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学

出版时间:2002-5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作者:邱贵兴  

前言

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科学和医学成就。在骨科方面:抗生素及疫苗控制了骨关节感染和脊髓灰质炎,骨关节外科领域扩展到骨折内、外固定及手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标志着重建外科的重大跨步,关节镜外科使多种关节内手术微创化,化疗的发展为肢体骨肿瘤病人的保肢手术创造了条件,脊柱侧凸切开器械矫正更新了这一畸形的处理。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的研究,带来人工假体的科学设计与制造以及骨骼缺损修复材料的开发。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发现和制备开辟了临床应用骨生长因子的途径。这些成就将持续给予骨科病人很大裨益,骨科同道一定要在更高更深的层面掌握、运用和发展它们。骨科学家认为,新的世纪将更多地采用药物治疗,减少介入性处理。未来骨科以生物学为基础。组织工程能提供“再生”类型的肌骨生物修复,最有前景的是软骨组织。新的10年,我们将见到采用生长因子、基因疗法治疗一些骨关节伤病。目前,国际上正在推进“骨关节十年(Bone and Joint Decade)”活动,以体会、认识肌骨系统疾病的痛苦与损害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从而促进对它们的防治、研究及医患两方面的教育。邱贵兴、荣国威两教授适时地组织三十余位知名骨科专家和造诣很深的医师,编写这本供高级医师参考的骨科学案头丛书,涵盖了所有上述重要方面的内容,堪比“知时好雨”。尤为突出的是:本书以基础研究进展一章为先导,指引临床医生注视骨科基础研究及其进展,并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笔者近日读过一篇有关的评论,它提出:临床医生多无暇或很少开展基础研究。然而,进入分子医学时代,不能不学习和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或更新临床治疗的原理与方法。国际上,早已有若干论述骨科科学基础的专著,国内尚属空白。我希望本书介绍骨科基础研究的一章吹响编写一本同题专著的号角。我以感激编著者和出版者的心情,期待本书早日出版。

内容概要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邱贵兴教授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荣国威教授主编,内容包括基础研究进展;骨科影像学检查;创伤;骨关节感染;骨关节肿瘤;脊柱脊髓畸形;颈椎;腰椎;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不稳的诊断与治疗;手外科的发展现状;人工关节;关节镜;骨关节疾病以及脊髓监护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等17章,基本覆盖骨科各领域。具体内容则以常见病、热点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为重点,有别于某些专著自上而下、一一论及,对某个疾病和手术方法的介绍则详略得当,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篇篇实用。本书立足于临床,反映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企望本书能成为一本献给骨科医师的极具实用价值的案头参考书。

作者简介

邱贵兴,男,1942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1960年考入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6年曾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市民医院骨科,作为访问学者工作一年,在前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主席、世界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Gorden. Armstrong教授的亲自指导下研修脊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础研究进展  第一节 骨折愈合的现代概念  第二节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第三节 长管骨引导性骨再生  第四节 诱导性骨再生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骨科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第六节 骨的循环与微循环  第七节 复合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第八节 人工韧带与人工肌腱研究现状  第九节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第十节 骨科疾病基因治疗  第十一节 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现状第二章 骨科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X线检查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三节 计算机体层显像  第四节 磁共振影像检查第三章 创伤  第一节 AO理论与方法的进展  第二节 长管状骨骨折的带锁髓内钉治疗进展  第三节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第四节 髋臼骨折  第五节 踝关节骨折治疗  第六节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第七节 股骨颈骨折  第八节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治疗第四章 骨关节感染  第一节 化脓性关节炎  第二节 骨关节结核第五章 骨关节肿瘤  第一节 肌肉骨骼肿瘤的评估和分期  第二节 骨骼肌肉系统肿瘤术后重建功能评估系统  第三节 肌盆肿瘤治疗的进展第六章 脊柱侧凸第七章 颈椎第八章 腰椎第九章 髋关节第十章 肩关节外科第十一章 肘关节外科第十二章 腕关节不稳定的诊断与治疗第十三章 手外科的发展现状第十四章 人工关节外科第十五章 关节镜外科第十六章 骨关节疾病第十七章 脊髓监护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章节摘录

骨折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疾病。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5300万骨折发生。国内这方面的统计数字尚不清楚,但无疑它是广大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常见的损伤。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骨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有关生物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的确切机制并不很清楚;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即使在美国这样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其发生率也达5%-10%。尽管如此,骨折研究仍取得不少新的进展,特别是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一些生物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并发现了一些可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骨折是骨的机械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有时可伴有局部血管、神经损伤或移位。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包括内、外骨痂的形成和骨折断端之间的纤维软骨组织的分化以达到稳定骨折端;通过膜内或软骨内成骨而恢复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及哈佛系统塑形以达到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这一过程虽然早已为大家所熟悉,但其中的变化及关键机制应成为骨折治疗的指导原则。事实上,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是一系列细胞分化、增生的过程,它类似于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利用其自身的生物稳定作用为骨折愈合提供合适的机械学环境,尤其是骨痂的保护及骨折断端间隙内的组织分化,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编辑推荐

《骨科学》为高级医师案头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骨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简单翻了一下,虽然是十多年前的书了,但都是基础知识,很适合翻阅。
  •   不适合初级医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