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的空间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何加林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在理学对于山水画美学思想影响的一章中,由于论文格式所限,未能展开论述,只能从一个最直接的点上深入浅出的谈了个人的观点,着重于理学思想对山水画美学初期的潜在渗透进行了分析,从思想学及认识论上进行了比较和理解,使自己通过对理学的研读,消除了原来对理学的误解与偏见,在较为准确地了解两宋山水画何以会走向写真的成因之外,又能以理学思想的观点去观照其他各个不同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演化的成因。另外,本文在撰写当代部分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当代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不当之外还望见凉,并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何加林,字一髯,号雁庐。
  祖籍义乌。1961年生于扬州,现居杭州。
  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美术学博士研究生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画院副院长。

书籍目录

总序打造学院精英绪论上编 第一章 山水比德在山水画意境中的潜识 第二章 理学思想与宋代山水美学 第三章 自然之性与山水画 第四章 “素朴”,  “淡、虚、静”与山水画气质 第五章 诗、禅与山水画的境界 第六章 山水画中文人画的依据下编 第一章 意境山水的衰微与尴尬 第二章 意境山水的重新界定与其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章 意境山水的线、形意义及当下性 第四章 山水画中写与绘的价值观 第五章 山水画中符号、图式与风格 第六章 山水画新的价值标准结语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山水比德在山水  画意境中的潜识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里的山与水,虽然指的是自然山川里的真山真水,但在孔子的笔下,已经赋予了一种人格精神,这种山水的比德方式与《管子·小问》中“物可以比君子之德”是同一个意思,是孔子把对自然山水的认识由我们今天所谓的从“客体”转化到“主体”的重要方法论,是研究儒家思想对后来山水画在觉识意境方法上的重要基础。  孔子认为智者喜欢水(古汉语知智通用),是因为“知者动”,即所谓有智慧的聪明人一定喜欢去追求变化中的真理,其人格就像流动中的水一样,敏捷多变,自得其乐。而仁者喜欢山,是因为“仁者静”,即所谓德行高尚的人一定以安身立命为本,其人格就像稳重的山一样,绵延长寿。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有这样的解释: “知者达于物理事理,而周流无滞,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天命,而安固好生,故乐山。知者才智迸发,如机轴转运,不能自已,故动。仁者神明元定,如明镜澄澈,粹然无欲,故静。动而周流自得,故乐。静而安固有常,故寿。”可视为完解。  虽然孔子所言的山与水与后来的山水画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在孔子的论著里除了在《论语·八佾》有“绘事后素”,《论语·乡党》有“君子不以绀鲰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阳货》有“子日:恶紫之夺朱也”等之说外,已再难觅到孔子对绘画有更多的涉及,但孔子这一比德思想却对以后山水画发展的方向起到了潜在的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凝视的空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不错的博士论文!推荐学山水画的学生看一看。
  •   也算是鉴识山水画的一种角度吧
  •   能增加对山水画的理解,值得购买。
  •   讲了山水画的一些鉴赏法则吧
  •   作为一个学习美术绘画的学生 多看这些论文是好的
  •   何加林先生的作品 文章 我都很喜欢 是中国画坛少壮派领军人物
  •   对深入地了解山水很有帮助
  •   何加林先生的文章很有深度,文采**,值得一读!
  •   非常的专业而且丰富,对国画会有系统的了解
  •   这本书真不错,很有价值,内容比较系统,对艺术生特别适用,实用
  •   适合喜爱国画的人
  •   我敬佩的老师,非常喜欢,印刷也非常好!
  •   何老师的书不错
  •   内容算是何自己对山水画的一个思考吧,有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来品评古代山水的价值的(比如宋代流行理学,就在评判宋代山水时加入理学的思想,不过我认为有些牵强),也讲了些自己的评判好坏的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对山水画目前的发展方向和审美理想做了个预设,对画画的人来说也能看看吧。毕竟他的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中还算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