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出版时间:2005-3  出版社:农业大学  作者:徐晓村  页数:247  字数:29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地,各种茶文化的著作更是层出不穷,而且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逐渐进入了一些大学的课堂。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随着中国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茶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食的嗜好引起人们的兴趣,茶在中国古老的传统,茶与人的精神生活的联系,饮茶作为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茶的修身养性的功能,品饮的艺术性所代表的高雅的情趣等等更多地被人们所喜爱,充分说明了饮茶确实是一种“盛世之清尚”。这也正是茶文化研究在中国大陆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历史非常久远,古人留下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改革开放以来,茶文化研究的著作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是就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或某一现象展开论述,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的并不多,特别是学校教材更是只有寥寥几种。故我们认为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一部适合大学本科教学需要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中国茶文化教材是有必要的,并希望以此为中国茶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近些年来,饮茶更成为很时尚的事情,都市里的茶肆林立,被视为中产阶层和“小资”们交往的主要场所。在饮茶之余常常谈到有关茶的话题,如有关茶的传说、茶的来历、各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饮茶养生等等。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作为谈茶论道的知识性读物,以便开阔视野,丰富茶的话题,增加饮茶的趣味和情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茶类与名茶  第一节  茶类    一、茶类的形成与发展    二、茶叶种类    三、茶叶之名  第二节  名茶    一、名茶概述    二、历史名茶简介    三、现代名茶简介    四、各品种名茶简介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史  第一节  饮茶的起源与中国茶文化的萌芽    一、饮茶的起源    二、饮茶在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第二节  唐代茶文化    一、茶文化在唐代的确立    二、唐代文人与茶    三、唐代寺庙茶礼与宫廷茶事  第三节  宋辽金元的茶文化    一、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二、宋代文人茶道    三、辽金元代的茶文化  第四节  明清茶文化    一、明代饮茶方式的转变    二、明代茶文化的特征    三、清代茶文化第三章  茶事与茶书  第一节  关于《茶经》    一、《茶经》    二、《茶经》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关于《大观茶论》  第三节  关于《茶疏》  第四节  清饮    一、古代的清饮文化    二、清饮品饮方式  第五节  调饮茶    一、古代的调饮文化    二、民间的调饮    三、调饮在国外的传播和发展    四、当代的发展和演变    五、常见的少数民族调饮茶  第六节  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一、日本茶道的思想基础    二、日本茶道的起源    三、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  文人与茶  第一节  总论    一、文人茶史小考    二、丰富多彩的中国茶诗    三、文人、僧人与茶文化  第二节  皎然与茶    一、诗僧茶圣的莫逆之交    二、淡泊名利的文人品格    三、诗助茶香格自高——皎然的意境说  第三节  白居易与茶  第四节  苏轼与茶  第五节  陆游与茶  第六节  周氏兄弟与茶  第七节  老舍的《茶馆》与茶第五章  茶馆文化  第一节  茶馆的历史与文化    一、唐代茶馆的出现    二、宋代茶馆文化的兴盛    三、元明清时期的茶馆    四、近现代茶馆文化的演变  第二节  区域文化中的茶馆文化    一、四川茶馆文化    二、杭州茶馆文化    三、广东茶馆文化    四、北京茶馆文化第六章  中国茶具  第一节  古代茶具的起源    一、饮食器具的产生    二、专用茶具的确立  第二节  茶具的演变    一、唐代茶具制造及宫廷茶具    二、宋代茶具    三、元明茶具    四、清代茶具第七章  中国当代茶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茶类与名茶第一节 茶类一、茶类的形成与发展自从人类发现并利用茶叶以来,经过数千年广大茶人的艰苦努力,已创造出成千上万的茶叶种类。茶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是随着茶叶加工方法与技术的演变同步进行的。茶叶加工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粗到精,茶类也随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下面结合茶叶加工方法与技术的历史演变介绍茶类的形成与发展。(一)从晒干收藏到采茶制饼人们利用茶的最初方式是生嚼吞食,随后发展为生煮羹饮,即将茶鲜叶按类似现代人煮菜汤的方式煮熟食用。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鲜叶直接利用,从茶树上采下即用,不存在茶叶加工的问题。对鲜叶的直接利用要受到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周围要有茶树,要在茶树生长的季节,还要在不下雨的天气等。随着人们对茶叶认识的加深,消费茶的人逐渐增多,自然条件的限制就要想办法克服,于是出现了将茶叶干燥后收藏的方法。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苦荼……生益州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这里谈到采干,但采后是如何干法,未加说明,也许是晒干,也许是风干,也可能是借助火力烘干。不管怎样,晒干收藏比起直接利用鲜叶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可看作是茶叶加工的开端。这对人类利用茶叶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囟为有了茶叶加工,茶叶才便于贮藏和运输,才使茶叶的传播和普及有了条件,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类。

后记

本书的编写工作,最初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徐晓村、王伟两人在2002年承担了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而开始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曾为编写此书发表了数篇论文,但全书的编写一直进展缓慢。后经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建议和联系,其他几位编者也参加了此书的编写。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此书终于编写完成。此书各位编者分工如下:四川农业大学单虹丽编写第一章;中国农业大学徐晓村编写第二章;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编写第三章;中国农业大学李焕征编写第四章;北京工业大学杨桂宏编写第五章;中国农业大学王伟、北京工业大学杨桂宏编写第六章;中国农业大学徐晓村撰写了第七章的文字部分,艺鸿茶道文化传播中心陈艺鸿负责第七章的茶艺设计和表演,中国农业大学侯玉峰负责第七章的摄影。全书由徐晓村统稿并撰写“前言”与“后记”,王伟最后通读全书,并做文字润色、史实审核、编写参考书目。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郑培爱女士和陈卫国先生的帮助与鼓励,特于此致谢。

编辑推荐

《中国茶文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树立项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茶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还没看内容。仅从外观上看,纸张太薄,像是盗版,书显得很旧,小郁闷
  •   这本书不仅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了交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文化的精神,能让人在忙碌中享有片刻的安宁,得到心灵的沉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