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石庆  页数:385  
Tag标签:无  

前言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够调适和重构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是一个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表现,是一个民族在全国多民族大家庭中能够自立、自强的内在动力。对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个案研究,必将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存在价值的理解,也将加强我们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信心。  丁石庆的《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一达斡尔族个案研究》一书研究达斡尔族的语言文化及其演化历史。作者把语言和文化放在同步演化的轨迹上,对达斡尔族的母语文化、双语文化、方言文化进行了详尽的个案分析,其中探讨了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源流、结构及其演化特征,揭示了达斡尔族特殊的文化发展轨迹,展示了达斡尔族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调适与重构的手段和方法。本书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三个层次解释了达斡尔族母语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社会各转型时期母语文化与异质语言文化之间接触、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双语文化现象,总结了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发展趋势。这对达斡尔族及我国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持和发展,对处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民族不分大小,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内容概要

  《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达斡尔族个案研究》将双语族群的语言文化划分为母语文化、双语文化、方言文化三个子系统,以中国人口较少的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语言作为分析样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及田野调查材料,运用描写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法,构建了一个语言文化的类型解释模式,将双语族群的语言文化系统纳入或还原至原生与次生的文化环境中,试图阐释人类各种文化组成部分中,语言文化的特殊性、自成体系性、其类型上的多样性、语言文化发展历程的浑沌演变规律,以及双语族群在其语言文化演变历程中所采用的调适与重构方法。  全书共十章,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选题的目的、基本思路与框架、选题的学术研究价值、写作原则与方法等,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语言学研究理念和采纳“特定环境适应说”文化定义的理由,阐述了以语言与文化“同构”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描写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及文化人类学及非线性思维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典型的全民性双语族群——达斡尔族的母语文化、双语文化、方言文化进行个案课题研究的多重学术价值。  第二部分(第二章):以导论部分建立的理论与方法论框架为基础,分三个层次阐述了对语言的文化本质的认识。第一层次,语言文化及其构成体系、各系统的特点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语言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切入,将语言文化划分为母语文化、方言文化、双语文化等类型或子系统,并对各子系统的特征及其功能加以阐述。所谓母语文化即指本民族固有语言文化,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稳定性等特点;双语文化指在兼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异质语言文化的融合形式,具有双重性、兼容性等特点;方言文化指各种语言在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在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亚文化特征的语言文化系统,它具有地域性、变异性等特点。第二层次,达斡尔族母语文化的源与流。从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论述契丹语言文化与达斡尔族母语文化之间的源流关系。第三层次,达斡尔族的语言文化的结构及演化特征。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主要特征,认为母语文化是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主流,并贯穿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发展历史的始终;清代中期始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出现了达斡尔一满双语文化现象,而自清末以来则主要表现为在全民性达斡尔一汉双语文化现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方言区局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文化现象。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第五章):根据文化的“特定环境说”及“语言与文化同构”的基本理论,运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词汇材料以及其他旁证材料,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三个层次解析了达斡尔族母语文化的基本特征,认为达斡尔族母语文化系统反映了达斡尔族多元的传统经济生产模式、以父系家族关系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和以具象思维及多神信仰为特征的观念体系。  第四部分(第六、第七章):以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发展史为纵轴,具体分析了达斡尔族社会各转型时期母语文化与异质语言文化之间接触、交流、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双语文化现象,其中包括清代达斡尔族与满族的民族关系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达满双语文化现象、清末以后达斡尔族的达汉双语文化现象、民国时期达汉蒙双语文化现象等,并论述了达斡尔族在双语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选择与调适、认同与借鉴、整合与重构等方面的方法与整体文化品格。  第五部分(第八、第九章):综合学术界对达斡尔族方言划分的意见,将达斡尔语言划分为布特哈、齐齐哈尔、海拉尔、新疆四个方言,并就各方言区的语言变异现象和亚文化特征以及各方言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语文化现象进行了描述与综合分析。  第六部分(第十章):系全文的结语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了概括总结。  第一层次,运用浑沌学的原理分析和概括了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发展规律;第二层次,总结了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发展史的几个重要启示: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拥有大量优秀的双语人群、复合型双语思维优势等;第三层次,概括总结了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四个发展趋势:1.母语文化趋于弱化;2.双语文化日益泛化;3.方言文化渐显个性;4.非母语文化发展迅速。  本文首次尝试将双语族群的语言文化系统划分为母语文化、双语文化、方言文化三个子系统,同时将上述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演变历程视为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过程,并对具体的浑沌演变轨迹进行了新的文化诠释。

