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指导新方案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荔 编  页数:133  

前言

  根据心理学的定义,阅读是一个人依靠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信息,解读生疏的文本并获得意义的过程。然而,幼儿缺少解读书面文字的能力,他们是否能够阅读?他们如何阅读?如果存在幼儿阅读这一现象,究竟什么是幼儿阅读?幼儿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认为,幼儿阅读属于早期阅读范畴。  近年来,早期阅读的观念深入人心,关于幼儿阅读的各种理论层出不穷,这些理论都从不同层面集中探讨了0—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特殊性及其规律。凯瑟琳?斯诺领导的美国阅读困难预防委员会认为,早期阅读是以理解为目的,运用书面拼音知识和口语拼音知识,从印刷文字中获取意义的过程。这是狭义的早期阅读,是婴幼儿学习和接受书面语言的意义解读活动。随着阅读研究的深入、对婴幼儿群体阅读特质的关注以及多媒体阅读等新的阅读现象的出现,人们又提出了广义的早期阅读概念,它所指向的阅读范围更广,指婴幼儿可以凭借丰富多变的色彩、图画和声音,相应的语言文字及成人的语言讲述,来完成对书面语言文本的解读。  《幼儿阅读指导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所探讨的幼儿阅读,特指3—6岁的幼儿进行的相关阅读活动,主要发生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由教师根据阅读的具体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凭借丰富多变的色彩、图画和声音,以多种形式进行书面语言文本解读的活动。  一、幼儿阅读的特质和理念  幼儿阅读与其他年龄段的阅读活动相比,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幼儿缺少解读书面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和文本之间需要有效的转介过程。转介一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通过听觉——幼儿倾听成人朗读来理解文本。这种转介需要依托纸媒的文字读物,成人首先解读文本,并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和阅读特点,将书面语转化为幼儿乐于和易于接受的口语文本。方卫平教授认为,印在书上的文学文本,如果没有成人的辅助和转达,对于幼儿来说也许毫无真正的文学意味。二是通过视觉——幼儿阅读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以生动的视觉刺激与文字相互印证来理解文本。这种转介依托视觉化的图画读物,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视觉文本,引导幼儿通过图画来理解文字含义。吉布森(Gibson,1989)认为,图画书在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是幼儿通向流畅的、独立的阅读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两种途径——单独通过听觉或者视觉,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了第三种转介途径,即通过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依托有声音、有画面的多媒体读物进行阅读。上述三种转介途径是密切相关的(如下图所示)。

内容概要

  本方案强调幼儿阅读有独特的特质,认为幼儿阅读既是专门性的、领域性的活动,又与幼儿整个生活和游戏密切相关;提出幼儿阅读材料多样化,阅读方式多元化,整个阅读活动游戏化;强调阅读过程含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成分,必须有兴趣、情绪、需要、个性、能力和意志.以及感知、注意、词汇、思维、语言、想象的参与才得以实现等。依据上述观点,幼儿阅读必须基于文本的意义,必须强调成人与幼儿的互动,必须注重同伴因素的充分利用。丛书围绕选择作品、解读作品、运用适宜的指导策略、提出多样的阅读方式、创设相应环境等方面努力,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新的理念和内容的幼儿阅读方案。  本方案在材料组织、活动安排上兼顾季节、幼儿园主题活动等因素,教师在具体实施时既可以通过主题与幼儿园整体教学相结合,根据幼儿园课程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灵活地选用作品开展阅读活动;也可以开展专门的阅读教育活动,分学期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教学。此外,本方案从选材到阅读方式也适宜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在设计上注意了3—4岁、4~5岁以及5~6岁各个年龄阶段之间目标要求的提高和衔接,各个年龄段教育活动的目标存在着内在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在实施本方案时首先应理清各个年龄阶段阅读教育的目标要求,然后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顺利地将阅读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经验水平及其发展需要,与原有阅读教育目标有机地衔接起来。  适宜的阅读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并促使幼儿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学会阅读,喜爱阅读,并终身受益。

书籍目录

上篇盲人摸象(寓言)橡木餐桌(童话)音乐的小精灵(儿童诗)小老鼠上天(童话)口水龙(童话)妈妈,我要和你在一起(童话)河马村长(童话)爱读诗的鱼(儿童诗)花和蝴蝶(儿童诗)好听的故事(科学文艺)住在隔壁的小熊(童话)小树(儿童诗)再见,秋天(散文)黄叶儿(童话)守株待兔(寓言)第十二只枯叶蝶(童话)北风和太阳(寓言)下篇奇怪的雨伞(童话)一天里的故事(儿歌)草地上(儿歌)瓶子里的音符(童话)你好,邻居们(童话)鸟窝里的树(童话)梦中的花园(童话)下雨啦(故事)不一样的鼠小弟(童话)蚊子和狮子(寓言)大楼静悄悄(儿童诗)我想飞(童话)思念与欢乐(散文)小鼹鼠的土豆(童话)番茄先生和辣椒小姐(故事)截竿入城(寓言)月亮·太阳(儿童诗)巨人的帽子(童话)跟我上太空(科学文艺)

章节摘录

  盲人摸象(寓言)  专家导读  摸到了什么  盲人摸象是一则流传很久的寓言故事。作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借事喻理,带有劝喻的意味。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盲人,他们要认知的对象是动物世界中的庞然大物——大象。盲人看不见大象的形象,如今国王要他们说说大象是什么模样,当然只能靠“摸”——用手的触觉来感知大象的形体。可是由于大象体积庞大,每个盲人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他们又坚信自己摸到的是真实的,自己摸到的样子就是大象的模样,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于“吵起来”。故事中的盲人看不到大象的整体模样,以致把局部当作整体,以部分代替全部,摸到的是错误的认知,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结果不仅“乐坏了国王和宰相”,而且代代相传,成为世人的笑柄。  故事语言简洁,比喻形象,在生动的叙述中化复杂为单纯,变抽象为具体,把盲人摸象的错误认知升华为人生认识中的一个教训,巧妙地让孩子懂得不犯类似的错误,有着引导孩子探究和反思的审美魅力。这个寓言后来形成了“盲人摸象”的成语,常用来比喻观察事物只看到了一部分就自以为看到了整体的那种人,提醒人们不能只凭事物的一个方面来判断事物的全部及其本质。  寓言是浓缩生活智慧的一种文体,在审美上集中体现了哲理美,而对这种美的认知需要启发孩子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领悟故事中的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理解寓言的深刻内涵,丰富人生经验。  (凌焕新)  活动指导  作品在诙谐、有趣的情节中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阅读活动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故事寓意,体验故事的诙谐、幽默风格上。  在指导策略上,针对寓言的特点和幼儿思维发展的水平,应更多地采用讨论、分析、反思等方法,让幼儿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活跃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大胆表述;由于故事情节简单,动作性强,还可以运用猜测、预期、表演等方法,启发幼儿就故事中简单的对白、人物形象的意义做积极思考,从而理解故事的内涵,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活动的第1环节引入游戏“摸摸看是什么”,是为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看问题或事物的方法,引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共鸣和反思。经典的寓言故事后来常形成成语,在延伸活动中,可以积极引导幼儿讲成语故事、表演成语故事、玩成语游戏等,使幼儿对成语有更深的认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幼儿阅读指导新方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