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邵忠富,李玉芳主  页数:126  

前言

  为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材内容、使其更加具有实用性,全面促进和提高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黑龙江省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会解剖生理学分会在全省各大、中专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解剖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学科特点,编写了这本应用性教材,供大、中专院校师生教学使用。  全书分绪论、细胞、基本组织、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与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胚胎学等共十一章内容。  本书特点为:图文并茂,理论、实践同步完成。  1.教材呈现方式:一本注重实践、注重能力培养的“应用性”教材。  2.教材运用方式:在实验室里边讲、边学、边实践。  3.教材与以往教材的区别:把以往在教室里冗长、枯燥的医学基础理论搬进实验室。即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应用此教材共同学习知识、验证理论,使教材成为真正的传授知识的媒介。  4.教材的编写特点:减少理论性,加强应用性。教材文字约10万,图300余幅。从知识结构上注意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图有手绘图、光镜图(由低倍到高倍)、电镜图(透射和扫描)。图的部分均以彩色印刷,按章节序号附在书后,可谓真正的图文并茂,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教师和学生。  5.图像清晰、真实、可靠、标示准确、定位具体。  我们对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性系列教材的构建设想是:立足卫生职业教育,开发“应用性”系列教材,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以护理专业为例,主要开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护理技术、临床护理等。  作为黑龙江省“十一五”教育科研的重点立项,此本教材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构建应用性教材,呈现新学习方式,是我们努力的出发点。为此,我们真诚希望有更多的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并参与我们的教材建设和改革,为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努力。  教材建设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我们渴望“应用性”系列教材能为卫生职业教育提供更大、更新的发展空间。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教材编写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诚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给予指正,以便进一步改进、提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同仁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基础课程应用性系列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是注重实践、注重能力培养的“应用性”教材。在实验室里边讲、边学、边实践。教材与以往教材的区别:把以往在教室里冗长、枯燥的医学基础理论搬进实验室。即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应用此教材共同学习知识、验证理论,使教材成为真正的传授知识的媒介。编写特点:减少理论性,加强应用性。教材文字约10万,图300余幅。从知识结构上注意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图有手绘图、光镜图(由低倍到高倍)、电镜图(透射和扫描)。图的部分均以彩色印刷,按章节序号附在书后,可谓真正的图文并茂,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教师和学生。图像清晰、真实、可靠、标示准确、定位具体。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
(二)组织化学技术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一)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图像与染色的关系
(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五)动态与静态的关系
(六)熟记长度单位
第一章 细胞学
一、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膜
(二)细胞质
(三)细胞核
二、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周期的概念
(二)细胞间期的特点
(三)分裂期细胞的特点
三、细胞的运动性
第二章 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
(一)被覆上皮
(二)腺上皮和腺
(三)特殊上皮
二、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五)软骨组织和软骨
(六)骨组织和骨
(七)血液
三、肌组织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四、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
(三)神经纤维和神经
(四)神经末梢
(五)神经元间的连接
(六)神经元的分类
第三章 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各管壁的共同结构
二、循环系统各段管道的结构特点
(一)毛细血管
(二)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三)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四)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五)静脉的结构特点
三、心脏
(一)心壁的结构特点
(二)心瓣膜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四、淋巴管系统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 免疫系统
一、免疫细胞
二、免疫组织
三、淋巴器官
(一)中枢淋巴器官
(二)周围淋巴器官
四、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五章 内分泌系统
一、甲状腺
(一)滤泡
(二)滤泡旁细胞
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垂体
第六章 感觉器官与皮肤
一、视器
(一)眼球(eyeball)
(二)眼睑
二、耳
(一)外耳与中耳
(二)内耳
三、皮肤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组织
(四)皮肤附属器
第七章 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digestivecanal)
(一)一般结构
(二)各部消化管结构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
(二)胰腺
(三)肝
第八章 呼吸系统
一、呼吸道的一般结构
二、鼻的结构特点
三、喉"
四、气管与支气管
五、肺
第九章 泌尿系统
一、肾
(一)肾的一般结构
(二)肾的微细结构
二、排尿管道
(一)粘膜
(二)肌层
(三)外膜
第十章 生殖系统
一、男性生殖系统
(一)睾丸
(二)附属腺
(三)生殖管道
二、女性生殖系统
(一)卵巢
(二)输卵管
(三)子宫
(四)乳腺
第十一章 胚胎学
一、受精
(一)受精的必备条件
(二)受精的过程
(三)受精的意义
(四)人工授精与试管婴儿
二、胚胎的早期发育(1~8周)
(一)卵裂和胚泡形成期(第1周)
(二)胚胎的植入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三)二胚层形成期(第2周)
(四)三胚层形成期(第3周)
(五)三胚层分化(第4周)
(六)胚胎完成期(第5~8周)
三、胎儿期外形特征及胎龄的推算
(一)胎儿期外形特征(第9~38周)
(二)胎龄确定
(三)预产期的计算
四、胎膜与胎盘
(一)胎膜
(二)胎盘
五、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一)胎儿血液循环
(二)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六、双胎、联胎和多胎
(一)双胎
(二)联胎
(三)多胎
七、先天性畸形
(一)常见畸形简介
(二)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彩图

