精神面貌,思想和你完全不同的民族。及时,你真正去了那个国家,也未必能够真正了解那里。就好像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并不了解西北人的生活一样。所以,对于这种关于国家思考的书,我更觉得应该带着一种辩证的角度去看。
      
      书中提到东德前总理接受龙应台访问时提到,台湾要想带动大陆的经济发展十分困难。没有查到接受访问的具体年份,但那段对话却令我印象深刻。从没有想过“台湾竟然要带动大陆的发展”这种思想,我想这在今天是十分不可思议的。但这就是历史的真相,通过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我们也许能够得到更加客观地信息。
      
      
  •     1.只有当集体里的个人都拥有自我判断和选择时,集体才不会沦为一个失控的机器,产生类似文革的悲剧,同时集体不应忽视个人价值
      2.任何权威和真理都是值得怀疑的,在面对民族情绪和理想主义的煽动时,请留一份自己的思考,迷信和盲从只能让自己沦落成为工具
      3.战争亏欠的是一代人的一生 ,一旦发生,双方都没有正义可言
      4.历史比文字沉重的多复杂的多,后生者唯一能为那个极其残酷的时代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静止的时刻,谦卑的、用心的倾听,倾听每一个平凡或伟大的经历,看历史在他们身上碾过留下的痕迹
      
      很最终龙应台关注个人价值的观点,她的大江大海也很值得一读
  •     这个世界似乎永远不安分,总是有一些事情,每日都在发生。
      很喜欢龙应台的文笔,在她的笔墨下,即使安于一隅,也能看着这个动荡的世界。
      
       瑞士和耶路撒冷
      瑞士,一个童话般的国家,美丽,没有争端。在那里,每个人都很有礼貌,但礼貌的背后是一股凉气,人与人之间有着冰冻的距离。人们匆促的说着“你好”,可谁也不会跟你攀谈下去。在湖畔的营区寂静无声,瑞士人在静默中低声细语,小心翼翼的不去打搅别人,这里是个适合一个人发呆的地方,却不适合一群人嬉闹。
      
      而在耶路撒冷,有着为孩子的面包而努力奋斗的店主,菜市场中间裸着流汗的摊贩,比手画脚脸红脖子粗吵架的工人……那里有人与人相接触的温度,有人的味道。
      
      她的总结:“美丽的环境里总是住着冰冷的人,热情可爱的人总是早出杂乱吵闹的环境。似乎个性中总要有那么一股子令人冻结的凉气,才培养的出文明优雅的环境”或许是生活的太平和,文明世界里的人,总有那么股子劲儿,与世无争的劲儿,却欠缺了相互触摸的温度。
       那些动荡的地方
      再看看中东的样子:年轻的母亲被杀,住在贫民窟的阿拉伯少年朝以色列的军车吐口水,扔石头,因为那是他唯一的乐趣;三四岁的小女孩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哭泣。沙漠中或许可以长出青菜,仇恨中却长不出和平。
      
      因贫穷而脏乱的古巴,人们家里却异常干净。古巴人对人毫无防御,每个人都敞开家门欢迎着别人来看,没有掩饰,没有秘密,没有扭捏不安,他们的房间里擦得干干净净。也许,他们心中始终有个愿景,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这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却是典型的热带民族。说西语,爱喝酒爱放纵爱伦巴的拉美人,显得与共产党格格不入。严肃悲壮硬邦邦的共产主义,似乎只适合冰天雪地里生活的苏联人。卡斯特罗在极力推崇共产主义的时候,忘了这个民族的天性。
       文化壁垒
      我们总在呼吁平等,也许在政治上,世界上永远不可能实现平等,所以有人将希望寄托在文学上,因为文学无国界。可是,就算是在文学的世界里,又有真正的平等吗?龙应台写在国际笔会上的事件,白人演讲,讲白人的问题,都围绕着欧洲文学打转。而当亚洲作家引用典故时,却跨出自己的传统来迎合欧洲人的知识范围。日本作家谈的是西方文学如何打开了日本的疆域。欧洲人在提及鲁迅与巴金的时候,必须提到但丁,巴尔扎克,罗曼罗兰。欧洲文学似乎是永远的主流,非欧洲国似乎永远只是陪衬。
      
      其实这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鸿沟,不只体现在文学中。我在英国,有个深刻的体会,很多欧洲人,如果不是专业是中文或是在中国待过,很容易表现出对东亚文化的轻视,永远觉着自己国家的商业最发达,交通最便捷,福利指数最高,对遥远的东亚国家永远不屑一顾。这种文化的藩篱,大概永远不会被打破。
      
      结语:世界大同,大概只能是个美梦。但至少,我们能从她的文字里,知道我们置身事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整个世界是个动荡的世界,但这动荡中,又有多少故事在其中……
  •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从20岁才真正开始真正思考人生 现在才真正发现以前的美好 知道的太多了有时候也是一种苦恼
      以前说 mz 以为真的是那么的美好 其实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很多东西你想象的往往与现实有着天壤之判
      那么我应该去怎么面对这一切
      用一句话来解释吧
      
      每个人都是自己所处世界唯一真实的存在
      
      看起来有一些费解,不过希望你能接受它
      当我在思考的时候 你在做什么?
      
