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史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作者:王伯敏  页数:76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民间剪纸,是以中国亿万劳动人民为主体而创造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它的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造型特征最强烈。它有悠久的历史,是千百年农耕文明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世纪之交,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急速地向商品经济转型,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间剪纸艺术也濒临消亡的紧急状态,亟待抢救保护。现在,对人类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对人类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中国政府也极为重视,认为“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并开始在全国内开展普查、记录、研讨、展览、出版等一系列工作。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了“口头传统研究中心”,高等美术院校中,有的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这些措施与行动,不仅对传承中国过去五千年的文明,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也对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前,早有人说:“剪纸、年画是过了时的美术,虽然在历史上有过色彩,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价值,那时的光彩,还有不变色的吗?”但是,我们能不能再作这样思考:不同的时代,固然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价值观念,然而如民间剪纸那样的艺术精华,能超越时空,难道不能成为不同时代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吗?过去,文艺界一度刮极左风暴,说“年画、剪纸是四旧”,要“统统扫光”。这种教训,还不够令人深思吗?

内容概要

  中国民间剪纸,是以中国亿万劳动人民为主体而创造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它的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造型特征最强烈。它有悠久的历史,是千百年农耕文明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此世纪之交,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急速地向商品经济转型,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间剪纸艺术也濒临消亡的紧急状态,亟待抢救保护。现在,对人类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对人类无形文

书籍目录

序1第一章 剪纸产生的前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农耕文化的体现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岩画1 石器2 陶器3 岩画第四节 商周骨玉及金属工艺1 骨玉工艺2 金属工艺第五节 两汉木雕、漆绘、绘绣、剪金箔、画像石1 木雕、漆绘2 绘绣3 剪金箔4 画像石第六节 工具和材料1 纸2 剪刀3 刻刀、蜡盘第二章 剪纸的产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剪纸产生于汉代1 元兴的“蔡侯纸”2 剪纸产生距今两千年第三章 北朝剪纸的出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新疆阿斯塔那303、306号墓第三节 《对马》《团花》赞1 赞——诗以歌之2 评——透视农耕第四章 历代著录的剪纸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著录的剪纸西周汉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第五章 历代现存(出土)的剪纸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现存(出土)的剪纸北朝隋唐五代宋明清第六章 近现代全国各地剪纸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各地区民间剪纸中国民间剪纸地域分布示意图浙江民间剪纸分布示意图东北长白山区剪纸吉林黑龙江辽宁黄河流域地区剪纸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长江流域地区剪纸四州 (重庆)湖托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东南沿海地区剪纸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剪纸366广西云南贵州青海新疆西藏第七章 近现代民间剪纸艺术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剪纸艺术家的现状1 原生态的本土剪纸艺术家2 现代剪纸家3 手工艺行业中的剪纸专业经营家4 散落的民间剪纸家第三节 剪纸艺术家1 本土农耕剪纸艺术家2 现代剪纸艺术家3 全国性剪纸展览及剪纸大奖赛名单举例第八章 历史的使命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民俗文化1 服饰与剪纸2 居室与剪纸3 节令与剪纸4 仪礼与剪纸5 祭祀与剪纸第四节 传承者的心声第五节 维护与推动1 政策与舆论2 组织机构的成立3 展览与出版4 对原生态剪纸的加意保护5 市场经济带来的相关问题6 教学的设置第六节 美好广阔的前景1 回顾2 前瞻附录•后记富春江上烂漫花——桐庐民间剪纸的兴起回忆少时学剪纸中国民间剪纸史简表剪纸史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节剪纸产生于汉代一位剪纸评论家在美术刊物上撰文,认为“剪纸的产生(起源),与美术起源一致。应该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算起,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个看法,我曾有过,但是我经过一番思考,认为这只能作为“剪纸产生的前期”,不能认为这是剪纸产生的时期。关于“剪纸的前期”,我在本书的第一章,曾作了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前面提到有人认为“剪纸的产生”,可以根据新疆吐鲁番北朝(公元541年)古墓出土的五件剪纸时间来定,即距今为1500年。对此,我认为北朝出土的五件剪纸,只证明其制作的年份,也只能标明这是我国古代剪纸目前现存的最早年份,但不能用作说明剪纸产生于这些年代。事实上,新疆出土的北朝《对马》等剪纸,剪铰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在此之前,肯定还有剪纸的制作,即所谓北朝剪纸的“上限”,既有其“上限”,则对剪纸的产生,应从它的这个“上限”去思考。

后记

2005年的盛夏,“剪纸史”初稿完工。清晨起来,看看大奇山,又去富春江边散散步,秀丽的景色,给了我不少安慰。记得1999年。我七十五,曾想过,在我一生的学术计划中,还有三部美术专史,要撰写而未完成。这三部史,一是《中国边疆美术史》,二是《中国岩画史》,三是《中国民间剪纸史》。为什么没有完成,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六十岁左右时,我的精力还充沛,那个期间,我忙着组织相当一批人力编写两部规模较大的美术史,一部八卷本的《中国美术通史》,另一部六卷本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实在挤不出时间顾及其他科研工作。到了这两部书脱稿出版,我又忙着编写《中国绘画通史》与《中国版画通史》。力量与时间的集中,除了兼顾学院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外,不可能去干别的事,老天爷给我的“一天24小时”,我没有浪费几分钟。及至80岁,我冷静下来,认为要完成上述三部美术史,只能是梦想了。就“边疆美术史”而言,要搭提纲,便涉及到十多个邻国的边界历史。要写这部史,除查阅国内文献外;要查阅邻国的有关文献;更重要的,还在于必需组织懂得几国文字,语言的专门人员去边界作实地考察。对此,我的精力已经根本不能胜任了。再就是编写《岩画史》,尽管我在过去收集了一些文字与图片资料,真的要编写起来,非要再到各地有岩画点的深山里去转转不可。记得我上内蒙古阴山跑点时,我只有58岁,但已感到累得很。现在怎么样,如2003年,台州仙居小方岩发现岩画,当地文博部门邀我上山看看,我先后上了两次,总算对着小方岩岩壁作了实地考察。但是,天晓得,两次上山,都是靠当地老乡用临时扎的“竹轿”抬上去的。经过仙居小方岩之行的考验,我心里明白,年入大耄,力已衰,如再担任“岩画史”的编写任务,主观条件不允许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间剪纸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