作者简介

  丁石庆,男,达斡尔族,1956年6月生于新疆塔城。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阿尔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曾赴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人等。丁石庆教授独立撰著《达斡尔语言与社会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双语文化论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达斡尔族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3)等论著;主编《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副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等教材或论著;参与编著《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郭福昌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语言与民族物质文化史》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序第一章 导言一、论题缘起与基本思路二、论题的学术研究价值第二章 语言文化:初始与演化一、语言文化概说二、当今世界与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特定环境”三、达斡尔族母语文化源流四、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结构及演化特征第三章 母语文化:传统经济结构的重建一、早期物质文化的“特定环境”及其相关史料记载二、渔业文化的母语重建三、猎业文化的母语重建四、牧业文化的母语重建五、农业文化的母语重建第四章 母语文化:父系家族社会关系的再现一、哈拉、莫昆名称与自然环境二、哈拉、莫昆:氏族内部规约三、哈拉、莫昆制度的社会作用四、哈拉、莫昆与传统居住方式五、哈拉、莫昆与亲属称谓制度第五章 母语文化:语言思维及价值观念模式的浇铸一、母语结构与母语思维基础二、母语思维延伸的起始点三、多神信仰及其相关的价值观念第六章 双语文化:达一满族际语言关系的历时演化一、清初达斡尔族社会转型及达一满族际关系二、达斡尔语言中的满语成分三、清代达一满双语文化发展历程四、清代“达呼尔文”的形成与发展五、清代达斡尔族的书面文学语言第七章 双语文化:达一汉一蒙族际语言关系的历时演化一、清代达斡尔语与满一汉语言关系二、清末达一汉族际语言关系三、“达呼尔文”文学语言中的汉文化四、民国时期达斡尔族社会转型与达一汉一蒙族际语言关系第八章 方言文化:环境变迁与语言变异一、达斡尔语方言成因二、达斡尔语方言及其分布格局三、达斡尔语方言变异第九章 方言文化:区域性族际关系的共时考察一、各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的田野调查二、达斡尔语方言的亚文化特征第十章 语言文化:历史与现实一、达斡尔族语言文化的浑沌演变历程二、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史启示录三、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发展展望附录附录一 达斡尔语与东北渔猎民族渔业词汇简明对照表附录二 达斡尔语与东北渔猎民族狩猎业词汇简明对照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语言文化各子系统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母语文化  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共同的演变规律,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分布在哪个区域,人类的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是说,人类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地域,但作为一种生物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存在物,其追求的目标是大体相同的,并且各个不同的文化群体都在沿着这些共同的目标在发展和前进。正是这一共同的特点,才使得人类文化在类似的生活条件下必然产生类似的文化成分。这是人类文化之所以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基础所在。由于不同的民族或文化群体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里的,他们的文化是在这种彼此有别或迥异的环境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使得每个民族的文化又具有一定的个性。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历经沧桑,源远流长,积淀在人们心理素质之中,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时刻在规范和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随着生命的延续,代代相承,构成了该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态历程。传统文化有着自身强大的内聚力,具有一种天然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虽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自身的文化演进进程,但也正因为它的存在才有效地保存了这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因子,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的价值所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由此彰显,而这同时又是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根本原因。即使在一个民族内部,也由于居住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内涵、途径、形式等不同而出现差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