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东北大学  作者:季长生  页数:328  
Tag标签:无  

前言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世界军事的变革。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五个明显特征:一是军事武器装备向智能化发展;二是军事编制体制向精干化发展;三是军事指挥控制向自动化发展;四是军事作战空间向多维化发展;五是军事作战样式向体系化发展。新一轮军事变革以争夺高技术质量为核心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纵观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  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也正伴随着世界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步伐,在“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高。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在于掌握高新科学技术的高军事素质人才。现役部队中虽然不乏高科技军事人才,但仍满足不了新军事变革和现代化战争的实际需要。要达到“一切为打赢”的目标,除军事院校要加速为部队培养一批又一批献身国防事业的高科技军事人才外,还应走出一条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路子。在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推进新军事变革的战略选择中,经过兵役登记的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建设国防、保卫祖国的历史任务。

内容概要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世界军事的变革。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五个明显特征:一是军事武器装备向智能化发展;二是军事编制体制向精干化发展;三是军事指挥控制向自动化发展;四是军事作战空间向多维化发展;五是军事作战样式向体系化发展。新一轮军事变革以争夺高技术质量为核心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纵观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军事思想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四节 江泽民同志论国防与军队建设第二章 世界军事第一节 国际战略格局第二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三章 中国国防第一节 中国国防概述第二节 中国国防法规第三节 中国国防建设第四节 中国武装力量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述第二节 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第一节 高技术战争概述第二节 21世纪高技术战争发展趋势第六章 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第一节 军队颁布条令的意义第二节 《内务条令》简介第三节 《纪律条令》简介第四节 《队列条令》简介第五节 队列动作基本训练第六节 分队队列动作训练第七章 轻武器射击第一节 轻武器常识第二节 简易射击原理第三节 射击动作第四节 对固定目标射击第八章 战术第一节 战术基本原则第二节 单兵战术动作第九章 军事地形学第一节 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第二节 地形图基本知识第三节 现地使用地图第十章 综合训练第一节 行军的组织及方法第二节 宿营的组织及方法第三节 警戒第四节 野营拉练与社会调查

章节摘录

  (二)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我军建设的军事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予实践。反过来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先进的军事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正是在它的指引下取得的。发生在20世纪前叶的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要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如果没有崭新的先进的军事理论作指导。那是不可能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军的成长壮大和革命战争的全部历程都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分不开。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瓤保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三)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而且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增添了新的光彩。一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的思想。列宁、斯大林通过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开创了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首先发动城市起义以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摸索出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二是开创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军队的先例。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武装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思想。列宁和斯大林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军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军事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