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王孝哲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王孝哲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前言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开始转向着重研究人学。人学作为一门学科,属于人们进行自我认识所形成的一门具体学科。人学是研究人类自我所形成的哲学层次的认识成果。这种认识是人们对于人类自我所形成的带有根本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认识。其根本性在于,它所研究和揭示的是人何以为人,而区别于他物。其整体性在于,它所研究的是人的整体,所揭示的是人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结构、本质、特性、功能,而区别于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学科只是对人分别进行个别部分、方面的研究。其综合性在于,它要运用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来对人加以研究(因为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人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之认识成果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人类本身就是物质世界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类具有特殊性的物质形态。人类是物质世界中唯一具有主体性的物质形态。有着实践能力的人类,不仅必须深刻认识外部世界,而且应当深刻认识人自己。由此,人们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效地发挥能动作用。从事任何职业的人们,都有此必要。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开始转向着重研究人学。《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论》作者试图比较系统地、逐步递进地探讨和论述人学的各方面问题,并阐明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必须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

王孝哲,1946年生,安徽萧县人,196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现为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学、伦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独撰和合作著作十几部,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代表性论著有:《哲学原理新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科学人生观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9年),《中国改革的大思路》(红旗出版社,1993年),《公关示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论真理发展的动力、进程和条件》(《天府新论》1994年第6期),《试论社会制度及其基本制度和社会体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试论社会关系文明》(《新华文摘》1999年第6期),《论人的需要及其社会作用》(《江汉论坛》2008年第5期),《论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第一节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产生人类二、人类起源的时间和演化历程三、古猿转变为人类的内在根据、外在条件和决定性因素第二节 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动性和受动性一、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动性二、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受动性三、追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第二章 人类的存在方式和生命活动第一节 人类的存在方式一、人类存在的特点二、实践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方式三、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主体性、对象性和中介性活动第二节 人类的生命活动一、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内容二、人类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历史性第三章 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关系第一节 人类的相互交往一、人类相互交往的必要性二、交往的特点和形式三、交往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四、人类交往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全球化第二节 人类的社会关系一、人们相互交往结成人类社会二、人们交往的多样性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历史性第四章 人性和人的本质第一节 人性一、人性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二、人性的共性和个性第二节 人的本质一、人的本质是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人的具体本质形成的内在机制第五章 人的需要和利益第一节 人的需要一、人的需要及其特点二、人的需要的类型和层次三、人的需要的社会作用第二节 人的利益一、人的利益的本质二、人的利益的种类三、妥善解决人们的利益矛盾第六章 人的素质第一节 人的素质的特征和结构一、人的素质的特征二、人的素质的结构第二节 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一、人的素质的动态发展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本途径第七章 人的价值第一节 人的价值的本质一、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二、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三、人在社会价值关系中几种价值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人生的价值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八章 人的权利第一节 人权的实质和基本内容一、人权根源于人的本性二、人权是历史的产物三、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四、国内人权和国际人权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形态和基本原则一、人权的基本形态二、人权的基本原则三、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第三节 维护和发展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人权一、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二、人权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三、努力维护和发展中国人民的人权和世界人民的人权第九章 人的信仰和理想第一节 人的信仰一、信仰的特点和结构二、信仰的类型和功能三、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节 人的理想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二、理想的类型和功能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十章 人的历史作用第一节 现实的人是历史主体一、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历史过程的客观性第二节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一、在人的历史作用问题上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对立二、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三、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及社会制约性第十一章 人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 人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一、人的不断发展二、人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第二节 人不断发展的规律一、人的本质受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规律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三、人的社会存在与人的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四、人的社会素质与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五、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第十二章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节 人是人类社会之本一、历史上关于人类社会之本的几种观点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人类社会之本观点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人类进化的最近一个形态,是包括现代人在内的智人。智人又可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中国广东的马坝人以及山西的丁村人等,生活在距今25万~5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这个时期的智人还带有一些原始性状,如眉脊仍比较粗壮,并且头盖骨向后倾斜,颔骨向前突出。但是,他们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工具更为先进,除石器外还有骨器。从生活遗迹来看,他们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取火。他们已穿兽皮,开始有埋葬死者的风俗,已从族内婚转变为族外婚,即一氏族的成年男子集体与另一氏族的成年女子结婚。当时的社会形态已进入早期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智人如法国的克罗马农人、中国的山顶洞人等,生活于距今5万~1万年前。这个时期的智人与现代人十分接近。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不仅脑颅增大,下颏明显,而且还具有黄种人的一些特征。他们的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大小(平均为1360毫升),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晚期智人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不仅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而且还会制造长矛用以狩猎、捕鱼。这个时期石器的特征,是用窄长的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石叶可用来制作各种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另外,骨器也有很大发展,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鱼叉、鱼钩和有眼的骨针等。这个时期的人类以狩猎为主。他们会利用地形和设置陷阱来捕捉大的野兽。此外,他们还会摩擦生火,用大兽皮等修建简单的房屋,用骨针缝制衣物。他们还创造出了原始的艺术,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在他们住过的地方,常常能够发现绘画、雕刻和装饰品,绘画的内容多与狩猎活动有关。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装饰品。在这个时期,不同的人种已经开始分化和形成,并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

后记

科学的人学乃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正像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一样。紧随着并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也应该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曾一度进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遇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才显露蓬勃生机,并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许多学者积极探索,各抒己见,笔者也发表了不少论文。然而,对于人学概论这种书籍来说,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设计其理论框架?如何阐述其观点和原理?本书所设计的章节安排也许不尽完善,提出的诸多观点、见解也许不甚精当,然而,笔者愿意与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本书是朱士群教授主持的教育部2006年度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所作出的一点贡献。本书的出版得到该项目经费的资助。本人在此向朱士群教授表示感谢!本人在研究人学的过程中,阅读和学习了一些学者的有关论著,获益甚多,但难以一一述及。在此,本人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论》由教育部2006年度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资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