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深巷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韦明铧 著  页数:194  
Tag标签:无  

前言

不难想象,在一个没有地名的世界里,人类将处于何等的混乱之中。而在日常生活里,谁又能没有与地名产生着联系呢?家乡的地名,时时散发着泥土和生命的芳香,犹如一束情感纽带,总会勾发起离乡游子的无尽情思;别处的地名,也会包裹着淡淡的异乡情调,引起人们的悠然神往和些许遐想。不过,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被问起某一地名的含义之时,即便是那些非常熟悉或者每日置身于其地的地名.常常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此即所谓“熟视无睹”罢。这样看来,稍稍关注一下小小的地名问题,似乎就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了。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打开一幅区域、城市或乡村聚落的地图,那一个个地名,犹如满天繁星般地散落其上,呈现为耀眼的亮点。地名是活跃的文化细胞,之中透发着生命的气息,特别是那些蕴涵丰富的重要地名.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经络上的关键穴位,组成一道道文化脉络,传达出中国文化之深处的信息。地名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包藏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一个地名常常对应着许多传说和故事,在这种叠加式的层累之中,曲折地反映出该地生活面貌的本真。小小地名,有着这样深厚的积淀,它才得以用高度浓缩的形式,显露出一个地方之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状况。毫无疑问,地名之命名,并非是随心所欲的产物,在其生命的起点上,它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出生地之自然的和文化的胎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一地之名,赋予具有特定方位和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以名称,保存了其所代表的土地之地形面貌,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从而成为其自然生态的档案,同时,它又记录了各民族独特的生活内容,包含了人们对地理实体的精神寄托,反映出该地民众的生存状态、活动轨迹、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特征。总之,地名是在长期实践之中人地关系的一种反映,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一地之名。浓缩了该地的文化信息,解读其内在的蕴涵,就仿佛寻找到了打开其文化奥秘的一把钥匙。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诚如学者们所言,一切历史必定与某些地点有关,因而都是地理的历史。从人文地理学上来说,民族文化变迁的内容以语言的形式而在地名上之残留,使其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地名作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而反映一地品格的特殊信息系统。

内容概要

《绿杨深巷》是一本谈扬州地名文化的书,实际上是以地名切入口,内容全是扬州文化。书分四辑:“城市年轮”、“文化客厅”、“坊里档案”、“郊野踏青”,广涉历史、人物、文化、风俗、景观等。作者旨在通过扬州某些地名的信马由缰式的诠释,让读者深度了解扬州,并进一步引发他们新身体味扬州的兴趣。读者手持一书,可按图索骥,可开卷卧游,能够弥补市面上一般旅游指南过于简略之不足。  作者给本书起了个新书名《绿杨深巷——带一本书去扬州》。按照我现在的理解,“绿扬”是指扬州的自然景观,“深巷”是指扬州的人文风貌带着这本书去扬州,可作深度旅游之助。

书籍目录

总序序:绿杨深巷旧人家城市年轮 风雨大王庙 重过广陵驿 仰望普哈丁 钞关今昔 武当行宫晚眺 碧血小东门 盐宗庙散记 拯救絮园文化客厅 南门诗话 新识欧公柳 寻梦康山 花开田家巷 盘桓巴总门 此帖曾藏安家巷 初访小倦游阁 从广储门到卢浮宫 何处文选楼 追踪文富堂坊里档案 芍药巷寻芳 灯笼巷射虎 漫步南河下 美哉水竹居 春秋菘二郎庙 氤氲浴堂巷 饕餮富春巷 走近个园 祁氏山林逸事 汪氏小苑印象郊野踏青 神居山志疑 春草斗鸡台 千墩何处埋陈琳 相约瘦西湖 万寿宫之砖 红楼梦断靖家营 爱因斯坦之桥

章节摘录

插图:康乾盛世之际,扬州南门是歌舞升平的见证。康熙间诸生彭桂曾写《午日扬州城楼观龙舟歌》长诗,前面几句是:“广陵城头观龙舟,倒卷涛声上岸流。来时风雨生晴浦,到处烟波涨画楼。楼前百尺潮头急,堤上游人齐却立。只看浪里锦帆沉,不教水溅罗衣湿。”诗中极写扬州端午龙舟的热闹和作者在南门城楼的所见所思。诗中有“锦舸半压邗河边。纸船三绕金山下。金山扬子一江中,南北悲凉几不同”之句,故所写的扬州城楼就是南门。扬州南门城楼高峻,视野开阔,可以登高望远。乾隆时徽州人闵宽客游扬州时,曾在贺园醉烟亭题写“啸远”二字。后来他登临南门,作《登广陵南城楼》二首。第一首写他所见的景色是:“登楼独啸忆当年,蜀岭依稀见墓田。”“四围苍翠孤城合,六代繁华逝水纤。”第二首中提到“镇海楼”之名:“先鞭谁击长江楫,望市初登镇海楼。”无独有偶,嘉庆间扬州人许样龄在登临南门城楼时,也曾提到“镇海楼”,诗题为《登城南镇海楼望江南诸山》。诗云:“吴令东南胜,凭虚一望收。人烟都赴郭,山色共登楼。草长连瓜步,江春入澜州。回思挂帆处,每负六朝游。”考扬州并无“镇海楼”,诗中所写的城南“镇海楼”,或许即是“镇淮楼”之误。登上扬州南门城楼,可以远眺江南是没有疑问的。清代绍兴诗人顾廷纶《登扬州南门城楼晚眺》云:“不尽兴亡事,全淮赖此关。涛声遥带郭,日气欲沉山。铁瓮参差是,金焦指顾间。蜀冈舒远眺,可有鹤飞还?”但是,一场太平天国战争在敲响大清王朝丧钟的同时,也为扬州南门笼上了浓重的阴疆。同治问泰州诗人颜驯《扬州南城楼》咏道:“城上高风拂帽斜,南楼极目思无涯。并无林木巢春燕,安得垂杨宿暮鸦。呜咽清溪流落日,.召蛲孤塔立平沙。将军日报平安火,又听营门闹鼓笳。”细品诗意,句中隐约有兵燹之阴影。到了民国间,江西人胡奂有《登南门城楼示席珍三首》,其中写遭:“君家家世擅书香,压倒扬州旧讲堂。独为儒林添掌故,二分明月此中藏。”据诗人原注,席珍是他的好友,其祖父周南公在扬州讲学,一时俊彦皆出门下。扬州南门在诗人笔下,成了登高怀远的佳处。比起南门来,扬州其他城门留下的诗篇较少,但也几乎遍及了扬州全城。例如北门,曾任扬州知府的宋人刘敞写过一首诗,题目是《登扬州城北门,予昔侍亲寓居此城下驿舍,十八年矣,怆然感动》。诗人写道:“昔钓城下水,今来十八年。居人几能在?里巷独依然。手种成乔木,穷耕有废田。悲歌顾千骑,不觉涕沦涟。”北门因为是诗人的旧居,因而诗意分外的感人。又如东门,明人王洪有《过扬州东关戏王时彦》(二首),诗中描绘当时东门的景色分别是:“杨柳青青水岸斜,城中初日散啼鸦。…‘高楼小妇坐吹笙,杨柳春风动远情。”

编辑推荐

《绿杨深巷》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绿杨深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