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

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甘立平 赵国庆  页数:3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亚当·斯密创立财政学之后,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税收和公债理论,主要限于财政收支管理。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西方经济大危机后,经济学理论方面,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得到较快发展;实践方面,政府经济活动的领域日益扩展,已从简单的财政收支扩大到对私人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甚至直接介入生产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企业。与此相对应,财政学理论也不断拓宽,研究的内容已超出收支管理范围,扩大到公共经济学领域,研究政府为什么存在,政府该做些什么、有哪些职能,政府怎样才能做好该做的事,如何通过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原来的财政学(public finance)这一名称已难以概括该学科的内容,于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政府经济学”(government economics)、“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等名称。而有的学者认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是财政学的继承,当然其研究内容与原有的传统财政学相比有了较大扩展,因而在前面加上“现代”两字,称为“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我们则认为,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看,它们同属一门学科。    出于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教学的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的作者皆为高校从事财税教学和科研多年的专业教师。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充分借鉴西方财政学理论、管理制度和方法的精华,全面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的更新与发展变化,广泛吸收财政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呈献一本内容系统、全面,深度适当,反映财政学研究新进展的教材。

书籍目录

1 市场、政府与财政 1.1 市场失灵 1.2 政府干预与财政 1.3 财政概念 1.4 财政职能 1.5 政府缺陷与公共选择2 财政支出理论 2.1 财政支出分类及结构 2.2 财政支出规模与增长趋势 2.3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2.4 政府采购制度3 政府购买性支出 3.1 政府消费性支出 3.2 政府投资性支出4 政府转移性支出 4.1 社会保障支出 4.2 财政补贴支出5 财政收入概述 5.1 财政收入分类与结构 5.2 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5.3 国有资产收益 5.4 政府性收费6 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 6.1 税收概念及其形式特征 6.2 税收要素 6.3 税收原则 6.4 税负转嫁与归宿 6.5 税收效应 6.6 税收制度 6.7 中国税制的建立与演变7 商品课税 7.1 商品课税概述 7.2 增值税 7.3 营业税 7.4 消费税 7.5 关税8 所得课税 8.1 所得课税概述 8.2 企业所得税 8.3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8.4 个人所得税9 财产、资源与行为(目的)课税 9.1 财产、资源与行为(目的)课税概述 9.2 我国的财产课税 9.3 我国的资源课税 9.4 行为(目的)课税10 国际税收 10.1 国际税收关系的发展及概念 10.2 税收管辖权与国际双重征税 10.3 消减国际双重征税与国际税收协定11 公债 11.1 公债概述 11.2 公债管理与公债市场 11.3 公债的经济影响 11.4 外债12 国家预算 12.1 国家预算的组成及原则 12.2 国家预算的分类 12.3 国家预算程序……13 财政体制与政府间财政关系14 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

章节摘录

  1 市场、政府与财政  1.1 市场失灵  1.1.1 市场失灵的含义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实践表明,市场机制能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但是,完全竞争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假设,现实中的市场状态并不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因而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另一方面,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看,即使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其运行在收入分配、宏观供求等方面也难以做到公平与效率。  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在其运行中固有的不完善之处,也就是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是无法实现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的。  1.1.2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1.2.1 公共物品的提供。  市场失灵表现在: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而言的。按照萨缪尔森的说法,公共物品是指那种一个人消费不排斥其他人也同样消费的物品。其特征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的效用为社会成员所联合消费、共同享受,而不能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由不同的消费者享用。私人物品的效用则可以被分割,由不同的个人或家庭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中很难将他人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一步理解:①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止他人消费,要么在技术上不可行,要么技术上可行,但代价过高,得不偿失。②任何人都不得不消费,即使不愿意也无法加以拒绝,将自己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③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等同的数量,一个人消费并不减少他人的消费量。  与公共物品不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付费等方式将不付费者禁止在外。消费者只有付费或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得到物品的消费权,同时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这种排他技术上可行,成本也不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政与税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里面内容结构很好,就是内容有点老了,得修订了。
  •   老师写的咧~
  •   教材,很不错,学到很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