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树藩文集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作者:宁树藩  

内容概要

新世纪之初,中国新闻界面临空前机遇,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提升,正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传媒生态,而刚结束的SARS风暴危机又赋予了中国媒体更强烈的新闻使命。在全球化、数码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中国新闻业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深化改革,发展自己的道路、特色与方向,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统学院就是在这个历史转折点诞生的。    新闻改革必须植根于民族与文化的传统,在历史长河中寻回中国新闻学的精神和源头,只有了解百多年以来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坎坷和盛衰,才能洞悉现在,掌握未来。方、宁两师见证了半世纪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起伏,文集涵盖了中国新闻史研究之全貌。我们对中国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承先启后,责无旁贷。    本书集中探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脉络,追溯近现代中国报业历程,分析新闻学理论的经典论著。本书包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党报的改造、迈向灿烂明天的历史思考、中国近代报刊业务变革初探、中国新闻记者的战斗历程、信息观念与新闻学研究、辛亥革命前中国报业发展的地区轨迹、从新闻学在中国演化的历史审视其与传播学的关系等。

作者简介

宁树藩,1920年出生,安徽青阳人。1941年就读浙江大学,1946年夏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外文系。在高中和大学学习期间,即为多种报刊撰稿。曾任《徽州日报》副刊《文艺之家》主编。1949年秋。任教上海复旦大学,1955年起在该校新闻系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兼任校图书委员会委员、系资料室主任、《新闻大学》编委、校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位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曾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合作编著《新闻学词典》和《新闻学基础》,是《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多卷本)的副主编和该著作现代卷主编,《新闻学大辞典》副主编。所撰论文曾获1984年上海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1986年和199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6年获韬奋园丁一等奖。

书籍目录

总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统与党报的改造迈出灿烂明天的历史思考——纪念中国共产党党报八十周年中国近代报刊业务变革初探中国新闻记者的战斗历程——夏林根主编《中国近代名记者》导言信息观念与新闻学研究辛亥革命前中国报业发展的地区轨迹从新闻学在中国演化的历史审视其与传播学的关系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改进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科研工作加速学科建设问题编写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几点意见中国工人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我国的报纸副刊是怎样诞生的福开森控制下的《新闻报》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严复的政论、办报和译书活动陈独秀与《新青年》蔡和森与《向导》《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评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梁启超青年时代的学习生活评《开智录》陈独秀与《向导》怎样评价范约翰的《中文报刊目录》史量才办报的成功之路怀念汪英宾教授——兼论他的《中国报刊的兴起》十九世纪香港报业概述关于《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发扬优点 继续开拓——纪念《新闻研究资料》创刊五周年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可喜收获——评胡太春的《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序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序曾建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序新加坡人对中国报业史研究的新突破——喜读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海新闻事业知识的宝库——评《上海新闻志》马光仁主编《上海当代新闻史》序新闻学研究中亟待澄清的几个问题党报应该重视读者需要——重读王中同志关于读者需要的论述论新闻的特性新闻定义新探松本君平与《新闻学》……访谈录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香港和上海一直是两派特别重视的办报基地。在其前期,香港尤为重要,由于它邻近大陆,又是逃避清廷压制的理想庇护所,两派都积极在这里办报,以沟通大陆和他们海外活动的联系。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日报》和保皇党的机关报《商报》,均在此出版。在国内起义高潮和立宪运动兴起以后,上海在两派报刊的地位迅速上升,驾于香港之上。武昌起义前,革命派在上海约出有30多种报刊,改良派约出20余种。其中,立宪派的《政论》、《国风报》有全国影响,而同盟会的《民立报》则是该会的主要机关报。    关于商业报刊。它是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下出现的,中国人自办的商业报刊出版较迟,萌发于19世纪70年代、80年代,主要地点是香港、上海、广州。可是最早做出创办、商业报纸尝试的却是汉口。当时由于该市的条件尚不具备(市场发育不够,读者尚未形成等),所办《昭文新报》未几月便停。除香港外,沪、穗两地的商业报纸也渐趋萎缩,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更为软弱。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在20世纪初出现一次较大的发展高潮,中国人自办的商业报纸,也就在这时开始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地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各地商业报刊的发展状况。据初步了解,这些商业报刊,主要分布在商品经济活跃的沿海沿江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以及上海和香港两大商埠。东北数省和广西、北京也有少量出现。中国人的商业报刊的主要基地是上海、香港、广州、武汉四大商业城市。它们之所以成为主要基地,这不仅因为它们的商业报刊的数量较多,更为重要的在于它们各拥有一种或数种资金足、规模大、历史久、影响广泛的商业大报。广州出版有在该市商界影响最大的《七十二行商报》,自1906年~1937年,历时31年。武汉则有闻名的《汉口中西报》,1906年5月创办,1937年12月停,历时逾31年。著名的香港的《循环日报》自19世纪末已转为完全商业性质,而原为外国人创办商业报纸《华字日报》,这时已归国人所有。这样,中国人在香港拥有两家历史最久(各70年左右)的商业大报了。在上海,全国影响最大有77年历史的商业报纸《申报》在1909年产权已归华人,中国人并在1906年取得了另一商业大报《新闻报》的部分股权。    P136-137

编辑推荐

探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脉络,追溯近现代中国报业历程,分析新文学理论的经典论著!本书为“长江新闻传播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收录了宁树藩先生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史料丰富、考据严谨、笔法灵活、语言流畅,为把握中国新闻史发展脉络和研究、学习新闻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宁树藩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文笔好!是那样的平静如水,把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当时的应用铺叙开来;还有清末和民国时期那段局势动荡、思想份呈的情景,把对各种现象和思潮是如何思考的,如辛亥革命前报业的发展等等,他的文字把我们带回那段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历史,但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影像。而且非常有史料价值,是非常高的历史文献。好书,需要好好研究,才能彰显他的朴实无华的魅力。
  •   史学研究文献,有价值
  •   书还没有看 但外面看起来好脏啊 不知道怎么回事
  •   宁老先生的作品集,很划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