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最新发掘唐宋歌曲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健正  页数:188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科学规律,即音乐或音乐素材出于民间,历代的新音乐都是在继承了旧有音乐的传统和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处于不停地变化状态中。就乐曲说,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时代、地区、民族、流派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有些消失了,有些流传下来。流传下来的乐曲都是群众喜爱的,也在变化中,但它们的基本旋律却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或者局部地变相地保存下来,会使人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这种情况在西安“古乐”中也可以看到。西安地区流行的古乐,源远流长。过去经当地民间的音乐社团和音乐家世世代代辛勤传习,并不断地加以发展,才保存下来;自解放以后,各古乐社都进行了发掘和整理音乐遗产的丁作,很多音乐工作者也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不少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加深了对我国古代音乐的认识。各古乐社和老艺人保存下来的古乐谱有一千多曲,此外还有心传口授的乐谱、演奏程规及技巧。许多学者认为古乐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唐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传统,特别明显的是保存着那么多唐宋燕乐大曲的艺术传统。这样分析是有道理的。虽然古乐经过多次继承、创新、补充和调整的发展过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唐宋以来音乐的流风余韵仍然活跃地体现在古乐里。例如:大约南北朝末年由波斯(今伊朗)经中亚和新疆传入中原的“泼寒胡戏”,它所用的乐曲,名《苏摹遮》,后改名《感皇恩》,据李健正同志研究,古乐曲谱中就有《苏幕遮》的影子。“泼寒胡戏”原来是由泼水祈福的习俗演化而成的,至唐代曾在长安(西安)、洛阳等地风行一时。表演情况,可以由并州清源县尉吕元泰给皇帝的奏疏中了解到一些。

内容概要

  《最新发掘唐宋歌曲(新版)》的唐宋歌曲19首及关于古谱、音律、唐俗乐二十八调等学术著述,就是他长期从事发掘和研究工作的部分成果。在对古代音乐理论的探求上,态度严谨,多思善辨,每有所得,立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李健正,男,1940年11月9日出生于西安市,祖籍陕西华阴。音乐学家,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南音学会理事、中国泉州南音集成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际乐谱现代化协会(MNMA)会员。出身书香门第,酷爱音乐、文学,14岁即在西安“群众堂”登台为国际友人表演笛子独奏,1955年考入西北艺专附中,师从平湖派琵琶大师杨少彝先生和蜀派古琴大师喻绍泽先生,1962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先后在陕西乐团、陕西省歌舞剧院歌舞团任首席琵琶演奏员、拨弹乐声部长之职。1980年主动要求参加筹建“唐代燕乐研究室”工作,后合并为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其音乐学研究注重以中国传统乐学、律学为主,善用音乐实践来验证科研成果。熟识中国古代音乐,能解读五六种中国古谱。出版专著《最新发掘唐宋歌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在《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交响》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序言 阴法鲁
原版编者引言
最新发掘唐宋歌曲发掘报告
一、发掘的动机
二、我靠什么来进行发掘
三、发掘唐代半字谱
四、发现唐俗乐二十八调
五、发现隋、唐琵琶律
六、新发掘的唐、宋歌曲
唐宋歌曲内容说明及简谱、五线谱
望月婆罗门
苏摩遮、苏幕遮
鹊踏枝
忆江南
伊州歌
柳含烟
乌夜啼
虞美人
点绛唇
黄莺儿
桂枝香
满庭芳
千秋岁
朝天子
醉花阴
秋波媚
西江月
风入松
半字谱与韵曲
满园春
紫金冠
玉娇枝
青春
歌沙
后记
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当然,毕竟是经过了几百年了,所以我在挑选曲谱时是比较慎重的。相同的曲目,必须以与歌词配合协调者才能选用。唐、宋歌曲19首的发掘工作,是从1985年开始的。那一年,我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结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施议对先生,他对诗词与音乐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对我很有帮助。同年,我还结识了任半塘先生的高足王小盾博士,他受半塘先生影响,立足文学,热爱音乐,他的博士论文《唐杂言》对我很有启发。我在发掘的过程中每遇到文学方面的疑难,便写信请教于他,他也是有问必答。在文学界朋友们的帮助下,我的发掘工作进行得还比较顺利。我选择歌词的原则,首先是有代表意义的佳作,一般的诗词即使可以找到合适的曲谱也暂不入选。诗词的来源有唐、五代及宋的传世之作,也有敦煌发掘的歌词。在译、配的过程中,我首先从曲目的相同情况上来考虑。比如《鹊踏枝》曲名和词名就完全一样。《虞美人》是李后主的佳作,而曲谱原名“玉美人”,初步配合后情调合适,方认识到“玉”字是“虞”字的同音别字,所以就采用了。也有的歌曲名称是历史上改动过的,如唐天宝十三载改金风调《苏莫遮》为《感皇恩》,所以我选的词名是《苏莫遮》而曲名却是《感皇恩》。对于曲调与词,在原则上是不允许改动的,就像发掘地下文物一样,尽可能保存原貌,否则就不是发掘而是改编了。但歌词是可以反复的,这是传统音乐的表现方法之一。19首歌曲中,仅《苏摩遮》的曲调在第11拍增加了一拍,原因是这里明显是上、下句乐句,下句又是上句的“换头”,结果下句中间却掉了一拍,估计是原谱抄写时的遗漏,好在用上句中段补足就可以了。详细的译配情况在歌曲的“内容介绍”中都已谈到了,这里不再赘述。这些歌曲初译时全部采用简谱,是因为简谱在唱名法上与半字谱有相通之处,而五线谱的固定唱名法并不能表示半字谱的宫调含义,后来推演出了二十八调调号,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后记

中国古代歌舞乐艺术的发展,到唐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据史书文献记载,其品类之繁多,规模之宏大,演艺之精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那是个大飞跃大繁荣的年代,创造了无比丰厚的艺术成果。可惜的是到了今天,这份灿烂的古代艺术遗产不仅没有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且辗转流失,湮没殆尽。于是,一个繁重而艰巨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今天的古代音乐研究者的肩上了。李君健正,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室研究员。在西安音乐学院时,师从琵琶演奏家平湖派传人杨少彝先生,毕业后曾与我同在陕西省歌舞剧院工作多年。他聪慧内向,敏求好学,于演出工作之余,仍潜心钻研中国音乐理论及散失民间的长安古乐。1980年调艺术研究所,对工作更为专心致志。在对古代音乐理论的探求上,态度严谨,多思善辨,每有所得,立一家之言。本书的唐宋歌曲19首及关于古谱、音律、唐俗乐二十八调等学术著述,就是他长期从事发掘和研究工作的部分成果。唐宋歌曲系根据散落西安民间的唐宋遗音——长安古乐中的若干曲牌,配以同名唐宋著名诗词而成,并附有世所罕见的唐代半字谱,甚为珍贵。其中尤以《望月婆罗门》、《苏摩遮》等歌曲,无论旋律或节奏,均新颖而独特,听来别是一种情味,有耳目一新之感。《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等文章,恐为音乐史学界长期企盼解决而反复求索的问题吧。

编辑推荐

《最新发掘唐宋歌曲(新版)》:从长安古乐发现了唐代音乐记谱法——半字谱。半字谱是打开中国古代音乐宝库的金钥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版最新发掘唐宋歌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少有卖的 3Q 好书 帮助很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