      我选择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你呢是沉默的大多数还是其它什么
      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思考 ,同样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死亡。
      说与不说其实没所谓了
      
      年轻时发生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那些事情,不管愿不愿意,在发生的那一刻已摆脱或相忘的时候,它就在我们最漫不经心的一瞥中突然涌现,竟然已成为我们看出去的眼瞳。
      
      就这样吧,也就这样了
      
      
      
      
  •      读书本不是一件太轻松的事,尤其是几年前看的余秋雨的书,去年、前年刘墉的,还有今年要看的龙应台的。。。只是不想活得太糊涂,太狭隘。。。本想就此结束,没想到在提交时来了一句“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被雷到了。。。好好看书,认真做人,认真地活,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     十多年前,在很幽静的三联书店购得此书,那时年少轻狂,文章中吸引我的是政治、拉宾、古巴,,,觉得此女子太过犀利。  现在,知,世事味道,,,  辑四--人道难为:  不会消失的。年轻时发生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那些事情,,,在发生的那一刻即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自不自觉、单向思维或逆向思维、怨恨或深爱或漠然,都有它深埋的脉络,在我们懵懂的时候。  龙应台用“行万里路”来检验“万卷书”。  安静读书吧,在这浮躁、喧哗的世界,躲进小楼成一体,管它春夏与秋冬!
  •     最近读的龙应台 都是85年左右的成文
      
      读罢却还是有酣畅淋漓之感
      
      这个女子思维清晰 分析独到 深入浅出
      
      要是大陆也有个龙应台 该 多好
      
      大抵羡慕的时候 心理也是有几分影子的
      
      只是 没了她的智慧 和 勇气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     缉四——人道难为
      激情和信仰在二十年后转变为恨;恨,再沉淀二十年,要变成什么?很难说吧,也许丝丝吹散走向虚无,也许重重积压等待引爆,但它不会消失。年轻时发生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那些事情,不管愿不愿意,在发生的那一刻已摆脱或相忘的时候,它就在我们最漫不经心的一瞥中突然涌现,竟然已成为我们看出去的眼瞳。
  •     因为这本书让我爱上了拉宾,爱上了和平。
      
      龙应台的笔下写出了人类,和平,战争的奇妙关系。
      
      龙应台本人后来去台湾当过了官,据她说她是被所有的人保护着度过所有的执政期间的。
      
      龙应台,一位奇女子。她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不知道道这万卷书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因此我行万里路。
      
      因为她说的这句话,我爱上了政治,也爱上了她。
      
      海衣苍朵十  撰笔
  •     高中时读的一本书.我觉得它对我的写作方面影响很大.
      
      特别是开头<从石狮子出发>(代前言)—— 古人告诉我:要"读万卷书",可是,古人不能告诉我那万卷书里有多少是想像、多少是谎言。所以我"行万里路"。到最后,鞋子走破了,头发走自了,也不过是从庙前的石狮子出发,安静地出发,去寻找去认识那活生生的真狮子。看见真狮子之后才知道石狮子是怎么一回事,也才逐渐地明白:图腾、谎言、真象,虽然互为表里,却也有着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差别。
      
      描写哭墙 —— “湿润的哭墙上至今没有青苔,只因为人类的眼泪太咸了。”
      
      拉宾演讲稿 ——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土;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的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和邻居修好,过免于恐惧的生活;一百多年了,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我们和炮火、地雷、手榴弹生活在一起。我们深深种下,他们连根拔起;我们建筑,他们摧毁;我们守卫,他们攻击。我们几乎每天在埋葬死者。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并不会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月光笼罩迦南 —— “  转过幽暗深邃的回廊,又是深邃幽暗的回廊;踩过几级石阶,在意想不到的角落又是几级石阶。辗转回旋,走在历史的迷宫里,越走越深,越走越困惑,正觉得整个人已经陷在石墙石柱阴影中时,踏脚出去却蓦然发觉头上一片晴空,月光,好像应承某种终身不渝的盟约,倾其所有地瀑泻下来,照亮了整个古城。不知怎么,我竟然立在一片层层叠叠、起伏有致的屋顶上头,放眼纵看,白石砌成的房舍城垣、教堂回寺,在温柔而虚渺的月色中纵横交错成一片惊心动魄的抽象线条。”
      
      
      ……
      
      文字美丽精细得让人爱不释手,而情感观点又蕴涵于这些文字中,相当完美。
      
      E时空上有电子书
      http://www.cmzx.sh.cn/ebook/01/a0100/0068.htm
  •   20岁,还不晚嘛。这本书我很想看,看完了再来评论。
  •   我在做那个唯一真实的存在
  •   我三十岁了,才想起自己从没有想要过思考人生。不是不想,而是长期的不思考已经快让我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   已经看了这本书了。以前的那条评论,那时的我,怎么那样轻松呢?现在的我,会困惑很多事,对选择,未来这些,很不知该怎么做
  •   推荐去看 曾国藩 (最近刚刚看完这本书)
  •   看完《这个动荡的世界》,我现在也有了买下所有龙应台的书的冲动。[握手]
  •   在天朝,这种人长着长着,要么进了小黑屋,要么就被赶出去,终生不得踏入国境半步了。
  •   出了也会被抓的哈。不过提醒你一点,龙不会投票,据调查她填的选票都是废票
  •   大陆不是有韩寒么
  •   大陆有刘瑜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不知道道这万卷书有多少是想象,有多少是谎言,所以我行万里路。
  •   有时对政治人物的好恶也是很随性的,我喜欢拉宾,很早开始,看过一本他拉宾自传,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就国家而言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邪恶,只要对他的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就是对的。觉得说的很好啊,不做婊子立牌坊。龙应台,在我看她第一本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呵楼主握手,我从不粉任何名人,但她的讲座我不辞辛劳的跑去三联观摩呵呵
  •   初中的时候看过的这本书,我也是因此而爱上拉宾的,由一位铁血的军人变成一位平和的斗士
  •   关于战争,关于政治
    http://blog.sina.com.cn/u/1263903884
    这书相当精彩《火神派的崛起》
  •   E时空链接无效
  •   这是唯一一本到了我们班主任手里还被还回来的书
  •   我有TEXT版本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