章节摘录

  1.植入的过程及部位  (1)植入过程:植入开始于受精后的第6~7天,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首先,胚泡的极端滋养层与子宫内膜接触,并分泌蛋白水解酶溶解子宫内膜形成缺口,胚泡由此缺口逐渐埋入子宫内膜,至第11~12天整个胚泡全部埋人子宫内膜中。内膜缺口由附近的上皮增殖修复,1周内即可完成(图11-3、图11-4)。  在植入过程中,胚泡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为两层:外层为合体滋养层,细胞互相融合,细胞界线消失;内层为细胞滋养层,细胞有明显界线并保持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加入合体滋养层。稍后合体滋养层向外发出许多指状突起(称初级绒毛)侵入子宫内膜,并互相连接成网,网眼内含母体血液,滋养层可直接从母体血中吸取营养供胚泡发育。  (2)植入条件:植入需具备一定条件,如需在激素(雌、孕激素)协同调节下进行;子宫内环境必须正常;胚泡及时进入子宫腔、透明带及时溶解消失;子宫内膜发育阶段要与胚胎发育同步等。若上述条件之一不正常,植入将告失败。常用的避孕方法如口服避孕药,在宫腔放置节育环等,便是根据这一原理人为地干扰植入而达到避孕目的。  (3)植入部位:胚泡植入部位常在子宫体前、后壁或子宫底。若在靠近子宫颈处植入,将形成前置胎盘,由于胎盘在子宫颈处生长,妊娠晚期易发生胎盘早期剥离,造成难产和大出血。若植入部位在子宫以外,称宫外孕。其中在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最多见,约占宫外孕的80%。此外,宫外孕还可发生在卵巢、腹膜腔及肠系膜等处,宫外孕一般在几个月内即发生破裂,引起孕妇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2.子宫内膜的变化与蜕膜的形成  胚泡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decidua),蜕膜内含蜕膜细胞,来自子宫固有层的前蜕膜细胞(基质细胞),成群地分布于蜕膜中,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糖原和脂滴,可提供胚泡的营养。  根据胚泡与蜕膜的位置关系,可将蜕膜分为三部分:  ①基蜕膜:位于胚泡深部的蜕膜,它随着胚泡的发育而不断扩大,将来参与胎盘的构成。  ②包蜕膜:覆盖胚泡表面的蜕膜,它随着胚体的长大,将逐渐与壁蜕膜相贴,使子宫腔消失。  ③壁蜕膜:为其余部分的蜕膜,它与胚泡暂无直接联系,壁蜕膜与包蜕膜之间为子宫腔(图11-10)。  (三)二胚层形成期(第2周)  第2周的主要变化是胚泡逐渐地埋入子宫内膜,以后胚体的发育即在子宫内膜中进行;滋养层分化形成绒毛膜;内细胞群分化形成内胚层和外胚层。  1.内胚层和卵黄囊的形成第2周初,内细胞群朝向胚泡腔一侧的细胞分裂、增生,形成一层整齐的立方形细胞,即为内胚层(endoderm)。第2周末,内胚层细胞增生向下生长,围成一小囊称卵黄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