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研究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谢丽霜  页数:316  

前言

  投资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投资及其增长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推动力量。然而,投资活动在增加物质财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还会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索取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给环境带来压力。  这种压力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得更加易得、更加突出,对环境的破坏性也更大。民族地区有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其经济增长不得不高度依赖资源开发,投资活动具有明显的资源指向特征。而一个地区如果将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过度寄托于自然资源的投资开发,其生态环境必然要为此承受巨大的压力。对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资本薄弱、投资活动稍有不当就可能引发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资源指向型的开发模式及其投资活动自然也就更容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民族地区兼有经济落后和生态脆弱的双重区情。作为低度发展区域,投资及其增长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必须。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由此带来的西部投资环境的改善、国家财政投资的进入、产业梯度的转移、外商直接投资的引用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努力,民族地区投资增长态势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将是不可逆的。随着投资的持续增长,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必将面临更加广泛和高强度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不被控制和引导,势必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退化又会从恶化区域投资环境的层面,降低民族地区的投资吸引力,使民族地区富民强区的梦想难以实现。

内容概要

  《民族地区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研究》通过对民族地区财政投资活动、能矿资源开发投资活动、企业跨区投资活动、工业投资活动、农业投资活动等主要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及其发生机制的分析,试图从经济和制度层面找出民族地区投资活动引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机理,并就如何鼓励各种环境友好型投资行为、引导投资活动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民族地区财政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第一节 财政投资是民族地区投资活动的主体一、财政投资的含义和特征二、财政投资范围的界定三、财政投资在民族地区投资中的地位第二节 民族地区财政投资非公共化的环境效应一、民族地区财政投资的非公共化特征二、民族地区财政投资非公共化的成因分析三、财政投资非公共化对环境建设投资的影响四、实现财政投资公共化转变的对策建议第三节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构化的环境效应一、基础设施是财政投资的主要活动领域二、基础设施投资同构化及其表现三、基础设施投资同构化对环境的影响四、对策建议:增加环保投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节 民族地区财政投资资源指向的环境效应一、民族地区财政投资呈现资源指向性二、民族地区财政投资资源指向的成因分析三、财政投资资源指向对环境的影响四、对策建议:发展循环经济第二章 民族地区能矿资源开发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第一节 民族地区能矿资源开发投资的状况一、民族地区能矿资源开发的历史回顾二、民族地区能矿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三、民族地区能矿资源开发的趋势判断四、结论第二节 民族地区能矿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增强的原因一、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二、能矿产品需求强势三、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主体多元化四、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影响五、能矿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第三节 能矿资源开发投资对环境的影响一、能矿资源高强度开发的环境效应二、多元投资主体缺乏有效监督的环境效应三、投资粗放的环境效应四、投资结构失衡的环境效应第四节 能矿资源开发投资活动环境效应的控制与引导一、选择合理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三、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转变能源开发结构四、设立针对性的准入门槛,逐步转变投资结构五、加大科学技术投资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实行生态税收与利益补偿机制,减少能源开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章 企业跨区投资活动的西部环境效应第一节 企业跨区投资活动与区域资本形成一、企业跨区投资与区域资本存量二、企业跨区投资与区域投资诱导三、企业跨区投资与区域资本形成能力四、小结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环境效应一、FDI的地区分布及其对西部环境的影响二、FDI的产业分布及其对西部环境的影响三、FDI区位选择战略及其对西部环境的影响第三节 “东企西进”的西部环境效应一、产业撤退型“东企西进”及其西部环境效应二、市场拓展型“东企西进”及其西部环境效应三、投机型“东资西进”及其西部环境效应第四节 企业跨区投资环境效应的西部归因一、西部引资能力与“东污西移”二、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偏好与“东污西移”三、结论与建议第四章 民族地区工业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第一节 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必须关注其环境效应一、民族地区工业投资现状二、民族地区工业投资引致的环境污染三、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第二节 民族地区工业投资行业分布与环境一、民族地区工业投资的行业分布二、工业行业环境污染效应三、工业投资行业分布环境效应的控制与引导第三节 民族地区工业投资规模与环境:大型企业一、大型企业环保促进效应的现实悖论二、大型企业环保促进效应现实悖论的成因分析三、大型企业环境效应的控制与引导第四节 民族地区工业投资规模与环境:中小企业一、中小企业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中小工业企业环境效应的形成三、中小型企业环境效应的控制与引导第五节 民族地区工业技改投资与环境一、工业技改投资对民族地区环境的影响二、民族地区工业技改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三、促进民族地区工业技改投资的对策与建议第五章 民族地区农业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第一节 民族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一、民族地区有必要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及其环境效应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农田水利建设环境效应的成因分析四、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环境效应的控制与引导第二节 民族地区农户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一、民族地区农业机械化投资的环境效应二、民族地区农用化学品投资的环境效应三、农业生产经营投资环境效应的成因分析四、农户生产经营投资环境效应的控制与引导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资源开发利用一方面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因为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而使得环境的保护以及进一步改善成为可能;反过来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所遭到的破坏,必将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从而制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要真正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就要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以良好的生态效应促进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从而推动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与工艺的革新,最终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就是要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源效率的提高、结构的优化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双赢。  一、选择合理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不应以生产能力的粗放扩张为目标,而应以新经济发展观为指导,使社会生产在环境发生可逆变化的限度内进行。新经济发展观要求:(1)形成人与自然界双向互动的新关系,不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理解为人向自然索取,把生产看成是对自然资源破坏的“单向式”发展过程。(2)采取新的生态生产方式,把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3)改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观念,把生产与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符合现代人发展需要的生产模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地区投资活动的环境效应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