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肯·古德曼  页数:132  译者:李连珠  
Tag标签:无  

前言

  “Whole Langtaage”一词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普遍被使用的,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前,在许多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里,已经有许多相关的讨论和尝试。  在美国,全语言运动始自于老师对教学和课程的一种反叛。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回归基本能力的呼声中,在以技能为导向的传统课程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之下,老师们检查了自己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面对学生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老师们开始对由教科书主导的教学和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语言课程产生了怀疑。他们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认为课程应该更合乎学生的学习本质和需要,而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老师在教学上应该有较大的自主权,于是开始寻求教学上的其他可能。老师们常聚集讨论,或到大学修课,或参加学术研讨会,或研读专业文章,思索、寻找他们在课程和教学上的答案。  在这期间,一些学者的理论和研究对全语言观念的形成有许多帮助。学者肯·古德曼(KenGoodman)和迈克尔·霍利迪(Michael Holliday)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尝试探讨人类语言行为的本质和阅读的历程;唐纳德·格雷夫斯(Donald Grayes)提出有关写作历程的论述;雅塔·古德曼(Yatta Goodman)、杰罗姆·哈斯特(Jerome Harste)、玛丽·克莱(Marie Clay)、里德(Read)等人则从事有关早期读写发展的研究。这些理论和研究适时回答了教师们的问题。

内容概要

  饼干盒上的包装、街上的招牌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部是孩子们最初的阅读对象。所以,“全语言”主张语言学习的历程要回到真实的世界中,通过孩子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问问题、聆听对方的回答、对回答做出回应等,从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学习语言。而将一个句子拆得支离破碎的分析、拼音教材、作业簿等传统方式,则应该收起来。  作者肯·古德曼被誉为“全语言之父”,《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是作者诠释“全语言”的重要著作。它提供一些基本的原则给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发展读写能力,并介绍各国实施“全语言”课程的现况,值得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者阅读并付诸实施。

作者简介

  肯·吉德曼,国际知名的语言教育学者,也是美国语言教育学术专业团体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历任国际阅读协会(IRA)、美国英语教师协会(NCTE)、国家阅读研究会(Whole Language Umbrella)、语言与思考推展中心(CELT)等协会总裁。目前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语言阅读与文化系教授,与妻子雅塔·古德曼博士共同主持该系语言组的课程。三个女儿都是全语言教师。  肯·古德曼曾经担任小学、中学及大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曾说:“我所知道的知识都是从孩子那儿学来的。”这句话正说明了他的教育观。  译者简介:  李连珠,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幼儿教育哲学博士。师从雅塔·古德曼及肯·古德曼教授多年。目前任教于台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学系。  泽者钻研了多年的幼儿语言发展和语言教学,并长期观察教室内语言活动和幼儿语言行动,是台湾第一个全语言教师团体的创始人。

书籍目录

作者序译者序第一章 全语言 发展语言较容易的途径第二章 语言 是什么?为什么?第三章 语言学习 是如何发生的?第四章 学校 从全语言的观点来谈第五章 全语言的“全” 什么使它“全”?第六章 发展读写能力 全语言的整体实践方法第七章 语言学习的补救方法 自我价值和读写观的重建第八章 全语言现况 世界各国的实施情形第九章 全语言教师 全语言运动中的关键角色跋

章节摘录

  只是这个共识的事实,不应该抹煞了个人的学习语言上的独特成就。我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有与他人沟通的需要和能力,甚至会创造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逐渐发展、修正自己的语言,使它合乎家庭和社会的规范。虽然如此,我们仍保留了语言中一些个人的特性,例如,每个人的声音听起来都不一样,说话也各有风格,就好像每人的指纹都与他人的不同一样。  一般人都认为语言是靠模仿学来的,事实上,人类比能发出声音的鹦鹉要高明许多。人类的语言,代表着使用者的思想,并不只是一串声音而已。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以表达我们在新经验中所产生的新想法呢?只有语言能让我们将新想法表达给从未听过这想法的人,让对方了解。  但是,语言如果只属于我们自己,它就无法满足我们与他人沟通的需要。我们必须与我们的父母、家人、邻居及其他人共用一种语言。很有意思的是,“表达”和“理解”这两种社会需要,会削弱我们创造语言的个体张力,让个人的语言落入社会语言的惯用模式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