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创意设计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志敏,李辉 著  页数:128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各大综合院校和一些专业院校抓住这一机遇,纷纷开设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扩大美术招生和办学规模,美术与设计专业在读人数逐年增长。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不少学校院系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这几年,我们看到一座座高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功能齐全的展厅投入使用,禁不住为我国美术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感到欣喜。但欣喜之余,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同这些最为直观的“硬件建设”相比,同样重要的教材建设却不免显得有些滞后了。  教材是实现一定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的滞后,必然影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进一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目前高校美术专业教材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二是编写者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协调,因而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教材体系;三是使用混乱、盲目,用书单位抓到什么用什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要想实现我国美术教育从量到质的全面提高,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这套高等学校美术专业教材的编写,就是我们为改变教材建设滞后状况所做的初步尝试。  在河南省高校教材委员会和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2000年3月在开封召开了高校美术专业教材编写会议,成立了编委会,邀请具有多年创作、设计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编写美术与设计各科教材,拟向各高校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师生和社会上的美术爱好者推荐使用。  这套教材集中了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宁波大学、中原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十多所院校的教授、副教授撰稿。他们多是在美术、艺术设计学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这些教材是他们长期以来从事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晶。

内容概要

  教材是实现一定教学目的重要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的滞后,必然影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进一步快速健康的发展。目前高校美术专业教材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二是编写者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协调,因而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教材体系;三是使用混乱、盲目,用书单位抓到什么用什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要想实现我国美术教育从量到质的全面提高,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这套高等学校美术专业教材的编写,就是我们为改变教材建设滞后状况所做的初步尝试。  在河南省高校教材委员会和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2000年3月在开封召开了高校美术专业教材编写会议,成立了编委会,邀请具有多年创作、设计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编写美术与设计各科教材,拟向各高校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师生和社会上的美术爱好者推荐使用。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1章 标志设计概述第2章 品牌战略中的标志设计第3章 标志设计的原则第4章 标志设计的创意思维第5章 标志设计的造型类别第6章 标志设计的造型表现技法第7章 标志设计的色彩运用第8章 标志设计的程序第9章 作品欣赏注释

章节摘录

  清晰地展示出设计手法。利用这些草图与同事、客户做初步的非正式的交谈。交谈时要仔细听取同事或客户的意见,注意他们对不同颜色和字体编排的爱好,另外要做好笔记。将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一一列在表中,再逐一核实。然后确定设计的基本意念、基本方向、基本表现手法、基本色彩以及绘制的细节,做一幅比较完整的草图与客户进行商讨,要注意所做的草图要使即使是外行的客户也能看得明白。记下客户所有的评论,并以此来修改设计。如果客户的建议会破坏设计的美感,而你又能提出充分的理由来予以拒绝,那就不妨直说。你也要准备在必要时用适当的草图来阐明你的观点。  最后做一幅精确的图稿.这次的图稿一般不会再作大的改动,只会有一些局部的调整。此时稿子的大小应为原大,而且应表现得详尽、具体一些。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准确地传达出设计的理念,使客户能够理解并想象出成品的样子与效果。  建议这个阶段不要过早地使用电脑等辅助工具,因为一方面相对精细准确的电脑绘图会使标志的形态过于固定,不利于形态的推演和变化;另一方面也会使设计师产生惰性,使其思维方式变得僵化,思路变得狭隘。  草图的绘制过程中.还可随时用文字来辅助记录和深化自己的创意思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标志创意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