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长房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晓云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应用世族不客社会史学的方法写成的,重在通过基诺族长房这一主线来发展示基诺族文化在20世纪40、50年代至80年代这段时期的变迁。    本书是关注了这个大的背景下基诺族父系大家庭特殊的居住形式——长房最后的分化过程。    这本书从资料收庥到今天成书,历经二十余年,是我本人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所写过的几本书中耗费精力最大、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书本。    本书中所呈现给读者的每一条资料、每一点实在的信息,都是通过在基诺山与当地的老百姓共同努力所记录下来的,都凝聚着我本人以及基诺族当地协助过我工作的干部群众的共同心血,尤其令作者感交集的是80年代协助过我的田野工作的很多当地老人都已过世,随着文化的变迁很多文化现象今天已经很难再现。由于书中的每一条材料都是来源于田野,也使得本书具有宝贵的田野资料价值。

作者简介

郑晓云,1961年11月出生于昆明,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民族文化与发展的研究,有丰富而扎实的田野研究经历,对文化认同、文化全球化、民族生态文化、傣泰民族文化等研究有较深造诣。先后二十余次前往日本、泰国、法国、挪威、奥地利等十余个国家进行学术活动,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著有《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书籍目录

一、基诺施的文化特征  1.来源传说  2.传统村社制度  3.经济生活  4.宗教信仰  5.文化艺术  6.婚姻与家庭  7.民族关系二、基诺族长房之源  1.长房之源:父系大家庭的古老法则  2.长房的形成与演化寻踪三、最后的长房:亚诺寨的父系大家庭及其解体  1.走进亚诺寨  2.亚诺寨的自然概况与历史传说  3.社会组织与居住情况  4.婚姻与家庭  5.经济生活  6.宗教活动与节日  7.民主改革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变化四、三个存在这父系大家庭的典型村寨的考察 (一)札果寨  1.寨史传说与民主改革初期的社会组织  2.婚姻与生育  3.丧葬习俗  4.过年与节日  5.男女服装起源的传说  6.经济 (二)巴洒寨  1.巴洒寨的历史与社会组织  2.巴洒寨的经济生活  3.婚姻与家庭  4.丧葬习俗  5.巴洒寨的宗教生活  6.几种习俗与传说 (三)巴卡寨   1.巴卡寨的历史传说  2.传统的社会组织  3.婚姻与家庭  4.巴卡的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  5.丧葬习俗  6.经济生活  7.宗教信仰与节日五、附文(二)  附文一:基诺族的婚姻与变迁  附文二:基诺族的饮食文化后记

章节摘录

  基诺族人民自古就居住在基诺山区,但是他们的历史已经很难以追溯。  他们从哪里来,今天已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只  P4  有从基诺族代代流传的古老传说中可以探寻到一些踪迹。据传说,基诺族是  跟随孔明征讨西南而进入云南的车队留下来的后人,这支军队在经过基诺山  的时候,由于山高少粮而停下来修整。当地的山箐中有很多螃蟹,士兵们便  下河去抓螃蟹。孑L明告诉大家,将螃蟹放在水里煮,一直煮到螃蟹发白才  可以吃。士兵们将螃蟹放在水里煮,煮了很长很长的时问,螃蟹都是红色的  ,不会变成白色。这时候士兵们也都累了,就躺下睡觉,等到他们一觉醒来  的时候发现孔明已经走了,这些士兵也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于是就在当地驻下。第二个传说大同小异,说当年孔明南征来到云南并与佤  族首领发生战争,由于佤族军队善于森林作战,因此蜀军打了很长一段时间  也不能战胜佤族的军队,很多士兵被迫跟随孔明撤退到今天的基诺山一带。  在这里,森林遮天蔽日,士兵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但没有皇帝的命令不  能返回,只有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孔明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放在地上,手  一挥,帽子变成了房子,士兵便按照孔明帽子的式样建起了房子。接着孔明  再一挥手,天上撒下了稻谷与茶叶种子,并长出的茂盛的谷子,茶叶也发出  了嫩叶。于是士兵有了吃的、住的,在这里安家扎寨,并和当地的妇女结婚  生育,种植稻谷和茶叶。当孔明要撤回到中原的时候,正值深夜一部分士兵  正在睡觉,听到孔明的马铃响时,他们急急忙忙跑出来看,孔明已经带着他  的一些士兵升上了天空,他们再也追赶不上孔明了,只有在当地驻下来,因  此被称为丢落的军队,也被称为“丢落族”,就是今天的基诺人的祖先。这  些历史传说虽然不能证明基诺族就是孑L明留下来的军队的后裔,但说明基  诺族自古就和中原的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亚诺寨,木拉资、沙腰,1  982)  P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后的长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